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网络也给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方便和有利变化。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它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对于青少年学生上网应如何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观,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对此提出了几点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2.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0年底,中国的上网用户已经达到400多万,其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51.4%。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融入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影响着他们的认知能力、思想情感和心理变化,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网络作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一面。过分依赖和迷恋网络的消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是网络资源的管理尚不完善,没有相应的有效措施把对青少年有害的信息过滤掉,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由于好奇,他们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去登录一些…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对青少年的影响什么叫网络文化?文化人类学家认为,文化代表一种生存方式,包括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做人方式等等。进入21世纪,一种以信息为标识和内容,以因特网为主要载体的崭新的生存方式──“数字化生存”、“虚拟生存”或“网络化生存”方式,称为网络文化。它即将成为社会的主流生存方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交往、思维、情感、行为、乃至思想价值取向的基本方式。研究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与教育问题,首先要弄清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因为…  相似文献   

4.
网络传播时代青少年"文化反哺"现象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研究将大学生置于网络影响于被动接受者的地位,而较大将大学生作为一个有着较强的积极性,较高知识水准,基本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群体,去考察他们对网络主动的反应。本次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大学生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背景下,研究青少年的父母长辈进行关于电脑网络的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由于电脑网络的广泛运用而带来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的改变对父母长辈的影响,即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文化反哺”现象。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网络已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影响了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网络对人类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青少年身上,他们满怀欣喜地融入了网络世界。在学校,“上岗”已成为一个使用指数很高的用语。但网络正如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库,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交互性,使一些自制力差的同学沉迷于此,欲罢不能,严重影响了学习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学生网络不良行为与学校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当代青少年学生“网上一代”的特征日益突出,目前他们中出现了多种不良网络行为,而学校在网络道德方面教育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努力探索和总结网络道德教育的新方法、新经验,构建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信心不仅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教育实践也具有重大的影响.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学生自卑心理严重,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战胜自卑心理,启动成功的“内趋力”。  相似文献   

8.
网络化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青少年是受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他们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对网络的喜爱较之成年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网络化环境下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使青少年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应从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思维方式、加强青少年网站建设、更新网络教育内容等方面入手,开创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用虚拟手段为人类开启一方全新的文化空间,人们在网上可以工作、学习、查询、购物、旅游、聊天、游戏等。网络文化以其无可抵挡的魅力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青少年在网络的飞速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是网络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最积极的参与者。 然而,网络世界并不是一方净土,现实文明的阴影同样在网上折射。网络文化混杂着种种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许多消极影响,我把这种文化糟粕称之为“网络垃圾文化”。目前,互联网中最应引起全社会  相似文献   

10.
小议青少年“御宅族”的道德危机、成因及“出宅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天津教育》2008,(11):30-3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变化,青少年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群体”和“边缘群体”,这些群体的成员,其心理特征与行为方式。与“一般”青少年有着较大的差异和区别。在教师、家长和其他人眼中。他们不可避免地被划入“另类人群”的范畴,甚至被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本期“德育”栏目选择性地介绍几类“特殊青少年群体”,研究他们行为“特殊”或“边缘化”的原因。探讨对他们的教育方式。面对这些青少年。我们首先应做到靠近、了解和关注.而不是一味地排斥和拒绝。这样对他们的教育和转化才具有可能。  相似文献   

11.
当今,随着电脑网络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学会了上网。网络所具有的新颖性、虚拟性和互动性等特征对中小学学生产生极强的吸引力,同时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如伯顿所言:“凡上帝有一所庙宇的地方,魔鬼也有一所礼拜堂。”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也具有负作用。研究中小学的上网心理,寻找相应的调适策略,引导中小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应是广大心理教育者和教师亟待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中小学生利用网上信息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网络在给人们提供大量有益社会发展和加速个体成长的信息和机会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和人们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世界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影响尤为强烈。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上网有瘾,早已成定论,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网消得人憔悴”的现象在青少年中大有存在。网络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为了更好的发挥网络的优势,克服其对青少年不利的影响,我们对…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联网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同时,网民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而广大青少年是这一庞大队伍中最主要的受众群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使青少年体验着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着消极的影响,使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网络道德问题。因此,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值得我们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彭阳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1):132-135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到互联网的使用当中,其中相当多的小青年由于长时间地使用互联网而又网络产生依赖,出现“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环境复杂、青少年自身心理品质不良和教育影响的相事后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要减少或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应加强对网络的管理,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建立有效的教育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家长为此焦头烂额。在这件事情中,沉溺于网络中的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都是我们服务的“潜在案主”,因为他们都可以期待从我们的服务中获益,所以家庭治疗的模式应该在服务中大量运用: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审美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媒体”之一,与互联网相伴而行的“网络文化”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仅仅几年的时间,随着网络与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有了很快的发展。青少年学生是网络使用、交往的重要主体,因此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方式、行为模式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问卷研究法,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人格特征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其人格特征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与神经质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开放性、宜人性、公正性存在负相关∮与外倾性零相关。路径模型表明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中社会支持是一个“中介变量”,人格因子中的开放性对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可能是通过社会支持而产生影响的,而神经质因子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且路径系数已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王毅 《考试周刊》2010,(8):211-211
青少年作为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最富有创造热情和超越意识的群体,也是目前中国上网一族的主体。由于自身独特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特征,他们更容易接受网络文化所传递的价值取向,因此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必将给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乃至综合素质等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影响。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教师能够通过网络对其他媒体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合,从而实现思想教育与大众传媒的结合与互补。进一步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辐射力。同时,网络技术的运用与发展也打破了传统思想教育模式.使其备受青少年的欢迎与信赖,网络逐渐成为开展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示范田”。  相似文献   

19.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更如一把双刃剑,为青少年认识世界、获取知识、成长成才带来诸多影响。青少年由于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比较强烈,容易迷恋网络,逐渐与现实社会疏远,从而导致网络道德的失范。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网络对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影响,大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其道德修养水平,使他们能够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民数量爆炸式的增长,网络世界中“键盘侠”群体愈发庞大。由于青少年个体理性认识不够、主观上自主性较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引导不足以及网络道德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使得青少年成为“键盘侠”这一群体的主体。青少年“键盘侠”的出现使得传统思想政治课教育价值受到冲击、网络社会舆论环境遭到一定破坏,对国家法律公信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强调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加大对青少年价值观引导、强化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和深化青少年理性认知来减少青少年“键盘侠”数量,从而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