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云南科技管理》2014,(3):76-76
<正>1单位性质和隶属关系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1998年加挂"西双版纳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牌子,执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隶属于西双版纳州农业局。2009年承担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西双版纳大麻试验站及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水稻区域推广站、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甘蔗综合试验站工作职能,是  相似文献   

2.
《云南科技管理》2009,(6):67-67
云南勐象竹业有限公司坐落于西双版纳州州府所在地,素有“黎明之城”雅称的景洪市内,成立于2006年12月28日,由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西双版纳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其它4家股东参股共同组建,是云南省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西双版纳州农业及林业龙头企业,同时也是西双版纳州竹产业发展的实施主体。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简称省地矿局),成立于1956年,原是国家地质矿产部派驻云南省的厅局级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国家计划内地质勘查和地质找矿。1990年加挂省地矿厅牌子,履行全省地  相似文献   

4.
<正>云南勐象竹业有限公司坐落于西双版纳州州府所在地,素有"黎明之城"雅称的景洪市内,成立于2006年12月28日,由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西双版纳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是西双版纳州的农业及林业龙头企业,同时也是西双版纳州竹产业发展的实施主体。公司把资源永续利用作为指导  相似文献   

5.
<正>工业大麻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是针对西双版纳州发展工业大麻坡耕地种植存在产量低、效益差的问题,依托国家麻类产业体系开展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的研究,其对产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项目于"工业大麻坡耕地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于2012年结题,2013年7月11日通过成果鉴定,并获得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对工业大麻新品种引进、选育及高产种植密度、配方施肥、产量潜力测定等技术的研究,项目组集成了一  相似文献   

6.
大麦产业技术体系是农业部为提升国家和区域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在2008年开展水稻等10个农产品第一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的基础上,于2008年12月启动建设的40个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云南勐象竹业有限公司坐落于西双版纳州州府所在地,素有"黎明之城"雅称的景洪市内,成立于2006年12月28日,由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西双版纳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其它4家股东参股共同组建,是云南省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西双版纳州农业及林业龙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茶树的祖国,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这里曾经生长着享誉世界的1700多年的野生茶树王和800多年的栽培型茶王树,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重要佐证。茶叶是山区、半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作物。2008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西双版纳综合试验站(简称:版纳站)身份进入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多年来,围绕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目标,在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杨亚军研究员、病虫害防治研究室主任陈宗懋院士及体系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等关心支持下,先后引进推广了多项新技术新成果,确保云南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内江科技》2013,(11):86-86
<正>由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内江综合试验站项目,2013年示范县工作总结暨技术培训会于9月29日在我院召开。试验站团队成员,简阳市、安岳县、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5个示范县(市)技术骨干,内江市农技站、资阳市农技站、内江市东兴区、市中区农技站等单位47人参加了会议。内江市农业局副局长邓永平、资阳市副局长  相似文献   

10.
范勇  黄伟秀 《情报杂志》2005,24(2):43-45
贵州省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和应用示范工程开发了水稻、玉米、油菜、辣椒、烤烟农业专家系统,并以网络、单机、明白卡、科技赶场等形式进行了推广和应用,初步建立了贵州省农业信息化体系框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并对贵州省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推广中心)成立于1963年,为全民所有制独立科研所,是专门从事农业科研及农业技术应用推广的事业单位,担负着全市种植业科技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现设水稻研究推广室、旱粮作物研究推广室、经济作物研究推广室、马铃薯组培中心、太安山区农业技术示范场、涛源水稻超高产科技示范场、办公室等7个部门。现有职工3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1人,高职11人(其中正高1人),中职8人,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11人,专科5人,获省政府津贴1人,省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员2人,市管专家1人,市科技奖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对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指出了目前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和存在问题。作者认为,当前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将使该州的农民获取的农业科技信息量大幅度增加,信息的内容也更加精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途径也将大大增强,网络信息平台将会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大大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正>赵炳华同志,1992年7月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农学硕士学位,分配到昌宁县甘蔗技术推广站任副站长从事甘蔗科技推广工作,2001年2月至2006年9月在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大学昌宁分校工作,任常务副校长;2006年9月至今任昌宁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所所长职务,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水稻技术工程中心是2004年天津市科委批准由天津天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研发中心。中心是科技部首批试点联盟“杂交水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牵头单位,长期致力于全国水稻产业的产、学、发、产业带动及行业协作等方面位居国内前列,发计[2011]685号)。研、贸相融合,在杂交粳稻关键和共性技术研2012年由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研发中心(国科  相似文献   

15.
《内江科技》2014,(4):26-27
<正>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是1992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加速科技进步的决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科技兴川五十条"精神,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独资科技型企业,与原农科所水稻研究室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运作。加速了育种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心以国家二级研究员、国务院津贴专家、国家突  相似文献   

16.
正中央1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问题,连续4年主题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把农业科技创新及现代化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创新及转化应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载体和有效手段。"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农业科技及其有效推广。但当前湘西州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农技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推广人员素质不高、推广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力度。因此,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扩散作用机理及改进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农业技术推广的需求,从推广的对象、主体、模式和规律角度分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扩散过程与内在作用机理,建立基于农业技术供给和接受两大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扩散系统;进一步构建由生产者、研究单位和推广部门组成基于需求导向的农业技术推广扩散体系,探寻最佳的农业技术推广扩散路径及改进策略;并提出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有效推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内江农业科技基础如何?如何让高新技术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增效?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院长黄跃成。内江农业科研"响当当""小麦、水稻、玉米、甘蔗等传统经济作物,平均每年内江就有一个新品种问世。"黄跃成自豪地告诉笔者,一个新品种从培育到推广往往要耗费三五年时间,内江新品种问世的速度之快,在全省乃至全国地市(州)并不多见,这与高新技术在内江农业领域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去年,内江的"小麦一一簇毛麦远缘新种质创制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是内江获得的唯一国家技术发明  相似文献   

19.
《云南科技管理》2019,(5):14-17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橡胶种植基地。天然橡胶产业是西双版纳州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对西双版纳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拓展天然橡胶产业链、促进产业质量整体提升的思路,探讨了西双版纳天然橡胶产业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于1987年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驻地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主要面向全省高寒山区,开展高山经济植物(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品种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加工技术研究,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及科技培训,科普宣传;引领、支撑高寒山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助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多年努力,我所形成了高山药用植物、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