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观察法对2009~2010赛季CBA总决赛新疆队和广东队5场比赛的队伍结构及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对双方得分能力、投篮次数、得分关系、主要得分形式、罚球命中率、篮板球、助攻和犯规等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队在总体得分能力、外线攻防能力、后场篮板球和助攻等方面和广东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对2010~2011赛季NBA总决赛小牛队和热火队6场比赛的队伍结构及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对双方得分能力、投篮次数、得分关系、主要得分形式、罚球命中率、篮板球、助攻和犯规等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热火队在总体得分能力、外线攻防能力、前场篮板球等方面和对手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第15届女篮世锦赛中国女篮全部七场比赛技术统计的分析,从投篮命中率、得分能力、篮板球能力、助攻、失误、抢断、盖帽等技术与世界强队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中国女篮与世界强队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周最佳球员     
《篮球》2005,(4)
第十六周(2月22-27日) 东部联盟:贾伦·罗斯(猛龙队) 罗斯在本周以55.3%的投篮命中率,场均得24分(高出个人本赛季场均得分6.9分),另有4.7个篮 板球和2.3次助攻,帮助猛龙队取得了三战全胜的佳绩。2月22日客场对网队,得30分(其中在第四节 独得10分)、8个篮板球、1次助攻、1次盖帽和1次抢断;2月25日客场对雄鹿队,得16分、3个篮板球 和1次盖帽;2月27日主场对湖人队,得全队最高的26分(其中在第四节独得12分)、5个篮板球、3次 助攻、1次盖帽和1次抢断。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比分析对第26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与其他参赛队后卫队员在比赛中的得分、篮板球、助攻等进攻能力,结果发现:中国后卫队员在场均得分方面与参赛队后卫队员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罚球次数远低于其他参赛对手;篮板、助攻数都高于其他参赛后卫队员;中国男篮替补后卫与主力后卫之间的能力差距明显。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加强进攻的侵略性及突破造犯规能力,积极拼抢篮板球和在以后的篮球训练中要注重对后卫队员全面性技术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2005—2006赛季甲A男篮各队技术指标与胜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得分能力、盖帽、助攻、抢断等技术指标是2005—2006赛季甲A男篮联赛制胜技术因素;篮板球、扣篮、快攻等指标在联赛中作用较低,对胜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CBA中锋球员的技战术能力,收集中锋队员的各项数据进行聚类,采用对比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锋球员的竞技能力分类研究,研究得出:进攻型、防守型、策应、全能型及普通型;进攻型中锋主要以其得分能力为依据;防守型中锋篮板球与盖帽的能力为依据;策应型中锋主要通过其助攻数量来衡量;而全能型中锋则是通过其得分、篮板、盖帽、助攻等这些主要数据衡量;普通型中锋球员以得分、篮板、盖帽衡量。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调研、数理统计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CBA运动员的综合能力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为了加强国家队人才梯队建设,对影响其得分的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对CBA运动员的综合能力进行了评价并对前20名运动员排序。研究认为,影响CBA运动员得分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是:时间、失误、犯规、助攻、进攻篮板球、3分球命中率、盖帽、投篮。其中,助攻与犯规为负影响;而出场、首发、罚球命中率、防守篮板球与抢断对CBA运动员得分影响甚微。总之,影响得分的主要因素不是运动员的投篮命中率,而是控制球的意识和能力。建议增强CBA运动员的控球意识,改善其体能,增加与外援同场比赛、训练的机会以提高CBA运动员控制球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NBA战报     
《篮球》2003,(2)
东部:贾森·基德(网队)基德以场均得20.0分、9.1次助攻、5.5个篮板球和2.1次助攻,率领网队取得了12胜3负的本月NBA全联盟的最佳战绩。12月11日主场105:104胜开拓者队,独得27分、12次助攻和5个篮板球。12月13日主场79:65胜奇才队,打出一次三双——11分、10个篮板球和10次助攻。12月17日客场99:101负尼克斯队,得39分(转至网队后的新高)、11次助攻、5个篮板球和两次抢断。12月19日主场98:71胜湖人队,得27分、11个篮板球、8次助攻和3次抢断。12月21日主场100:92胜活塞队队,得27分、12次助攻和5次抢断。  相似文献   

10.
殷涛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1):11-12,22
通过对中国男篮前锋队员在北京奥运会上主要技术指标同国外优秀前锋队员指标的对比分析,旨在阐明中国男篮前锋队员在得分、防守、篮板球、助攻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憾,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中如何解除女大学生心理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女大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的心理障碍及如何解除她们心理障碍的探讨 ,论述了如何进一步提高女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 ,发展她们的心理品质和自我控制能力 ,维护她们健康心理 ,以利于更好地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的深入,高校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 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与体育素养,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培养出符合新世纪需求 的、全面发展的、合格的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3.
高校冰上课教学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理论分析、文献查询等方法,结合北方高校冰上课教学实践,指出当代大学生应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情绪和心态等健康的人格,总结出通过冰上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强身健体、培养健康的心态、提高学生的情商、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学生的团队精神等重要作用。确立冰上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方面所处的重要地位,为北方高校冰上课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速滑教学中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春娣 《冰雪运动》2007,29(4):80-81,84
速滑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分析速滑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出在速滑教学中,通过加强体育意识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共同的发展的目的,使之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就制约体育教师发展的若干因素和体育教师发展的对策等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生态化理论的理解和梳理,打开生态化教学的思路和途径,对优秀运动员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提出了以交际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语言情境设置、多元化语言环境的建设、体育界明星榜样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综述等方法,对篮球运动员个人防守意识的形成与培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个人防守意识自始至终伴随着队员的防守行动,它的形成表现在队员在比赛中对时间和空间的判断,对规则的理解,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运用时机的掌握和顽固的意志品质等方面,其培养与训练方法则包含在平时有形技术训练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摔跤是按体重分级竞赛的运动项目,赛前,运动员为尽可能地达到较理想的体重和比赛级别,必须控体重,控体重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比赛的成败.达到理想体重,发挥运动潜力,提高运动能力,是竞技体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人体成分分析对运动员控重具有实际的意义.本文选择金牌运动员周贤德为研究对象,在备战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十运会")最后一年的冬训、夏训期间,进行人体成分监控,测试观察的指标:体重、肌肉重量(MM)、去脂体重、身体水分含量、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数(%BF)、腰臀脂肪比率(WHR)、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蛋白质、无机盐、四肢及躯干水分含量等,作自身实验前、后组间差和上升(或下降)百分比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肌肉重量、去脂体重逐渐增加,体脂肪、脂肪含量、腰臀脂肪比率逐渐下降,尤其是比赛前期明显.这些指标的变化达到了控体重较理想效果,利于比赛运动能力的发挥,周贤德在"十运会"的比赛中取得自由式摔跤60kg金牌.结论认为:用人体成分分析对控体重的监控,对合理调控减体重的速度和幅度,及时准确地了解运动员控、减体重情况,保持运动员的最佳机能状态和承受训练负荷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制定和实施合理有效的运动强度及营养补充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体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最大吸氧量测试,发现大学生高水平篮球队员体能甚低,其原因与遗传、选材、训练有关。在今后对篮球队员的选拔考核时,应测试其体能与最大吸氧量,并在训练中建立阶段目标考核体质,以达到与世界大学生篮球水平接轨。  相似文献   

20.
Football fans' views on their role in the home advantage were obtained by placing links to an internet questionnaire on supporters' websites. Altogether, 461 fans from clubs which had been promoted, relegated or unchanged in the past season of the English football leagues rated crowd support as significantly more influential than familiarity, travel, territoriality and referee bias in contributing to the home advantage. Fans felt responsible for inspiring their team to victory, took credit for distracting opponents, and believed that they could influence officials into making decisions in their team's favour. However, they did not accept personal blame for poor results. No effects for gender, age or the team's outcome in the promotion/relegation battle emerged, though season ticket holders were more extreme in their feelings of responsibility overall. Furthermore, it was suggested that mechanisms such as the perception of being superior to rivals can encourage fans to retain their allegiance to their teams, even when outcomes are disappointing. Indeed, affiliation may become so incorporated into self-identity that supporters may not have the option of abandoning their team, but instead perceive a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in which both they and the team are expected to do their best to achieve suc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