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2011年到2013年分三批选拔16岁以下球员百余人,进入欧洲的足球俱乐部训练比赛 中国男足被老挝足球队先进两球、日本女足夺得世界杯,一系列来自足球的刺激冲淡了大连万达为中国足球3年投5亿元的喜讯。以前说中国足球缺钱,签不来好教练、无法发展青少年足球,现在有钱了,让人迫切希望看到5亿元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经历了从世界杯到奥运会、从国青到国奥的全面溃败后,中国足球好像再也难以激起中国球迷的热情。中国足协的新一任掌门人选流言四起,却迟迟难以定选的同时,12月10日足协“学校足球工作小组”悄然成立。小组的主要计划是通过举办中小学生联赛的方式,重视和支持青少年足球的发展,以期改善中国足球的积弱现状。  相似文献   

3.
选择快乐     
2002年,中国足球经过了神奇教练米卢的“快乐足球”理念点化,从亚洲杀出重围,回到了久违的世界赛场上终于露了一手,中国球迷乃至国人举国欢庆,一扫笼罩在心头上的阴霾,扬眉吐气了一回。长期以来,在中国足球“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足球出线为国争光”的悲壮声中,屡战屡败,悲愤、压抑的心情在中国足球队队员之间和球迷之间相互感染着,经过媒体大肆宣传炒作,  相似文献   

4.
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蹴鞠斗鸡为乐。平民亦"康庄驰逐,穷巷蹴鞠"。古时候的足球似乎更接近这项运动的本质。庙堂之家、乌巷里弄里腾跃的都是快乐。曾在中国执教的著名教练特鲁西埃直言:"真正的爱是深入血液的。你看看在欧洲和南美街头,随处可见踢野球的孩子们,他们疯跑,他们喊叫,因为这是他们的生命。在中国,我真的看不到。你们根本不爱足球!"我们哪里不爱足球?!足球是我们的面子,因此也是我们的生命。只是我们打肿脸充胖子地追赶着世界劲旅,还顾不上快乐。就算  相似文献   

5.
魏一峰 《新闻爱好者》2011,(18):129-130
本文将新时期足球报告文学划分为三种审美类型:一是讴歌型,多是赞颂足球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也有不少作品歌颂默默奉献的足球教练;二是宣泄型,主要是宣泄中国足球屡次失败的苦闷,同时宣泄比赛胜利后的片刻欢悦;三是理性型,热情呼唤球迷始终如一支持足球事业,冷静分析足球问题和体制弊端,同时探索中国足球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新时期足球报告文学划分为三种审美类型:一是讴歌型,多是赞颂足球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也有不少作品歌颂默默奉献的足球教练;二是宣泄型,主要是宣泄中国足球屡次失败的苦闷,同时宣泄比赛胜利后的片刻欢悦;三是理性型,热情呼唤球迷始终如一支持足球事业,冷静分析足球问题和体制弊端,同时探索中国足球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闻人物     
李章洙:最佳教练 高举“全攻全守”的旗帜,在中国甲A掀起了“李氏旋风”的李章洙终于喜尝胜果:11月9日他获得了甲A联赛最佳教练的称号。3天以后,他的球队以4:2战胜北京国安队,赢得本赛季足协杯冠军。这位韩国教练在三年里,让重庆足球脱胎换骨。李章洙说:“其实一个教练的好与不好,关键在于他给球队带来了什么新的思想,这种思想能给球队带来什么生机。而在这一点上,我做到了,因此我认为,我是中国最好的教练,起码是最好的教练之一。”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档案的角度研究中国足球的发展之路。通过"神秘纸条事件"与"尼古拉斯事件"从中发现中国足球机制的不安全,中国足球档案的重要性,通过发挥足球档案的作用,以期提高中国足球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足球的远祖——蹴鞠起源于中国,随着封建王朝的衰落,中国的蹴鞠失去了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它并没有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而发展成为现代足球.无论是作为体育运动还是作为文化形式,现代足球都伴随着英国的工业化革命及其带来的全球化扩张,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文化史意义上的深远影响.中国近代史上的足球也在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冲击下走进中国的大门.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语境中,足球作为外来文化,肩负着中国社会转型、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使命.一代伟人毛泽东少年时则有加强体育锻炼以强国的言说.由此可见,体魄的强健是中国社会摆脱"东亚病夫"这一带有侮辱性称呼的一种重要尝试.而足球,作为民族强大的想象,也被赋予了家国情怀和政治意义.但是,足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将近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其成绩却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世界性的足球体育赛事中,中国的表现极差.于是,一个历史性的未解之谜出现了:为什么中国13亿人口却找不出多少优秀球员?国家的强大和足球事业的落后形成了反差与对比,这不禁让人思索:中国足球究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带着这些疑问,由上海体育学院路云亭教授独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的《文明的冲突:足球在中国的传播》一书,为我们探寻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值得深思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解决的方法     
中国足球的问题必须中国人自己办,这已经成为了中国足球的一个"古训",也许最有能力的人也无法为中国足球提供一个突围的方法,但韩日世界杯给我们的借鉴却是中国足球必须总结的.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从女足国家队主教练位置下课之后,马良行经历了执教男足俱乐部的短暂“风光”,2005年年末,他PK掉竞争对手王海鸣,第二次成为女足主数练。这位近年来少有的、颇具明星气质的中国足球教练,始终不曾淡出媒体和公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我对足球已丧失了最初的热情,倒不是不再热爱足球了,而是对中国足球彻底丧失了信心,接受了一种观念:“中国人因为先天体格不强,注定胜不了足球。”然而,当我最近几日翻读一本关于足球文化的书——《享受悲怆——中国足球的文化解读》(杨云峰、伏瑛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1月版),我的观念倏然一百八十度拐弯。中国足球为何始终不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替国人争光?透视中国足球的文化底蕴,从中国古代足球到现代足球的演变过程可以探究中国足球的败因所在。纵观中国足球的发展史,是一部在儒学的影响下不断由强烈的对抗性运动逐步向温良恭谦让转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李冰 《新闻前哨》2003,(3):23-24
“快、抢、前”的概念最早是由上海足球教练徐根宝提出的,在他看来,只要球员能够达到这三项要求,就会“永远领先别人一步”,在比赛中取得胜利。也许是一种巧合,“快、抢、前”这个本来属于足球技术范畴内的要求,在足球报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竟然也成为决定一名足球记者称职与否的标准。在记者从事足球新闻报道的几年时间里,也深深体会到“快、抢、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40多年献给足球,不为别的,我就是喜欢它。”2006年10月31日,学生军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在点球决战中,以总比分9比8战胜天津火车头队,从而晋级下一年度的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在中国足球全面低迷,各支国字号球队折戟沉沙、战绩不佳,国内联赛步履维艰,国内媒体对中国足球出路在哪里不断发出疑问的时候,前米卢蒂诺维奇时期的国家队助理教练、现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教练金志扬在沉浮4年之后,以一句“体育回归教育”又被舆论推到了浪尖。今年4月28日,北理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界宣布今年开始征战乙级联赛。老帅金志扬站在讲台上,老气横秋地以…  相似文献   

15.
上篇体育富人种种最大的体育富翁群体———足球明星在中央电视台“足球之夜”的一个系列片里,曾反复播放过足球教练金志扬的一句话:“职业联赛开始第二年,这些穷光蛋一下变为百万富翁。”的确,中国的运动员和球星在这之前除去光彩照人的名气和荣誉,其收入比普通老百姓确实强不  相似文献   

16.
金侹 《视听纵横》2002,(6):98-99
2002年世界杯中,日韩创造的亚洲足球奇迹深深刺激了所有热爱足球的中国人,“赶超日韩”成为中国足球冲出亚洲后的另一现实目标。回顾已经过去的世界杯,伴随着高潮迭起的绿茵烽烟,各类媒体关于比赛的报道,包括球员、教练、战术打法、场外花絮等等可谓五花八门、众说纷纭,大有足球理论的“百家争鸣”之势。精明的韩国企业界已经对带领韩国队创造奇迹的主教练希丁克的执教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意图把“这些先进的理论导人企业的管理体系中”,深入研究,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参考”,韩国名的三星集团已经把希丁克打破韩国人根深蒂固的辈份观念的做法引入了企业的用人机制中。笔意识到,一档新闻节目从编排到播出的过程,与一场足球比赛的前前后后,有着某些相通、相似之处。下试拿足球比赛与新闻编辑做几点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这小子很棒,我见过他几次,他是足球的天才。”南非一家少年足球训练学校的教练埃里克如此评价国家队前锋查巴拉拉,正是他贡献了本届世界杯第一粒进球。  相似文献   

18.
他被认为是第一个把F1带入中国的人。从足球到F1,从申花到上海赛道,在成为中国职业足球的标志性人物之后,郁知非又在自己一手推广的中国F1比赛里,开始自己人生的第二次跳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体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对来说在体育界对于"转会"较为平常,但是对于新闻界来说还是比较新鲜的事项之一。伴随着中国足球的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足球运动员的转会开始掀起了一股浪潮,随之一些作者也纷纷开始进入到大"转会"的门列当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体育在2002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应该给米卢:他把中国足球第一次带进了世界杯;而下半部分毫无疑问地属于姚明。 与其前任一样,米卢从2000年1月15日与中国足球协会签约成为中国队第三任外籍主教练时起,中国人就把他与世界杯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足球界,他以能把一支实力较弱的球队迅速带成一支强队而著称,有“神奇教练”的称号。 对这位提倡“快乐足球”、“态度决定一切”的南斯拉夫老头,中国人在世界杯“十强赛”时把神化和宠爱他的言行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