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众所周知,落地稳定性的好坏是竞技体操比赛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来我国男子跳马落地稳定性差一直是较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体操界行家们对落地稳定性、特别对跳马项目的落地稳定性进行了许多研究,教练员们也力求在训练中探索其规律,改进教法,提高落地稳定性。国家体委1986年制定的体操比赛特定规则就落地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我国女子单人技巧项目与世界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落地的稳定性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寻求影响落地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和训练方法,为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一、阅读和分析国内外技巧比赛的文献、资料及技术影片。二、运用观察法,现场统计落地的稳定性。三、调查访问了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落地稳定性的看法。四、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第七届世界杯体操比赛和1987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于单项落地稳定性的统计。以及世界杯赛中,中、苏两国运动员站稳率的对比,通过调查法,文献资料研究及观看录像和现场统计,找出我国男子体操运动员落地不稳的关键在于当前在训练中急于赶任务攻难度,忽视了落地稳定性的训练和对海绵坑的依赖性太大,加上我们对准备活动重视不够,以及目前的训练方法手段不够先进,造成了运动员落地稳定性差。因而建议,教练员应认真学习国内体操竞赛规则和国内的特定规则,加强对准备活动的研究。在训练中及时“登陆”减少对海绵坑的依赖,加速我国体操训练方法手段以及辅助设备的现代化。以求尽快改变我国男子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差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对近几年来我国不同水平运动员在各层次比赛中的落地情况进行了统计分计,发现落地稳定性不好的问题没有明显地改进。1990年、1991年的全国体操冠军赛和锦标赛中自选动作的落地稳定性大都在20%左右。第25届世锦赛团体比赛,我国男队规定动作不稳率为53%,自选动作为66.6%,以我队43人次出现落地不稳的最低扣分限,仅此一项就失去4.3分,而亚军前民德队总分只比我队高出1.55分。在26届世锦赛上,我国男队自选动作不稳率为61.1%,女队为84.4%;而原苏联男队仅为18.5%,苏罗女队均为33.3%。多年以来,落地稳定性问题虽然受到重视,但收效甚微。我们认为影响落地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其中肌肉耐力素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体操比赛中一套动作,大都在25″~90″内完成,所  相似文献   

5.
(一)从国内外重大体操比赛看落地稳定性的重要性落地是成套动作的结束部分,体现了整套动作的完整性,是评定整套动作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项目都要求落地稳定。在运动员能较好地完成高难动作的情况下,落地稳定与否已成为获得高分的关键之一。一套由高难动作组成的有价值的成套动作,伴之以稳定的落地能给裁判员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我国体操运动员在落地稳定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体操男队在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团体赛中,仅跳马一项,因落地不稳失1.6分(有四人落地不稳,一人坐地)。但是这次获得冠军的苏联队几乎全部站稳,基金  相似文献   

6.
技巧运动的单人项目落地稳定性是衡量动作质量和取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即使有高难度、高质量的空中动作,如无良好的落地稳定性,要夺取金牌是难以设想的。据1982年上海全国技巧冠军赛单人项目的统计,男女运动员共进行了161套动作的比赛,其中落地站稳的只有7套,稍有晃动的5套,而落地跌倒的却多达34套,其余的均为大动或动几步。总的来说,这次比赛的落地稳定性是差的,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影响落地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论竞技体操跳马落地技术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生物力学分析法,对跳马落地技术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落地技术的力学原理和落地技术稳定性构成因素,井针对性地提出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运用当今体能训练热点核心力量等方面的知识,针对我国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体操项目特点探讨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重要性,并根据其他项目核心力量训练经验提出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与方法,希望通过核心力量训练提高落地动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运动生物力学测试法对腾空摆莲转体720度接马步动作的落地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落地时刻的躯干角大小、腰骶连接点距离地面的高度、腰骶连接点对X轴的水平速度是影响落地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落地时刻躯干角大、腰骶连接点距离地面高、对X轴水平速度小有利于落地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在激烈的体操比赛中,选手们的动作难度价值极其接近,动作创新各有特色,动作优美性各具风格,动作自身价值不分高低,那么结束动作的稳定性就成为夺取金牌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竞技体操落地稳定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1.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运动生理学分析法。2.分析与讨论(1)影响落地技术稳定性的视觉因素:体操运动员在落地缓冲过程中,利用视觉调整各关节的屈伸和两臂协调挥摆等身体姿势,维持身体平衡,确保落地的稳定性。(2)影响落地技术稳定性的位觉因素:位觉可以使运动员感受任何平面上不同方向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并作出准确…  相似文献   

11.
主要采用高速摄影与运动录像解析法与实验法,对四川成都九名女子100米栏运动员8周的核心力量训练,通过训练前后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运动员身体素质与核心稳定能力水平有显著性提高,特别是髋关节灵活性及核心稳定性有非常显著性提高;运动员身体重心在栏上的运动轨迹有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身体重心垂直投影点与栏的水平距离缩小,身体重心与栏的垂直距离变小,躯干前倾角变小,身体重心在垂直方向的位移变小;运动员对个人体能水平的控制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个人技术水平与现有体能水平的合理分配,也就是个人体能能力向技术水平提高的正迁移比例增加,起跨技术也有明显提高,着地技术虽有所改善但还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从雅典奥运会体操赛看我国男子跳马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雅典奥运会体操比赛和2004年全国体操锦标赛进入男子跳马单项决赛运动员的动作类型、动作难度、完成情况和比赛成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运动员跳马比赛中的运动价值和得分高低主要取决于动作难度的起评分和落地的稳定性。跳马动作的类型有向踺子上板类动作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男、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手段为依托,以运动员最佳技术状态参加第21届冬奥会为最终研究目标,从运动员技术分析评价、运动员下肢环节肌力特点分析、冲击力实验推测3周台冲力范围等方面进行研究,推测出3周台冲击力分布范围,为女子运动员冲击3周台动作的安全性提供了科学依据;揭示了运动员的出台技术、落地稳定性的关系,为运动员高质量地完成空中动作,同时获得稳定的、安全的落地提供了依据,为运动员冲击难度动作时能安全高质量地完成提供科技保障,为运动员在第21届冬奥会中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落地所受冲击力较大,危险性较高。为减少运动员落地时造成损伤,提高动作的落地稳定性,采用瑞士KISTLER测力台和2台美国TROUBLESHOOTER高速摄像机,同步对6名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男子运动员在50cm高度下以正常姿势落地和全脚掌落地缓冲实验,分析缓冲时间、标准力值、力值变化梯度、压力中心、人体倾斜角以及下肢关节角度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0cm高度下最大冲击力全脚掌为正常落地的1.44倍,极有可能造成人体损伤;压力中心前后方向上较小;人体倾斜角较大,说明产生的翻转力矩较小,故稳定性方面较好。  相似文献   

15.
跳远运动员起跳着板阶段的着板方式分为“制动型”和“速度型”,美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虽然从助跑倒三步到起跳阶段着板积极程度逐渐降低,但整个阶段都是积极式着地(板);同时伴随着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降低、重心水平和工作距离的增加和阻力的增大。  相似文献   

16.
从第3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看男子跳马运动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调查访问法、录像统计法和资料研究法对第3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难动作的发展呈现递增性,双10分起评的运动员的数量有所增加;动作类型的选择趋于多样性;运动员落地的稳定性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17.
竞技武术套路中腾空摆莲B和C级跳跃落地接马步是长拳、南拳武术项目的两个难度动作.通过对该组动作落地技术的动力学及相关稳定性因素的分析,提出合理的落地技术和训练中需解决的问题.采用录像观察与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男女运动员的腾空与落地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18.
A variety of the available time to react (ATR) has been utilised to study knee biomechanics during reactive jump-landing tasks. The purpose was to quantify knee kinematics and kinetics during a jump-land-jump task of three possible directions as the ATR was reduced. Thirty-four recreational athletes performed 45 trials of a jump-land-jump task, during which the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jump (lateral, medial or vertical) was indicated before they initiated the first jump, the instant they initiated the first jump, 300 ms before landing, 150 ms before landing or at the instant of landing. Knee joint angles and moments close to the instant of landing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hen the ATR was equal to or more than 300 ms before landing, but became similar when the ATR was 150 ms or 0 ms before landing. As the ATR was decreased, knee moments decreased for the medial jump direction, but increased for the lateral jump direction. When the ATR is shorter than an individual’s reaction time, the movement pattern cannot be pre-planned before landing. Knee biomechanics are dependent on the timing of the signal and the subsequent jump direction. Precise control of timing and screening athletes with low ATR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信息技术法对2016年国际钻石联赛男子跳远项目的前3名运动员助跑最后四步及步长、起跳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运动员之间技术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1)2016国际田径钻石联赛上海站跳远运动员最后四步步长变化不稳定,个别运动员倒数1步步长大于倒数第2步,步长的控制没有达到理想的范围。2)相对来讲,高兴龙助跑节奏较稳定、频率快,踏板准确度高,水平速度发挥充分。3)3名运动员在起跳技术方面高兴龙的起跳技术比较稳定,其他两名运动员在落地和腾空技术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0.
采用现场观察与专家访谈的方法,对第5届城运会男子体操跳马比赛的动作类型、落地稳定性与动作完成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中找出我国青少年体操运动员跳马项目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