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目 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位于P点,第一次小球在水平力F1作用下从P点缓慢地移动到Q点,第二次小球在水平恒力F2作用下从P点移动到Q点,图中θ角为已知角.问:力F1和F2做功相同吗?  相似文献   

2.
题目一个质量为m的半球体,沿竖直方向切成质量相等的A、B两部分。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紧贴竖直墙壁保持静止状态,如图1所示,则其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A.F B.0C.1m g D.0.5m g本题半球被切成了质量相等的A、B两部分,需要对这两部分用“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由于物块B处于静止状态,因而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都应受到平衡力作用。在水平方向上,向左的压力F与物块A对物块B向右的压力F1平衡。在竖直方向上,物块B受到向下的重力,大小只有0.5m g,因而受到物块A对它向上的摩擦力大小为0.5m g。所以该题应该选“D”…  相似文献   

3.
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物理压轴题(第24题)不够“严密”,物理图景模糊,笔者认为在题目的开头应加上“光滑的水平面上”字句或给出示意图.下面笔者根据题目本意,谈谈这道题的另外两种解法.原题 相隔一定距离的A、B两球,质量相等,假定它们之间存在恒定的斥力作用,原来两球被按住,处在静止状态,现突然松开两球,同时给A球以速度v0,使之沿两球连线射向B球,B球初速为零.若两球间的距离从最小值(两球未接触)到刚恢复到原始值所经历的时间为t0,求B球在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原解 以m表示每个球的质量,F表示恒定斥力,l表示两球间的原始距离.松…  相似文献   

4.
广西2005年初二年级物理竞赛中有这样一道题: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B和C紧挨着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如图1所示用水平力F1推A,结果它们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过程中A对B的推力和B对C的推力分别是F2和F3,那么( )  相似文献   

5.
题目 如图1所示,物体A静止在台秤上,质量mA=10.5kg,秤盘B质量mB=1.5k,弹簧本身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800N/m,台秤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给A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使A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力F在0.2S内为变力,0.2S后为恒力,求F的最小值和最大值.(g:10m/s^2)  相似文献   

6.
题目 如图所示,有两本完全相同的书A、B,书重约为5N,若将两本书等分成若干份后,交叉地叠放在一起置于光滑桌面上.现将书A固定不动,用水平向右的力F把书B抽出,测得一组数据如下:  相似文献   

7.
题目 质量均为m的三个带电小球A、B、C依次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AB=BC=L.A球带电量QA=10q,B球带电量QB=q,在小球C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若使AB、BC能始终保持L的间距运动,问:(1)QC=?(2)F=?  相似文献   

8.
例1 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靡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era,弹簧的劲度系数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1所示,力F作用后。  相似文献   

9.
题目(2008年第20题)下列有关的物质及相互转化,都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其中A、B、M、E均为常见的单质,F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临界分析法,是指先分析出物理过程的临界点,通过对临界点的探讨,得到适用于临界点的结论,再以此出发去考虑题中要求解答的问题.具体解题模式可归结为:【例1】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有两个半径都是r的橡皮球A和B,质量分别为m和2m,设A球从远离B球处以速度v0沿两球连心线向原来静止的B球运动,如图1所示,求两球间可能达到的最小距离.设两球间的碰撞是弹性碰撞,碰撞时平均相互作用力为F0.解:A球赶上B球,与B球相互挤压,A、B两球间的相互距离不断减少,仅当它们具有相同速度时,两球间的相互距离将不再减小,在弹力作用下,将再行分开.设它们的共…  相似文献   

11.
图2θa图1ABθF图3a图4FBABFA一、利用“相互作用力为零”的临界条件例1如图1所示,木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m2,紧挨着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与B之间的接触面与水平面成θ角,A与B间的接触面光滑.现施加一个水平力F作用于A,使A、B一起向右运动,且A、B不发生相对运动,求F的最大值.解析A、B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F越大,加速度a越大,水平面对A的弹力NA越小.A、B不发生相对运动的临界条件是NA=0,此时木块A受到重力m1g、B对A的弹力N和水平力F3个力的作用,有F-Nsinθ=m1a,Ncosθ=m1g,F=(m1+m2)a.由以上三式可得,F的最大值为Fm…  相似文献   

12.
这样做对吗?     
在普通物理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题目:看起来好象很简单,但不仔细分析,做起来很容易出错.在一些考试试卷中,这种错误也时常发生。本文就是从考试试卷中选出的两个容易出错的例子,加以分析.例1 两物体静止迭放在水平桌面上,质量分别为 m_A=10kg,m_B=5kg.A、B 间摩擦系数为μ_A=0.20,B 与桌面间摩擦系数为μ_B=0.10.以水平力 F 作用在物体 A 上.欲使两物体起动时保持相对静止,那么力 F 的大小可以是多少?原题所给答案解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八上有这样一道题目: 不用计算,你知道下面哪几道题的商大于被除数,哪几道题的商小于被除数吗?  相似文献   

14.
物理学中的“平衡”是抬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平衡状态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有三种表现形式:(1)静止;(2)匀速直线运动;(3)匀速转动.平衡力是指能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的力,平衡力可以是两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现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比较如下:一、力的作用对象不同两个彼此平衡的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两个相互作用力则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一例1如图l物体A静止在水平面B上,物体A受到水平面B的支持力人和重力G。两个力的作用,地面B受到物体A的压力F。F支和民同时作用在物体A上…  相似文献   

15.
谢奎 《中学理科》2002,(10):45-46,48
1.(广东)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边长为L的实心正方体A.它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的距离为s,如图l所示,在下列表格中,请你根据所学的力学知识,写出与物体A有关的物理量,并用题目中给出的已知量写出其计算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一题一议     
犤题目1犦读以下四幅等压线分布图,比较A、B、C、D四处的风力何处最大?【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比例尺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运用,有一定的难度。解题的思路是:要比较A、B、C、D四处的风力大小,实际上是比较四处的水平气压梯力的大小,而水平气压梯度力等于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改变量,即(F为水平气压梯度力,△P为两条等压线之间的气压改变量,△S实为两条等压线之间的实际距离),所以,(其中△S图为定值)【解题过程】犤答案犦A▲作者单位:陈细根/江西省峡江中学(331409)犤题目2犦“高处不胜寒…  相似文献   

17.
常见的弹簧是指质量不计的弹性体,它能发生明显的拉伸或压缩形变,它对物体(沿弹簧方向)能施以拉力,又能施以推力。弹簧中的弹力一般不能发生突变,这是因为弹簧的形变量较大,形变量的改变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因此弹力的改变也需要一定的时间。1初例态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质量均为m的A、B两小球之间系有一个质量不计的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A球紧靠墙壁,如图所示,现用恒力F将B球向左挤压弹簧,达到平衡时,突然将力F撤去,此瞬间A.A球的加速度为F/2mB.A球的加速度为零C.B球的加速度为F/2mD.B球的加速度为F/m析与解初态:A、B球均静止,…  相似文献   

18.
解静力学问题。在水平面上放着A、B两物体(如下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m,且M>m,它们与地面的动摩擦系数分别为μA、μB,用一根细绳连接A、B,绳与水平方向成θ角,在A物上加一水平力F,使它们匀速直线运动,则:(A)若μA=μB,F与θ无关;(B)若μA=μB,θ越大,F越大;(C)若μA<μB,θ越小,F越大;(D)若μA>μB,θ越大,F越大。解:对选项(A),我们先整体地看,若μA=μB=μ,则有F=μ(M+m)g,故F与θ无关,则(A)正确,(B)错。对选项(C)、(D),我们再“隔离”瞧一瞧,才能找到F与θ的函数关系(T是拉B的力):对(A)…  相似文献   

19.
题如图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木板A、B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间距s=2.88m.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的左端,C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给C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2/5mg的恒力F,假定木板A、B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粘连在一起.要使C最终不脱离木板,每块木板的长度至少应为多少?  相似文献   

20.
胡雁军 《物理教师》2001,22(5):24-25
2000年全国高考物理第14题:某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1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2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