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对她说这些,是要她明白怎么保护自己,不要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女儿来加拿大的第一个暑假,为了快速提高她的英文,我让她去读英文补习班,那时她11岁。一天她放学回家说:“妈妈,今天老师问我们谁有男朋友或女朋友。当我说我没有男朋友的时候,老师惊奇地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顾凯 《家庭教育》2011,(1):90-90
2010年的暑假,对于晓臣来讲,是意义非同寻常的一个假期,因为暑假过后,自己就要到西子湖畔的一所中学读初中了,那可是杭州最美丽的中学之~。美好的憧憬突然让晓臣觉得自己长大了,他决定让父母给自己买一辆自行车,自己在暑假里学会骑车。这样,9月份学校开学,自己就可以骑着自行车上学,不用父母接送了。  相似文献   

3.
求助热线     
那天晚上,我在看一个参与性的电视娱乐节目。参与者是个男的,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送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主持人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送去,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以,他要送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因为要回答12道题,而每一道题几乎都是机关重重,要达到顶点何其容易?  相似文献   

4.
一个移民国外高中生的暑假生活当中国大地笼罩在沉沉夜色中时,加拿大温哥华却是清晨。离上班时间还有10分钟,赵思林已经换好黄色的工作服,推起运送货物的手推车,开始了他超市搬运工的打工生活。两年前随父母从中国西北的一个城市移民到加拿大时,赵思林16岁,读高二。定居在温哥华后,因为要学习一年英语,进入当地社区中学上学时他不得不从高中一年级念起。对于国外的学习生活,让赵思林觉得差别最大的就属假期了。“课程不多,但假期却很多。圣诞节、春假各有两周,暑假最长有3个月,这样算下来一年有4个月都在放假。在国内时学习安排很紧凑,这么…  相似文献   

5.
智慧的美丽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 ,我流了泪。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 ,因为有一种真实和聪明在里面 ,还有那分期待和紧张。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别人 ,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 ,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 ,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 ,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 ?他说 ,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 ,让我的父母去送 ,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 ,我就有些感动 ,作为儿子 ,他是孝顺的 ;作为兄长 ,他是体贴的。主持人也很感动 ,她问 ,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 ?他说 ,因为父母很想…  相似文献   

6.
番茄酱专家     
星期天,米羊跟爸爸妈妈来到叔叔家吃饭。叔叔说:“我们好久没在一起聚了,今天我露一手,我来掌勺炒菜。”妈妈从兜里拿出一条鲤鱼,说:“做浇汁鱼我最拿手了,我做一个浇汁鱼。”米羊说:“我吃浇汁鱼最拿手了,我吃浇汁鱼。”婶婶在米羊的脑袋上摸了一下,说:“你就知道吃。我给你派个活儿,你到商店买一瓶番茄酱来。做浇汁鱼得用番茄酱,家里没有了。”米羊从婶婶手里接过钱,跑出了家门。走在大街上,米羊决定到食品公司商店去,虽然走得远一点,但在那里可以买到真的番茄酱。现在假冒伪劣商品多,他不能图方便买回假货而让婶婶笑他…  相似文献   

7.
网上QQ     
"宁宁,晚上我带你去网上与许玄聊天。"下午叔叔回来后对我说。"耶!"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许玄是我婶婶的侄子,比较顽皮,比我小一岁,在武汉读二年级。今年暑假来了一趟于都,我们一起到长征第一  相似文献   

8.
红灯笼     
<正>正月十五快到了,小松摸索着来到棉花婶婶的店里,对棉花婶婶说:"棉花婶婶,请您给我扯一块最最鲜艳的红布,我要做一个像太阳一样红的灯笼。"呀,红布都卖完了呢。"棉花婶婶回头看了看柜子,有点遗憾地说。"请您再找找看吧,我真的真的很想做一个红灯笼。"小松恳求道。他知道棉花婶婶一定有办法的,她可不是一般的人,小松知道她的秘密——在很久之前的一个晴好的早  相似文献   

9.
智慧的美丽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大凡不再爱琼瑶阿姨和金庸大侠的人才会喜欢,因为有一种真实和聪明在里面,还有那份期待和紧张。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是为了家人。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送去,“他们想女儿了”。他说听到这儿,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体贴的,这是多好的一个男人啊。〔心里都是家人,爱父母、爱妹妹〕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小男孩约翰尼·马丁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他的父母节衣缩食,为他以后上大学攒学费。就在约翰尼上高中二年级那年,一个沉重的打击袭来。学校的心理医生把刚满16岁的约翰尼叫到了他的办公室,对约翰尼说了下面这段话:  相似文献   

11.
编前:牧歌的全名叫欧阳永牧,他是个中国孩子,是个小学生,只不过他的家和学校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现在,让他的文字带我们走进加拿大小学生的生活——家长访问日在加拿大,每学年有两次家长访问日,分别在5月和12月。老师会提前叫我们带信给父母,请父母选择一个方便的时间来学校会  相似文献   

12.
在和同事闲谈中,同事问我:“你儿子现在在学什么?”我淡淡地说:“学什么?去年暑假给儿子报名学画,可他撅了个小嘴一个夏天没见一张像样的画,倒是让他觉得成了负担!我们父母没有艺术细胞,算了。”另一同事插话道:“你儿子读书写字  相似文献   

13.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智慧的美丽董建文(1)那天晚上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2)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大凡不再爱琼瑶阿姨和金庸大侠的人才会喜欢,因为有一种真实和聪明在里面,还有那份期待和紧张。(3)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了别人,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儿,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这是多么好的一个男人啊。(4)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的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以他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5)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几乎全是为了家人。主持人问,有把握吗?他笑着,当然。因为要答12道题,而每一道题几乎都是机关重重,要达到顶点谈  相似文献   

14.
火灾过后     
两年前暑假的一个下午,叔叔家发生了火灾,幸好没伤到人。叔叔一家特别难过。婶婶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什么都烧没了,以后怎么过呀……不久,村支书、村主任和邻里乡亲纷纷前来安慰,都问叔叔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怎么起火了,真是造了孽……叔叔伤心又狼狈地说。随后,村支书说话了:谁家有空房子?让胡子(叔叔的小名)一家借住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5.
我家小儿马上就7岁了。虽然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但因他出生在美国,以及以与父母不同的方式、思路感受生活,动不动耸耸肩或是善意地纠正一下你的英文发音,所以让我们时常感到家中生活着一个说中文的小美国佬!故得称“小鬼子”。按美国的教育体系,小鬼子2004年正式上幼儿园  相似文献   

16.
田祥玉 《课外阅读》2012,(20):10-11
我9岁那年的夏天,父母的感情出现了问题,暑假结束的那个晚上,我终于鼓足勇气问父亲:"是您不爱妈妈了,还是妈妈不再爱您了?"父亲惊讶地看了我很久,低着头说:"孩子,都是我的错,我我爱上了别的女人。"他的回答让我很愤  相似文献   

17.
正前段时间听朋友说,他的儿子在学校住读,他每周给孩子足够的生活费,但不到星期三孩子就用完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肯定是孩子在理财上出了问题。另一位朋友开房地产公司,他如今很富有。这位朋友白手起家,深知生活的艰辛,但他的儿子花钱却大手大脚,这让他十分着急。他觉得儿子没吃过苦,便让儿子在暑假去他的建筑工地打工,虽然活不重,但得按时到岗。一个暑假下来,儿子变得又黑又瘦,虽然挣得了一  相似文献   

18.
前些天,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感动中国》,据说十分让人感动,我没有看,总听朋友提起。那天去吃饭,一桌男男女女,开始大家都说手机段子取笑。后来有人说到《感动中国》,于是有人提议,这样吧,我们一人说一件感动的事吧,大家纷纷同意。第一个人是个男人,他说的是自己的父母。他一个人在北京混,没车没房,为了买房,父母把一生的积蓄全拿出来,即使这样还不够,于是父母来给他排号,搭了个帐篷,为了让儿子能买得起便宜些的经济适用房!寒冬腊月啊,父母轮换着给他排队,他在有中央空调的屋子待着。房子买到后,父母全得了风湿。说完,他的眼角湿了。大…  相似文献   

19.
洪兰  尹建莉 《家教世界》2022,(Z2):70-71
<正>做父母的如何把握每一个暑假,陪伴、指引孩子,让他在思索人生的道路时有个正确的方向,我想比填满他的假期来得重要。表面上看起来,他好像没有学到东西,但是他得到的无形知识可能更多。给大脑一个喘息的时间每当暑假快到了,家长就开始烦恼这漫长的两个月要如何安排。有位妈妈告诉我,她替儿子安排了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的课程,“十八般武艺”都报了名,保证一分钟都不虚过。  相似文献   

20.
今年初,侄女阿兰到加拿大留学.住在玛丽太太的家里。两个月后,她说忍受不了玛丽太太的小气,要搬出来住。玛丽太太的父母都是我们村的。他们在青年时代到了加拿大,入了加籍。玛丽在4岁时,曾随父母亲回海南住过半年,因此现在还会说“吃饭”,“睡觉”等几句海南话。玛丽太太的老母亲已80多岁.很怀念海南家乡过去的生活,因此她母女俩去年返乡探亲时,说要在村中选一个年轻女性到加拿大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