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平凡的世界》包括了丰富的悲剧内容,并且其本身又超越了传统的悲剧创作。在那个人们迫切追求个性解放, 渴望人类真情的特殊时代,《平凡的世界》中人性的悲剧美,以及在这个特殊悲剧中显示出来的独具魅力的人性美,对整个时代都具有开拓和引领的重大意义。笔者将从审美的视角重新审视《平凡的世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路遥的作品,尤其是他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至今依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究其因,一方面是读者对路遥“用生命写作”和“为读者而写”人格的尊崇,另一方面是读者与《平凡的世界》中所蕴合的对苦难的抗争与超越、对道德的呼唤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等精神意蕴产生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人类历史上最徇丽的花朵,也是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一个常青的话题。爱情描写贯穿了《平凡的世界》这部鸿篇巨著的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平凡的世界》中三种爱情类型:给予型、超越型、危机型三个层面分析了路遥先生在作品中向人们展示出的精彩爱情片段,突出了爱情的审美趋向、美学价值和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4.
《平凡的世界》以孙少安与孙少平一家人在改革开放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生活现状与个人命运发展为主线,展现了平凡人物在生活的艰苦磨难面前顽强生存,对生活保持信念与希望,不断地突破困难阻碍,拥抱新生活的画面。  相似文献   

5.
对每一届的高一新生,我总会把《平凡的世界》作为课外阅读的必读书推荐给我所任教的班级。2020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一套在午间时分重播了根据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由于正值防御新冠病毒疫情,不能出门,宅在家里,我又把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重新看了一遍,可以说,我是流着眼泪把它看完的。我在心里暗问自己:《...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路遥的构思观出发,具体分析了他的两部代表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的构思特点。《人生》是历史感与现实感的有机交融,而《平凡的世界》在历史感和现实感交融的过程中,更多地渗透了作家的一种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50年创刊到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这段时间的《世界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此时期《世界儿童》的使用元素与具体内容,探究《世界儿童》中的公民教育为何会超越民族国家的框架,以及是如何超越民族国家的框架,形成自己特色的.  相似文献   

8.
高加林和孙少平是路遥在其作品《人生》与《平凡的世界》中塑造出的"奋斗者"形象,两人有诸多相似之处却又存在着某些根本性的差异,文章欲结合具体文本,试图通过奋斗与知识、现实与精神、漂泊与定位这三组关键词来剖析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所表现出的异质与"超越"。  相似文献   

9.
刘继明的中篇小说《生死扣》中的男女主人翁扣子和常小娥,是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和田晓霞的对应人物。在《平凡的世界》中我们更多地是读出感动和激励,而在《生死扣》中,则突出了作家向现实与历史投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孙少平是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有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在时代的残酷打压下坚强而努力,正义而善良,守卫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精神家园的缺失却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迷茫和困惑占据了很多人的生活。本文围绕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展开叙述,对其个人经历和精神家园对于现代人生活的意义做出剖析。  相似文献   

11.
长征 《留学生》2016,(4):35
目前,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正在荧屏热播,这部电视剧改编自陕西已故作家路遥的同名小说。这部电视剧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即"文革"末期到改革开放之后,陕西省农村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平凡的世界》全书百万余字,内容涉及广泛:农村与城市、生活与爱情、现实与理想、个人与社会。但整部书却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我国农民身上特有的宝贵精神,这主要体现在三位主人公身上,即孙家三父子:孙玉厚、孙少安和孙少平。《平凡的世界》所描写的时代距我们已经过去有三四十年了,但反  相似文献   

12.
《平凡的世界》语言朴素,主人公理智、善良、坚韧不拔的任务形象符合年轻学子的成长心理,是教材信息的典范。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用《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课,说明《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励志之作。闪耀着人性之光,彰显了清华校长育人之智慧。  相似文献   

13.
路遥的现实主义文学很长一段时间受到主流文学的忽视,在他以《平凡的世界》享誉文坛后,激起了学者对于其中深刻意义的多方面解读。本文以《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不平凡"为切入点,概述内容主线,揭示平凡的世界中"人"的不凡之处,对于其中的现代意义做出解读。  相似文献   

14.
2015年初,根据路遥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由毛卫宁执导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热播。这部紧紧依循现实主义路径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在与文学文本对接上,既表现出高度尊重原著的初衷,又进行了"不平凡"的剧情处理。为此,《平凡的世界》自开播以来便获得广泛关注,并引发对经典文学改编成影视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路遥在其短暂的四十三年人生中,优秀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等超越他的生命而流传,他甘为理想奋斗、吃苦、献身的博大胸怀和坚忍不拔的人格力量对读者产生了、并仍在继续产生着深刻的精神影响。他的这些人格魅力和作品影响主要源于其创作和生活中的征服心理。从他创作小说、改变生存环境、追求爱情三方面来探析他那种不服输的征服心理。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主义精神的观照──论《平凡的世界》的人物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主义精神的观照──论《平凡的世界》的人物把握王海路遥自80年代初期发表了中篇小说《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等作品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后,又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倾尽心血完成了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  相似文献   

17.
王蒙蒙 《考试周刊》2009,(29):29-29
路遥以他的《平凡的世界》享誉当代文坛,这部表现城乡交叉地带的长篇巨著充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义。本文通过对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的分析,从作品人物的生活经历、黄土地的苍凉等方面分析路遥作品中平凡人的平凡人生与信仰。  相似文献   

18.
读《平凡的世界》,你会懂得: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是生而平凡的,不平凡的是,在苦难面前,他们与之搏击的非凡斗志和伟大精神。【作家简介】路遥,原名王卫国,当代作家,1949年生于陕北,幼时因家境贫困被过继给伯父。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其间开始文学创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小说代表作《边城》发表于1934年,反映的是湘西边远小城茶峒镇的社会风貌,“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梦,平凡的坎坷,可是却表现了不平凡的美。”某种意义上说,《边城》的不平凡,正是由于作者一定程度上将农民生活诗化,写意化,通过对粗糙而艰辛的农民生活原生态的话语置换,使民间成为曲折表达知识分子儒道释的图腾式象征。在沈从文的小说中,乡村世界和农村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诗意化的世界,是现代文明失落世界的重现。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16,(3):41-44
《平凡的世界》集中体现了路遥超越了个体与时代局限的生命悲剧意识及其积极抗争的人生态度。作家以平民青年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代表的"凡人"奋斗之路与艰辛历程,揭示了幸福是相对的,痛苦才是人生的人类生存真相;并用海明威式的硬汉精神激励人们,人生是一场无休止的战争,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能被打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