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高校德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际效果不佳,存在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德育实施脱离生活实际、德育只重目标不重过程等问题.提高德育实效性应使德育课程非专门化,在课改中全面渗透德育因素;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以"无为而无不为"对抗高校德育实效性低迷;德育课程回归生活,使德育成为践履之学;指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培育道德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因素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主题,并且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因素既包括能力倾向和智力、政治倾向以及人格特质等个体因素,也涉及高校类型、课程经验和课外经验等高校因素.这启发高校德育研究者和德育工作者要加强大学生道德认知研究,提升大学生道德推理能力,促进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显性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隐性德育课程往往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发挥着显性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探究隐性德育课程的价值功能,注重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的融合与渗透,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曹坤明 《考试周刊》2007,(16):102-103
高等院校开设的德育课程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德育教师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德育观念、德育素养以及德育智慧直接关系德育教学工作的实效。为改变当前高校德育课程重灌输、轻启发,重说教、轻实践的状况[1]p350,高校德育教师要更新德育观念,提高德育素养,开启德育智慧,进行德育创新,从而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彻底改变德育课程的现今面目,使德育课程成为最有魅力的课程。  相似文献   

5.
张辉 《现代教育》2014,(5):64-65
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工作者的素质及服务水平、图书馆的创新三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的德育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与学校显性德育课程共同承担的对大学生实施德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王潭  边留峰 《文教资料》2011,(24):212-213
德育课程是以培养人的德性为目的的。高校德育课程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心、处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政治参与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大学德育课程的主体,现阶段高校德育课程建设方面存在很多困境,要摆脱困境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本文主要从理论授课、自主学习和合作研讨等方面内容的合作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开展高校德育课程的创新性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德育生活化的内涵出发,结合高校德育实际状况和大学生自身特点,从思想理论课程改进、文明寝室建设、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以及利用网络平台等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探讨高校德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以期通过制度建立和队伍建设保障高校德育生活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隐性德育课程建设是高校德育面临的一个崭新的重要课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培养当代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使他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样他们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本文对高校德育教育隐性课程及其特点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对隐性课程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德育教育隐性课程建设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日本高校将体育、德育及智育同等对待,体育课程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高校体育课程操作性非常强,教学目标也非常具体,很好地适应了大学生的发展要求.与之相比,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事业进展缓慢,在大学生体育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借鉴日本高校体育改革的先进经验,对有效推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审美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培养优秀大学生人才、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期要充分认识高校德育审美化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不断探索高校德育审美化纵深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职高专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预备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高职高专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是使他们较好较快地向教师角色转化的关键环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建设是促进师范生职业道德养成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创业道德教育是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道德观念不良影响的必然要求,是满足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实际需求,是降低创业风险的必然选择。加强大学生创业道德教育要转变创业教育观念,加强创业教育课程改革;依托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发挥“两课”教学的主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良好校园文化的熏陶;同时,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注重提高自我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3.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国高校肩负的神圣而艰巨的政治使命,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和伦理学者共同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我国高校正在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以体验式教育为研究方法,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目标,对大学生道德体验式教育的内涵特征、主要内容以及模式设计与实施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戴向芸 《高教论坛》2014,(12):126-129
开展高职生职业法律素质教育是提高高职生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学生职业法律素质为核心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建构高职生职业法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基础性法律课程、专业性法律课程和专门性法律课程结合的多层次的职业法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途径,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社教基地为平台,通过构建一体化的网络,建立标准化的阵地,形成多元化的投入,设计人性化的课程,形成长效化的机制等策略,使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教育基地协同建设,有助于实现高校与社区教育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电大成人专科脱产学生学习自主性与自我调节存在的问题是:基础教育的学习认知缺损、良好学习习惯的欠缺、道德认知的弱化和心理调适的错位.提出了以德育课程改革为先导,引导学生投注学习;以智力开发为基础,提升学生自身学习的内驱力;以习惯养成教育为常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成功教育为心理疏导,激发学生永葆学习信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  相似文献   

17.
心理咨询被引入高校德育工作以来,关于两者融合的思考不乏其例.本文从理念牵引到政府重视,从主体需要到客观需求,对两者融合予以探索性定位;在优化融合对策上,提出开设心理指导课程、完善心理咨询形式以及培养新型德育工作者等对策建议,为更好地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研究的后现代语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后现代教育理念角度反思我国高校德育,笔者认为:高校道德教育目标应追求普适性规范,重视多元价值并存;高校德育课程内容应摆脱封闭模式,构筑理论课程、经验课程与生活课程的共同体;高校德育策略应提倡对话体验;高校师生关系只有“去中心”、“去圣化”,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平等、民主交流,从而建立完整、开放、自由、高效的高校德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普遍存在于我国高校中,并以其自身特点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场域。充分发挥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在高校德育中的积极作用,可以更好地适应高校德育变化的新特点,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其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将社会负面新闻纳入德育教育既有理论上的支持也有实践上的需要。在高校德育中,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对社会负面新闻进行课程化改造等措施,可以实现社会负面新闻具有的增强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免疫力、培养大学生包容性的价值观以及借鉴、激励等多种积极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