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这个互动传播的时代,网络广告互动特性是不可回避的研究话题。缺失了互动性,网络广告便会黯然失色,仅成为其他广告媒介的补充,丧失了在互联网这个特殊平台所投放的意义。拟从网络广告互动优势、以及如何提升网络广告互动效果的策略这两个方面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博客广告是近年来所出现的一种新的网络广告形式,是博客大众化、商业化的必然结果。博客广告目前主要有三种形态,包括发布在博客网站上的网络广告、以博客形式发布的广告和博客型的专题栏目等,其含义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博客广告同一般的网络广告相比,具有内容的广泛性、发布的自由性、阅读的大众性、内容的时效性和传播的交互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应用的迅速普及和发展,网络广告必将成为一种主要的广告形式之一。基于网络广告最具特质的双向交互传播模式,受众的地位有了前所未有地提升。因此,文章试从受众这一角度来谈谈网络广告的一些基本知识和中国网络广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日新月益的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得到了普及,人们对其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宽广,所以,人们逐步进入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在互联网广告中,借助应用大数据能够有效促进广告精准投放的成效,为网络广告的发展带来很大程度的发展.本文旨在分析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广告精确投放的平台、算法、系统模型等,为实现广告精准投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网络传播时代,网络广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受众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有选择性的接受有关信息。网络广告要充分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必然要尊重受众能动地接受信息的基本规律,采取相应的策略,并协调好网络广告强制性与受众能动性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网络广告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李岩 《华章》2010,(19)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随着这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向网络上投放广告进行宣传也成为很多公司的首选.如何使得网络广告在宣传企业形象,推广企业产品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当下的情况对网络媒体的选择和组合,网络广告的投放和网络广告的效果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中国网络广告的现状,提出了发展网络广告形式、开拓网络广告媒体资源、注重网络广告投放的针对性、运用数据库管理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关注新近出现的欺骗性接触形式的网络广告,分析其性质及表现方式,并从广告主体利益、相关法律法规、网络监管等方面分析产生这种网络广告形式的原因,进而从道德伦理方面对欺骗性接触形式的网络广告进行思考。文章分析了网络广告形式的创新及其原则,并结合社会各界的反应,认为网络广告欺骗性接触形式的前景并不乐观,创新应符合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9.
受众对网络精准广告之态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准广告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超越传统广告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可以实现个性化、一对一的传播体系,不仅使广告信息传播更加精准,受众也更容易获得必要的信息,利于商家开展有效的广告传播。互联网是精准广告的理想平台,网络精准广告也成为网络广告发展的主流趋势,而一对一传播方式的网络精准广告效果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网络广告的效果评估问题是关系网络广告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实证调查的结果,分析了网络广告内容、广告形式等因素对点击率的影响;在三地大学生中测量了其对网络广告的态度,并对网络广告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对三地大学生在网络广告引起的态度、认知、行为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按照日本的《灾害对策基本法》,日本NHK(Nippon Hoso Kyokai)即日本广播协会,不仅是日本全国唯一的公共广播电视台,还是指定的国家公共新闻机构。NHK不仅与日本气象厅的灾害监测网连成一体,而且还有自身独立的灾害信息采集系统,能在第一时间向世界公众播报各种灾害信息。日本"3.11"复合巨灾中,日本应急决策管理及主要应急力量间协调有效,公众虽有"核灾"恐慌,但社会群体秩序井然,表现出特有的巨灾前"临危不乱"的综合素质,所有这些均得益于日本NHK灾难传播的科学、合理、及时,都受益于NHK长此以往的安全预防文化的媒体教育。本文特别研究了NHK灾难传播管理对中国传媒界的启示,以及深入开展我国公众安全文化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招生录取体系中,高考志愿填报方式和录取机制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而复杂的子系统,同时也是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我国各省市区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和录取机制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本文试图梳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高考志愿填报方式和录取机制,分析其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的利弊,并对此做进一步的思考,以探索我国高考志愿填报方式和录取机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电视节目交易虽已步入市场化运作,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视节目市场还只是个雏形.为促进我国电视节目市场的完善与繁荣,必须建立电视节目的市场化运作体系,促进电视节目交易市场进一步市场化;逐步实现制、播、销三者之间的分离;大力打击电视节目盗版行为,建立电视节目市场交易的法律体系;建立真正意义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以制片人为中心的制作公司;加大电视产业的兼并重组力度,把我国电视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变化,广播业发生了明显的变革,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广播”向“窄播”、“分众”转变。广播“频率专业化”使广播的传播价值由笼统变为具体,有利于电台重新组合各种资源,在整体上形成品牌效应。然而,“专业化”是一个过程,它需要“质”的跨越,从这点来看,专业化的道路比开始时想象的要遥远,这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广播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出现不久便被引进到中国来,并在传播观念和传播实践上产生了种种影响.从广播是什么、做什么、怎样做出发,具体对应着本体方面的科学技术和有声语言传播;节目方面的宣传、教育、新闻、娱乐;管理方面等问题,分析了民国时期(1920-1949)国人的对广播认知,认为其表现特点有应用性强、专业化程度高、领域广泛等,对今天的广播电视学术探讨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公共频道在我国的创办是电视业迅猛发展的必然产物,2002年7月开始在全国省级电视台全面推行。开办公共频道,目的在于推动电视资源整合,促进市县播出机构职能转变,建立广播电视体制的现实。关于电视公共频道的探索和讨论方兴未艾。目前我国公共频道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但是也凸显了一些运营上的问题。在电视传播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公共频道需要从频道理念、资本运营、市场定位以及栏目的策划、受众群的把握等方面来探析生存和运营之法。  相似文献   

17.
1986年是我国广播的一个转折点。由于受到电视的冲击,广播的受众急剧下降。广播开始寻找新的出路。这一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它动摇了人民台模式,以平视甚至仰视受众的观念、低成本的经营方式进行运作,它使广播退出了主流媒体。这种模式被称为“珠江模式”,全国各地方台基本采用这种模式进行运作。中央一套于1987年推出的新的节目表,走的是精办节目的路,并试探性地进行节目创新。之后,中央一套改为中国之声。中国之声坚守主流媒体的地位,但在珠江模式的影响下,它不免在一些具体节目上出现了在主流和非主流媒体运作方法之间摇摆。交通广播虽然采用非主流媒体运作方法,却能吸引主流受众。但这种模式目前还很难用在其他大众化类型广播上。小众化类型广播和网络广播现在还未形成气候,但早晚会普及的,其广播面貌将有新的变化。我国大陆广播模式出现了多样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始于1999年的高校扩招,在初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近几年高校扩招步子太快太急,创造了过大的高等教育供给。在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规模的关系上,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规模。我国目前是一个不发达国家,因此上我们只能确定一个有限度的高等教育发展规模,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确保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多维传播语境之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应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协调,针对整体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改革,在创新教学方式的情况下,培养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媒介素养,通过思维的开发提升整体教学工作水平,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The author was based at the Educational Television Centre in Tel‐Aviv with a remit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levision in Israel from its inception in 1966. The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the political and technological factors which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 educational television channel in Israel. At that time television in Israel consisted solely of educational television broadcasts in the mornings and afternoons. This was extended when the Israeli Broadcasting Authority started to broadcast on the one Israeli channel in the evening slot. The article concentrates on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levision and its bid for a new niche in the constellation of Israeli broadcasting. Inevitably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educational broadcasting is intimately linked with Israel's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schisms and its military and cultural preoccupations. At the moment Israel still only has one television channel, although test programming has been piloted on a second channel.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future options open to the Educational Television Centre in the context of satellite and cable broadcast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second channel. Evidentl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future of broadcasting in Israel are not dissimiliar from those which now face the UK, given the publication of the 1988 White Paper on Broadcas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