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周初年,周天子“封邦建国”,推行分封制。分封制作为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使周天子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实现了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并对其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史学习中的重点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是: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学术界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2.
宗法制作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这一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是: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下面围绕课程标准之“学习要点”与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相关内容,梳理学术界关于宗法制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  相似文献   

3.
1.分封制、宗法制的概念及其内在关系 分封制也称“封建制”,是指“封邦建国”的制度.它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封建制度不是同一个概念.周朝推行分封制,将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被封诸侯具有一定权利,同时又对周天子具有一定义务. 宗法制是通过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具有宗族色彩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维系统治的政治制度,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相似文献   

4.
特点的归纳     
在我听过的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课的课堂教学中,感觉有一个问题需要探讨,就是对教学内容所涉及史事的特点如何进行归纳和把握。以高中历史必修I第一个专题的第一课题为例,教学内容涉及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些老师在教这部分内容时,主要讲述宗法制、分封制、世卿世禄制的具体内容,而对课标要求的“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则没有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课标界定(对学习内容的定位)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这一课属于第一单元,讲述的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而这其中,除了第一课属于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早期政治制度之外,从第二课开始就都是在讲述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这种政治形式。鉴于现今高考命题趋势,注重对学生研究性和运用历史的能力的考查,从整体上,我们不仅要和前面的秦朝进行有效的联系,形成一种整体的历史意识,而且要注意适当的铺垫和勾连,便于后面第四课的教学,从而形成  相似文献   

7.
略论周代饮食制度的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人用礼制确保分封制、宗法制等各种政治制度的有效执行,同时调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作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制度对周礼这些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置疑设问一、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什么是分封制?为什么要实施分封制?分封制实施的基础是什么?2.分封给诸侯的是什么?哪些人被分封为诸侯?重要的诸侯有哪几个?受封的诸侯有什么义务?3.分封制的实行在当时有什么意义?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二、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为什么称“始皇帝”?2.秦朝的郡县制确立前,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郡县制确立后,县以下设置哪些行政组织?郡县长官如何产生?3.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有…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满分75分。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相似文献   

10.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2018年考纲所规定的重要内容。全国卷涉及该考点的试题有:2017年全国Ⅰ卷的24题,2016年全国Ⅱ卷24题,2014年全国Ⅱ卷24题,2013年全国Ⅰ卷24题,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24题。可见,这一考点属于全国卷比较热的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内容不多,就是两个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看似较容易。但王国维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这似乎在提醒我们,问题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仅仅照教材讲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那么,商代宗法制与分封制到底是什么情况,殷周制度到底有何联系又有何区别,殷周这种政治的"变革"如何理解,这当时国家形态又有何影响?这就需要老师挖掘两者内在的联系,揭示其本质。  相似文献   

11.
分封制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在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多有涉及。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08年上海历史和广东文科基础、2009年广东卷和北京卷都有以分封制内容为考查对象的试题。作为一线教师,研究高考试题的同时也会思考与此相关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些试题体现了什么特点?对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有什么启示?高中历史课堂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适应高考的要求?笔者不揣浅陋,就这些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2.
2001年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历史学科的课程标准极大地改变了中学历史教学的面貌,但暴露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基本上只是简单地呈现了学习的内容,而缺乏学习程度要求的表述。例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有这样一条表述:“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从学生学习内容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表述是基本明确的,但从学生学习的程度要求来看,这样的表述就含糊其辞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这足以写一篇博士论文。那么,在这个问题上国家到底对中学生要求到什么程度呢?从现行的课程标准中我们无法找到答案。由于课程标准的知识内容缺乏程度的描述,导致各级各类学校都拼命对中学生从严要求,因为谁也不清楚,国家对中学生要求的底线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17.(1)军事(最早的君主由军事首领转化而来,军权是王权的主要构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最高权力的象征。(2)天命和鬼神观念盛行。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氏族制度的残余依然存在,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2006年高中历史学科水平测试是课改以来第一次对学生进行课程测评的有效尝试,对教学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经历了必修三个模块的教学实践,又参加了这次水平测试的阅卷工作,感触颇深。概括起来,本次测评有三方面特点:首先,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考查的内容覆盖了三个模块的重点内容,例如选择题考查了必修Ⅰ的宗法制的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这是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对宗法制实施的目的和影响所做的表述。  相似文献   

16.
【专题导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世界同期其他国家和民族相比,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历史长久,体系完备,影响深远。周代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从战国、秦汉直到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和强化,其核心是皇权的强化,体现在地方的行政、财政、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  相似文献   

17.
主题内容认知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 ,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 ,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制度。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 ,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同时极大地影响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社会最典型的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的分封制 ;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主题内容范围 :分封制、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演变 ;其他政治制度。主题复习目标 :把握重要的政治制度的特征、实质、形成原因和发展演变 ;分析评价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主题知识概要 :◎著名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 :由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  相似文献   

18.
汉代儒学与制度发展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汉代儒学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符合了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时代需求,在汉武帝的支持下,儒学不仅成为汉朝统治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生成为汉朝统治集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后来的政治制度和思想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比较全面地认识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和物质生活的变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课标版教科书经济史模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小高考考查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本册教材作为高中历史的必修课程,重点讲述中外历史的政治发展线索,特别是政治制度的发展沿革,同时注意阐述重大政治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它们在政治制度发展沿革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