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宋瑞婷同志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1999.8~ 9期 )上撰文 ,题为《〈荷塘月色〉一疑》。就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 :“这时候最热闹的 ,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 ;”提出了疑问。宋瑞婷同志说“要说最热闹的要数水里的蛙声 ,无可非议 ,但要数树上的蝉声 ,总觉得有些不妥 (尽管参考书上有说明 ,但我还是不敢苟同 ) ,又不敢妄言 ,每每讲至此 ,总是含糊带过。如果真有学生提出 :蝉晚上叫得热闹吗 ?一定会出现无言以对的难堪局面。”宋瑞婷同志认为“蝉鸣叫最热闹的时候也恰恰是在夏季正午最热的时候。到了晚上 ,气温…  相似文献   

2.
《英语沙龙》2011,(2):36-37
1927年7月,朱自清发表了写景散文《荷塘月色》,其中有一段关于“月下荷塘”的描写: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相似文献   

3.
1927年7月.朱自清先生在清华园写下了名散《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段话:“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树缝里也露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因为提到了“树上的蝉声”,便引发了“月夜有无蝉声”的疑问。  相似文献   

4.
大凡读过《荷塘月色》的人,想必不会不记得朱自清笔下关于“月下荷塘”的一段描写吧:“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相似文献   

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927年7月,朱自清发表《荷塘月色》,其中有一段关于“月下荷塘”的描写:“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1930年的一天,朱自清收到了一位名叫陈少白的读者的来信,毫不客气地指出,那段“月下荷塘”的描写严重失真,树上的蝉在夜里是从来不叫的。朱自清在查阅资料无果后,又询问了很多朋友,又写信请教昆虫学教授刘崇乐,大家都赞成那位读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于断裂处见深意——试析《荷塘月色》中的断裂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一般以强调其朴素、典雅的语言美、体会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为目的。从接受的角度来说,这自然是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但从教师备课来说,我认为,仅仅理解到此,不仅没有触摸到文章的精髓所在,就连字面上都有一些艰涩难通之处。比如下面这些句子: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学校践行"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但由于价值取向上出现偏差,盲目追求热闹、新奇,着力不实、不准,学校的教科研管理与教师的需要不能和谐共振,教科研的形式与实效不能和谐共进,致使一些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是吃力不讨好,教师不愿参与,影响教科研工作的实效。学校教科研,要走得沉稳些。一、走平实些:规避形式热闹而教师内心冷漠的尴尬朱自清笔下的"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在一些学校的教  相似文献   

8.
深夜有无蝉声?这个“官司”不知打了多少年了.后来有人从“蝉声断续悲残月”(杜甫《新秋》)和“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等名句中找到了答案;朱自清先生为荷塘月色深夜蝉鸣的问题也请教过昆虫学专家,並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但近几年来,还有不少同志提出了异议,甚至有的同志认为杜诗、辛词的  相似文献   

9.
我的《荷塘月色》那篇文章里提到蝉声。抗战前几年有一位陈少白先生———陈先生的名字 ,我记忆的也许不准确———写信给我 ,说蝉子夜晚是不叫的。那时我问了好几个人 ,都说陈先生的话不错。我于是写信请教同事的昆虫学家刘崇乐先生。过了些天 ,他抄了一段书交给我 ,只说了一句话 ,“好容易找到这一段儿 !”这一段儿出于什么书 ,作者是谁 ,我都忘了。但是文中记录的 ,确是月夜的蝉声 ;作者说平常夜晚蝉子是不叫的 ,那一个月夜 ,他却听见它们在叫。当时我总觉得刘先生既然“好容易找到这一段儿” ,而一般人在常识上又都觉得蝉子夜晚不叫 ,那…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提到蝉声,近来又有人提出疑问,认为夜晚不应有蝉鸣,更谈不上“热闹”,认为“不够妥贴”。但古诗词中已有先例,朱自清本人也曾说耳听过两回,“与《荷塘月色》中所叙的有相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夏乃声音的季节 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声,有雷声;有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  相似文献   

12.
一、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与南是两个对比很鲜明的方位名词,虽在诗中用意各不相同,但终给人对照之感;蝉唱(物)与客思(我)也是两种不同的景况,蝉在窗外唱,客在室内思,物(蝉唱)与我(客思)尚处于两种显不同的境地,物尚是物,我尚是我,物、我尚两立也。 “哪堪去鬓影,来对白头吟。”这一句,是蝉唱(物)已引起了客(我)的注意(物作用于我),而  相似文献   

13.
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打,有雷声,有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绝句该吟该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蝉是大自然的一队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不  相似文献   

14.
"忆江南"在《荷塘月色》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先生继荷塘美景的描写之后,又专门有一段对江南采莲习俗的描绘(题为“忆江南”)。这段文字一直以来都不为选编者和欣赏者所看重,甚至连部分段落都被中学教材拒之门外,近几年为还《荷塘月色》的本  相似文献   

15.
一、看似容易却艰辛蝉是北方极晋通的一种昆虫,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成语中有“蝉联”、“金蝉脱壳”、“噤若寒蝉”等,诗词中有“西陆蝉声唱”(骆宾王)、“临风听暮蝉”(王维)、“初闻征雁已无蝉”(李商隐)、“寒蝉凄切”(柳永)、“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等  相似文献   

16.
【话题设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清风微拂,绿树轻摇,一只蝉在树上响亮地叫着。有个行人走路热了,来到树下歇息,凉爽之余,赞道:"蝉声如雨,真美啊。"蝉在树上听到了,叫得更加卖力。过了一会儿,树下的行人感到十分刺耳,道:"真聒噪!"遂用石头击树,蝉慌忙飞走了。途中,蝉遇到了正在辛勤采蜜的蜜蜂,就向它抱怨:"为什么我卖力地唱出动听的歌,人们不但不夸我,反而  相似文献   

17.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历来语文界对其写景抒情、修辞运用等艺术特点探讨很多,也很深入,但对其结尾《西洲曲》的使用探讨甚少。《荷塘月色》在引用完了热闹的《采莲赋》以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有关采莲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人教版语文教学参考所摘用的资料(选自《名作重读》和《朱自清名作欣赏》)认为《荷塘月色》引用《西洲曲》里的句子是以“热”和“动”反衬“冷”和“静”,是“勾起了乡思”。语文教师讲解时大多一语带过,认为与《采莲赋》的引用一样是以“闹”、…  相似文献   

18.
刘黎 《湖南教育》2003,(21):37-37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通篇都散发着和谐之美,笔者认为,它主要体现在文字画面的构图、色彩、声音与写作主体性格这四方面。一、文字构图的和谐美读《荷塘月色》,你仿佛觉得自己就在看一幅荷与月的山水画。远处的、仿佛挂在树梢上的、阴阴的、一团雾气似的,那是只有一些大意的山。低低的杨柳、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零星碎点的白花、流水似的月光以及参差的、斑驳的树影(当然,还有只能听见而看不见的蛙声),这就是整个画面的元素。清一色的真实、清一色的宁静与柔美,而这每一个平凡的、很多夏日的荷塘都能觅到的元素,在作者的笔下却…  相似文献   

19.
体验孤独     
朱自清先生在名篇《荷塘月色》中写道:“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相似文献   

20.
萤火虫     
艾海 《新读写》2009,(7):52-52
如果没有萤火虫,夏天的夜晚还有诗意么?小时候,每到夏天,吃过晚饭,我们这些孩子就焦急地盼望着萤火虫的出现。 当第一,只萤火虫从东边的小河里悄然升起,慢慢地飞过柿子树,向我们这边靠拢时,夏夜开女∈汀:难道这是一盏微弱的信号灯吗?萤火虫从一个稻草堆旁飞过,纺织娘就唱起来了;萤火虫从一块稻田上空掠过,蛙声就此起彼伏了.萤火虫照亮了一只只蝉的眼睛,蝉声也就响起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