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微小形变”如图 1所示 ,用夹子夹住激光笔 ,桌面上放置两块图 1平面镜 ,调整角度使光线经两次反射后照于天花板上 ,当用力压桌面时 ,桌子发生的微小形变 ,即可光放大 ,演示效果相当显著 .二、“海市蜃楼”本实验关键在于配置密度分布不均匀的蔗糖溶液 ,做法如下 :先在玻璃缸中加入少量水 ,再向水中不断加入蔗糖溶液 ,直到有蔗糖析出时为止 ,这样就配置了浓度很高的蔗糖溶液 ,再在蔗糖溶液上面缓慢加入图 2清水 ,加入清水时要注意不能让溶液与清水混合 .过 1~ 2天后 ,由于蔗糖分子内扩散 ,在玻璃缸中就形成了密度分布不均匀的蔗糖溶液…  相似文献   

2.
激光笔照射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时,发现了.一些“意外现象”:绿光激光笔照射时,浓的氢氧化铁胶体中没有发现丁达尔效应,但硫酸铜溶液中却出现了丁达尔效应;红光激光笔照射饱和的硫酸铜溶液,光线不能透过溶液.针对这些情况,对分散系的丁达尔效应作了进一步探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5~36页。【教学过程】一、感知射线——从生活中引入(教师打开激光笔,光线射向教室侧面的墙壁上)师:在墙上你看到了什么?生:一个光点。师:这个光点是从哪里发出的?生:激光笔那里。师:如果把激光笔的发射点和墙上的光点看作两个端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高中物理课本上已经初步向中学生介绍了简单的光知识。我们在进行光的干涉,衍射现象的教学中,往往用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来做实验,很方便,现象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5.
做几何光学实验时 ,常常用白炽灯经透镜折射后获得实验所需的“光线”(这里“光线”指光束掠射过平面 ,在平面上形成的反射光带 )或用氦氖激光器获得“光线”。第一种光源 ,亮度有限 ,且调整不便 ;第二种效果虽好 ,但价格昂贵 ,不少学校没有配备。同时这两种光源体积都较大 ,较笨重。最近市面上出现了一种体积小巧 ,价格便宜的玩具激光笔。它采用激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元件 ,用三节钮扣电池供电 ,能发出一束明亮的红色激光 (如果照在墙壁上可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 )。利用它稍加改动就能获得理想的“光线”。由于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很细 ,如…  相似文献   

6.
一、设计用途演示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模拟测量正午太阳高度。二、制作原理(1)利用激光笔射出的光点作为太阳直射点。地球自转和公转时,观察模拟的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状况。(2)激光笔射出的光线穿过胶体时,出现一束红色光线(丁达尔现象),用以模拟太阳光线,当光线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器时就可以模拟测量某点的太阳高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过程是生成的过程,在这之中会有很多点滴小事,这些点滴慢慢积累,会像小溪汇成江河。在讲《光的传播》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带粉末(粉笔末与面粉)的瓶子和激光笔。我让学生摇一摇瓶子,让粉尘充满瓶子,然后用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入瓶子,可以看到一条直的光线(利用光照射在物体上发生折射的原理,像白天天气晴朗的时候天空看起来是蓝色一样)。  相似文献   

8.
根据折射光线和人射光线的方向来判别所用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有的同学往往认为:甲图中所用的透镜是凸透镜,乙图中所用透镜是凹透镜.而正确答案正好相反.那么到底该怎样判别呢?现在向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判断方法:假设将人射光线延长(可不必在图中画出),若折射光线比人射光线更偏向主轴,则所用的透镜是凸透镜.反之,若折射光线比人射光线更偏离主轴,则所用的透镜是凹透镜.同学们根据这一方法,就能很快地区别出甲图所用的远镜是凹透镜,已留所用的透镜是凸透镜.即使不是特殊的光线,大…  相似文献   

9.
1“视线”就是“光线”,“光线”就是“视线”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视线是日常用语,指的是人用眼睛看物体时人眼与物体之间假想的直线。而物理上所描述的光线,指的是从光源发出的或从物体表(界)面反(折)射出来的光线在真空或别的透明物质里传播时经过的路线,简而言之,就是光的传播路线。不区分这两个概念的意义和用法上的不同,常常会在解答物理问题时出错误或闹笑话。如在解释“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这一现象时,说“眼睛发出的视线被挡住了”,“眼睛发出的光线不能射到……”显然都是错误的;前者不仅和后者一样把眼睛当作会发光线的物体(光源),而且还把“视线”这种假想的直线当作光线来对待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一、音叉振动发声实验初中《物理》第一册 (人教社 2 0 0 1年第 1版、第 31面 )演示音叉振动发声的实验方法是 :通过敲响音叉后 ,用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 ,叉股将泡沫塑料球弹开 ,表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经课堂实践 ,感到泡沫塑料球弹开幅度小 ,后面的同学观察不到 .为此 ,特将实验做如下改进 :1.实验装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A是音叉 ,B是用图 1胶沾在叉股上的小平面镜 ,C是光屏 (或墙壁 ) ,D是玩具激光笔 .2 .演示方法(1)打开激光笔开关后 ,调节其角度 ,使光线通过叉股上的平面镜 ,在光屏 (或墙上 )上形成一个亮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市高三物理调研考试卷中有一道选择题中的一个选项是 :在环绕地球运行的空间实验室里不能观察到热传递的对流现象 .这个选项是对还是错 ,应不应该选 ?引起了阅卷教师的争论 .一部分教师认为 :这个选项是错的 ,不应该选 .理由为 :1 .热传递的对流现象是由分子热运动引起的 ,而分子热运动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 ,因而在空间站实验室里也能观察到热传递的对流现象 ;2 .热传递的对流现象是由于气体或液体各部分受热不均匀引起的 ,只要存在受热不均匀 ,就能观察到热传递的对流现象 .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在空间站实验室里不能观察到热传递的对流…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种新“玩具”——激光笔受到中小学生的追捧。孩子们手拿激光笔.东照照西照照,好不开心。激光笔发出的光在空中画出一道道红的、绿的强光束,光束停留在墙壁上、地面上,就变成了精灵般炫目的光斑。  相似文献   

13.
一、“视线”就是“光线”,“光线”就是“视线”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视线是日常用语,指的是人用眼睛看物体时人眼与物体之间假想的直线·而物理上所描述的光线,指的是从光源发出的或从物体表(界)面反(折)射出来的光线在其真空或别的透明物质里传播时经过的路线,简而言之,就是光的传播路线·不区分这两个概念在意义和用法上的不同,常常会在解答物理问题时出错误或闹笑话·如在解释“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这一现象时,说“眼睛发出的视线被挡住了”,“眼睛发出的光线不能射到……”显然都是错误的;前者不仅和后者一样把眼睛当做会发光…  相似文献   

14.
《光的反射和折射》这一课,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做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光反射的一般规律解释某些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道理。为了使学生能更加感性地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我设计制作了“光的折射现象演示仪”教具,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具体介绍该教具的设计和制作方法。1制作材料废旧泡沫塑料填充物、培养皿、微型激光发射器以及其它无色透明物品(如玻璃体、清水、白醋、酒精、食盐水、白糖水等)。2使用方法a.如图1所示,打开微型激光发射器的开关,使激光发射器的光线照…  相似文献   

15.
一天,山羊老师给同学们上数学课。他拿出一个棱长是40厘米的正方体玻璃缸,摆在讲台上,将一个长25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体铁块放入玻璃缸中,’再注入水,让长方体铁块完全浸入水中。接着,他又从水中取出这个铁块,同学们看到,当长方体铁块从水中取出时,玻璃缸中的水下降了3厘米。 山羊老师说:“刚才的操作过程你们都看到了,现在请...  相似文献   

16.
1.任意发光点(物点~S)总要发出无数条光线,而通过透镜的仅是其中的一束(无数条),若可成象,此光束必会聚于一点(象点)。因此,按上述规则仅画出其中的两条即可。 2.所谓“虚物点~S”是当移去透镜后,光线的实际会聚点,但光线却不是从该点发出。(点物发出光线经一透镜后,在会聚前又遇到另一透镜时即属这种情况) 3.只有图中第一条光线是直线,且物点、光心、象点均在此直线上。  相似文献   

17.
光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实验并不难做 ,但一般的做法存在着光路不可见的缺陷 .笔者利用胶体和烟雾对光的散射作用来做这些实验 ,使入射、反射、折射光线呈现出来 ,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以全反射为例作一介绍 .一、实验器材演示箱 ,半圆柱形胶体砖 ,激光笔 ,香烟(或蚊香 ) ,打火机 .二、部分器材的制作1 .半圆柱形胶体砖的制作( 1 )找两个透明磁带盒 ,切出两片直径为图 11 0 .4 cm的半圆形塑料片 ,一片长 1 2 .0 cm、宽 2 .5cm的长方形塑料片 ;将一个无色透明的可乐瓶沿弧形方向剪出一片长 1 5.7cm、宽 2 .5cm的塑料片 .( 2 )以两片半圆形塑料片作为侧面 ,磁带盒切出的长方形塑料片作为底面 ,可乐瓶切出的塑料片作为顶部半圆形弧面 ,用强力胶将它们粘成一个半圆柱形空心砖 ,如图 1所示 .( 3)取一杯肥皂水 (即胶体 ) ,不断加水稀释 ,直到用激光笔照射时 ,既有较好的透光性 ,又有明显的散射作用 (在胶体中能看到一条明亮的光线 )为止 .( 4 )用烧红的铁丝在半圆柱形空心砖的侧面烧一小孔 ,然后用注射器将肥皂水注入 ,不留气泡 ,注满后用强...  相似文献   

18.
王老师: 您好。《学前教育》编辑部转来您的问题后.我们就大蝌蚪吃小蝌蚪现象咨询了身边的生物学家朋友。这位朋友说,玻璃缸中之所以发生大蝌蚪吃小蝌蚪的现象,可能是因为玻璃缸环境狭小,或者缺乏食物,在这种情况下,蝌蚪便可能疯狂地互食;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尚没有蝌蚪互食的报告。我们在网上也检索到解释“同类相食”现象的文章。有文章说“同类相食现象很可能是由于同类种群的拥挤或可捕食猎物的减少造成的”,这进一步印证了上面这位生物学家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进入实验室,刚刚坐定,一个声音便惊叫起来:“老师,他用舌头舔这红水了!”顿时,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坐在第二组的一个男同学,同时发出一声惊叫,随即,又发出一阵哄笑。  相似文献   

20.
人教社2001年版初级中学物理课本第一册第31页中,通过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泡沫塑料接触发声的叉股,叉股将泡沫塑料球弹开,表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经课堂实践感到泡沫塑料弹开幅度小,后面的同学观察不到。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我们利用光杠杆放大原理,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1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A是音叉,B是用胶粘在叉股上的平面镜,C是光屏(或墙壁),D是玩具激光笔。2演示方法a.打开激光笔后,调节其角度,使光线通过叉股上的平面镜,在光屏(或墙上)形成一个亮光斑。b.用橡胶球(或手指)轻轻敲响音叉,听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