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全国334个地市行政单位中,已有267家地市报。地市报摄影记者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创出优质“产品”,提高新闻照片在地市报纸上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虽说地方小报的覆盖面积、编采阵容,版面容量总的来说不如全国性大报,采访重大新闻的机遇也比不上大报记者。但大报有大报的长处,地方小报也有小报的优势。唐代诗人窦庠诗云:“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世  相似文献   

2.
与大报相比,地市报有其独特的个性,要提高地市报的可读性,我们就得找出地市报的特有个性,按其规律办报。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立足本地,办出特色。地市报新闻来源于本地,反映本地市各行各业的变化,读者也是本地人。对读者来说,地市报纸比省、中央报纸更接近他们,更容易吸引他们,这是地市报优越于大报的地方。鉴于此,地市报应多登些群众和通讯员写的东西,由他们写出自己在工作中的想法、甘苦、问题,会更逼真、  相似文献   

3.
文化报道是地市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很多地市报对这一块并不重视。文化报道如何搞,是地市报最为头痛的一件事:都市报及国家级、省级报纸抢走了国内、国际文化新闻;很少有娱乐圈里的名家光顾一个小小的地市;地方动态文化又较少而且几无报道价值。基于此,很多地市报干脆就不设文化记者,文化版的内容从其它报刊上摘、从因特网上拾……这样做的后果是:文化报道没了自己的特色,报纸没了自己的文化产品。 怎么给地市报的文化报道定位,一直是新闻界研究的一个课题。笔者通过工作实践,对地市报文化报道角色如何定位…  相似文献   

4.
我虽然是办地市报的,但由于职业习惯和工作需要,除了每天读大报、研究大报之外,也常常读小报、研究小报。大报有大报的看头,小报有小报的味道。尤其是县市报,直接面临“前沿阵地”,靠近基层读者,有很多方面值得地市报借鉴。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优劣并存的,县市报也是如此。我觉得,办好县市报,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创出特色。劣势之一:新闻来源少,怎么办? 基本思路——走出“自我”,横向开拓,扩大视野,从外延上找出路。  相似文献   

5.
我虽然是办地市报的,但由于职业习惯和工作需要,除了每天读大报、研究大报之外,也常常读小报、研究小报。大报有大报的看头,小报有小报的味道。尤其是县市报,直接面临‘前沿阵地”,靠近基层读者,有很多方面值得地市报借鉴。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优劣并存的,县市报也是如此。我觉得,办好县市报,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创出特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信息载体之一的报纸,迎来了大发展的极好机遇。大报出现扩版潮,小报千方百计缩短刊期。一些没有办报的县(市),也纷纷组织班子,申请办报。市场经济同时也将县市报推到激烈竞争的报业市场和新闻市场中。县市报面对的最激烈的对手首推地市报。地市报以其采编力量强,经济实力强,排版、印刷手段强,出版周期短,时效快赢得“上帝”先睹为快之心。这种优势,对邻近市区的县市报优为明显。拿本报来说,通州  相似文献   

7.
县报记者同时也是上级报刊的通讯员,他的职责是向本报供稿,也有义务向上级报刊投稿.实事上,几乎所有县报记者都以能上大报大刊为荣.这其实是一种可贵的好新闻意识.的确,衡量一个县报记者业务素质高低,要看能否在本报甚至大报多上稿、上好稿.这虽然不是唯一的依据,但恐怕要算主要的.  相似文献   

8.
地市报怎么才能办好周末版?笔者认为找准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至为重要。一般说来,地市报都处于这样一种尴尬的二难境地:一方面要与全国各地的省级以上党报和行业报抢占市场“大打出手”,另一方面又要与本报正刊互为表里“花开两样”。在夹缝中生存,角色定位不准就办不出特色,没有特色就遑论水平了。所以“角色定位”的理论探讨,对于地市报周末版的指导意义不可低估。地市报周末版,说白了就是其三大特性:一、它是地市报,不可贪大求远,丢了地方性;二、它是报纸,是一张新闻纸,不可杂志化而丢了新闻性;三、它是周末版不是…  相似文献   

9.
我赞同这样的论点,当一名地市报记者,如果仅仅完成本报规定的见报篇数或分数,未能把当地的重要新闻打出去,不能算很好地完成任务,算不上一名出色的记者。我主张地市报记者,在完成本报采写任务的基础上,还应积极搞好对外报道。地市报是地市党委的机关报,也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发挥党的喉舌作用,就应该立足本地区,胸怀全局,对全局有影响的新闻,地市报记者有责任把它打出去。因为地州领导也一定会支持记者这样做的。在这方面,我有亲身体会。我是一名50年代后期调到哈密报社从事编采工作的老新闻工作者。记得在60年代初期,我除完成本身采编业务外,还积  相似文献   

10.
地市级党报的时事版稿件与上级党报的稿源大致相同,都是采用新华社电讯稿和图片,但地市报时事版的效果一般远不如大报,也不如都市类报纸的时事版出彩。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地市报的时事版水平能否再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1.
陶原 《新闻界》2003,(6):58-58
近日,笔者到本市某县采访,恰巧遇到一位在县报工作的朋友。在谈到向上级媒体投稿这个话题时,我的朋友直言不讳地说:“同样一篇稿子,我们自己投给某大报是石牛入海;该报记者将此稿换上自己的名字却立马照登,有时想来真是气死人。”其实,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烦恼:1999年11月,笔者采访撰写的一篇消息在本报头版头条刊发后,省内一家媒体次月也拿去刊登了,不仅剥夺了笔者的署名权,而且将导语中的时间“11月1日”随意改为“11月底”。被采访对象看到这张报纸便给笔者打来电话说:“这个记者的胆子真大,时间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本人是不领情的。”让笔…  相似文献   

12.
同样是作为“新闻纸”的地市报,如何让自己的新闻做得更强?在与省级大报甚至是中央大报一争短长的新闻战场上,地市报如何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赢得读者与市场的终端胜利?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写稿的范围比较广.既给国家的大报写,外地的报纸写,更多地是给西安、陕西的报纸写.也给一些企业的报纸写.如西安的民生报、海星报、唐城商报、外地的娃哈哈报等。 有人曾问我,老宿,你写稿算是多少有点名气的人,给那些小报写稿有什么意思?其实对于这些“企业报”我也有一个认识过程,给他们投稿也有多种原因。 过去我以为一些企业报从头到尾都是谈企业的事。写与本企业有关的文章。在我集报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企业报并不是那么回事,他们的三版、四版办得很活、很好.我也发现一些企业报的四版即文艺副刊版常有一些名人名…  相似文献   

14.
地市报人手少,记者更少,必须以少胜多、以一当十、以弱胜强。一名优秀的地市报记者,应该是“高产记者”、“全能记者”、“全天候记者”、“读者信任记者”。当记者难,当地市报记者更难,当一名优秀的地市报记者尤其难。  相似文献   

15.
我和地市报的不少同志是老朋友了。1987年秋天,在全国地市报首届业务研讨会上,我惊奇地发现,湖北孝感报的副总编辑王茂亮才27岁,江西宜春报的副总编姜东南也是一位30岁左右的青年人,言谈话语中显露出他们少年壮志不言愁的特点。会后,我曾想写篇王茂亮的专访,后来在《新闻战线》上看到了孝感报总编辑张仲彩写的《莫道少年狂——说说我的副手王茂亮》。看得出,这位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对王茂亮是极为赞赏的。我于是想到了新闻界对宣传自身的呼声和实际上的差距,也就不能不为王茂亮这样的人才成长的环境叫好。由此,我深感探讨一下地市报纸培养人才的优势,无论是对地市报纸的实际工作,还是对新闻学的研究,都是大有益处的。那么,地市报纸培养人才的优势在哪里呢?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地市报纸作为新闻媒介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具有离实际生活更切近、更敏感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地市报纸的编辑、记者对中国全面改革中的“热点”、“难点”、“敏感点”的深切体验与具体把握。。不  相似文献   

16.
如何办好地市报纸?我的回答是:把地市报同其他党报区别开来。此应列为第一条。人们习惯于把地市报纸称为小报,用以区别大报。与省报与中央报纸比,它的版面小,覆盖面小,行政级别也小。然而这“小”只是一种表层特征,深层的、本质的差别,则是各自不同的读者构成。认识了这一条,我们才算认识了自己。  相似文献   

17.
同样是作为“新闻纸“的地市报,如何让自己的新闻做得更强?在与省级大报甚至是中央大报一争短长的新闻战场上,地市报如何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赢得读者与市场的终端胜利?  相似文献   

18.
地市报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如果从报纸版面上来说,我以为首先要改革要闻版,而它的主脑、灵魂——头版头条新闻的改革尤为重要。一张地市报是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强烈的开放意识,以及它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如何,从它的头条即可大体判明。所以,无论哪家地市报,无不重视头条的选择,甚至花大气力苦心经营这块“寸金之地”。可是,最近笔者浏览了一些地市报的头条,并作了比较,却明显地感到,以下三方面亟待改革。一是“固守城池”——习惯于把所谓的“指导性”强、“宣传”价值高,作为头条的选择标准,甚至眼睛盯着大报头条,亦步亦趋。总以为选这样的头条保险系数大,上面满意。即使一些办得较好的地市报,头条基本上也是这个模式。如报界公认办得较好的一家地报,它年初10期报纸的一版,其中10个头条有8个是  相似文献   

19.
地市报扩版要兴利除弊王振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近几年来,全国地市报纸在大报扩版的影响下,从沿海到内地,也迅速掀起了扩版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公开发行的310多家地市报,就有50多家竞相改版、扩版或增加星期天及周末版。有180多家改为日报,还有不少家地...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地市报同仁(包括通讯员)被这样一句话所困扰——“小报抄大报”。虽然这个问题也涉及到县市报等其它小报,由于地市报较之其它小报来说,历史较长,影响较大,以及其它种种原因,这个问题更突出,压力更大,有必要研究一下。众所周知,“文革期间地市报是抄大报的,连排版的位置、字体的大小都要对大报,而且不能走样。那时候不抄是不行的。粉碎“四人帮”之后,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