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培育学科特色是地方高校学科发展的根本出路。桂林理工大学在环境学科建设过程中,通过走“立足地方经济,服务行业发展”之路,以构建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作为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培养了一大批环境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形成了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环境学科,为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轻工类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为例,分别从学科、学科群、学科系统三个维度观测其学科分布情况,发现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普遍面临着学科内容老化严重、学科交叉融合不足、学科发展潜力受限等问题。基于此,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应确立"学科特色型"办学定位,重视"学科生态"结构调整,遵循"社会需求"服务逻辑,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突出特色是学科建设的突破口,学科特色培育是地方高校提升学科发展水平的根本出路。地方高校学科特色培育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地方特色、科研特色和产学研合作是地方高校培育学科特色的基本途径;制定科学的学科发展规划、加强学科团队建设以及创新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与考评机制是学科特色培育的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学科特色的培育及其实现——以宁波大学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出特色是学科建设的突破口,学科特色培育是地方高校提升学科发展水平的根本出路.地方高校学科特色的培育具有共同的规律.以宁波大学为例,探讨了地方高校学科特色培育的主要途径和条件保障,从实践层面为地方高校学科特色的培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论地方高校学科特色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出特色是学科建设的突破口,培育学科特色是地方高校学科发展的根本出路。地方高校学科特色的培育具有其基本规律和多种途径选择;制定科学的学科发展规划、加强学科团队建设以及创新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与考评机制是学科特色培育的争件保障。  相似文献   

6.
文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有关学科的概念以及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实际与高校学科评估指标要求,提出了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分类定位、整体规划、特色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思路,阐述了特色学科、优势学科、成长性学科的建设原则,以及实现学科建设目标的保障性措施等。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学科生态困境及系统优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学科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生态学理论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照.从当下现实发展境遇来看,地方高校学科面临着生态定位不够准确、优秀人才短缺、价值取向错位、存在无序竞争等问题.优化地方高校学科生态系统,要在厘清地方高校学科生态层次及其机理关系的基础上,找准学科生态定位,构建特色学科生态群落;引育学科优秀人才,打造一流学科梯队结构;扭转功利发展趋向,重建学科良性发展生态;创优学科生态环境,形成学科发展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8.
《教育》2011,(26):11
廖水南2011年7月29日在《重庆商报》撰文指出:地方高校特色办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在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培育和凝练特色。地方高校要以地方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办学基础培育特色学科。学科的特色决定了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20,(2):130-134
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已然成为地方高校图书馆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地方普通高校图书馆开展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应遵循立足现实找特色、共建共享同协作、系统规范可持续的原则。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的策略总的来说就是要立足地方建特色,深入学科做服务。首先要制定科学完善的顶层设计,这是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其次要兼顾地方性和学科性,把握"特"色的定位;再次要强化行业内外、院校内外等多方部门纵横合作共同助力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加强专业团队建设为人才支撑保障,由此确保特色资源建设的高效专业、特色资源服务的连续稳定;最终达到深入学科服务为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国家"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后加快推进高校内涵建设,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大国家战略,共137所高校和465个学科入选。在这137所高校中,16所高校为非"985""211"的地方行业高校,这些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经验较少。本文在分析行业特色高校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后,从学科规划、学科特色、资源配置、人才师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学科平台、制度体系建设等八个维度对一流学科建设路径进行探究,以期找到科学合理的实践路径,为地方行业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协同创新是当前高校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探讨地方高校在协同创新指导思想下如何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相协调的良性互动机制,推进学校特色发展,以期为高校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对环境专业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相关作用,于2007年对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工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环境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环教实践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专业需要、拓展知识面和提高能力三个方面;对提高学生能力最有益的实践活动是在环境管理与企、事业部门的见习、专业课题研究和假期下乡实践;最能帮助学生提高的能力是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合作、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重大任务。本文介绍了我校在借鉴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化工行业发展与对化工专业设置的要求,结合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现状,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化学化工课程体系改革的经验和措施,以期为地方院校化学工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欧阳常青  廖明岚 《高教论坛》2003,(6):64-68,F003
本文就建立桂林大学城的原因、价值及其建立的基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论证了建立桂林大学城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的作用,特别是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以桂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为例,提出了利用其拥有的重点实验室资源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途径、取得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对于地方工科院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基于对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类专业历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掌握了其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情况等信息,通过统计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其人才培养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为学科建设、教研教改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依托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优势,桂林文学在新时期得到蓬勃发展。其中,桂林人写桂林,作品带有浓厚桂林风味的文学现象出现,是桂林作家本土意识加强、桂林本土文学繁荣的标志。本土文学为桂林文坛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也形成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如何打破这个瓶颈,已成为21世纪桂林文学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西南剧展是抗战时期在桂林文化城举办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当时海内外对其评价:“中国西南八省戏剧工作者于一堂,检讨既往,共策将来,对当前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实具有重大贡献.”新西南剧展是广西师范大学打造的一个大学戏剧文化品牌,以重排、重演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优秀剧目为主要内容,旨在以青春激活历史,用学术引领时尚,既重现桂林文化城的辉煌壮烈,又体现今日大学生的文化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