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师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板书)“话题作文” ,大家一起读一遍。生 :(齐读)师 :你们读了这个题目之后有什么疑问?什么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我们过去的作文有什么区别?话题作文怎样写……评析】话题作文是小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作文形式 ,教者首先激疑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 :什么是话题作文呢?大家一起学习几篇文章。生朗读第一篇文章 :《会说话的眼睛》师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会说话的眼睛》 ;谢老师的眼睛会“说话”)(生朗读第二篇文章 :《她真像妈妈》)师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主要写…  相似文献   

2.
全国高考作文 ,连续三年 (1 999-2 0 0 1年 )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 ,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作文品种———话题作文。对于这个新概念的内涵及基本规律 ,我们有必要作些探讨。一、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从形式上看 ,话题作文应属广义的材料作文中的一类。它们共同的显著特点是命题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同学问我,有什么技巧能使我考场作文分数提高吗?我想,作文成绩好,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作为考场作文,都是命题作文。不论哪种命题方式(直接命题、半命题、话题作文、给材料——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都要求:1.切题;2.内容充实,言之有物,感情健康;3.结构合理,层次分明;4.语言通顺,生动,有文采更好。要做到这四条,首先要在平时积累作文材料,注重实践认真观察,广泛阅读。第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了适应高考的需要.许多语文教师便不顾学生基本功的训练,直奔高考主题——话题作文,而2005年的湖北高考作文可渭给了这些急功近利者狠狠的一击。2005年的高考作文看似材料作文,实则还是话题作文,这个话题就是“出和入”.只是没有明确提出而已,其他的基本形态都和话题作文相同。但2005年的高考作文整体情况堪忧,当然也不乏佳作。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审题不深刻、文体把握不准、语言表述不佳、材料不丰富,这也给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以后的教学中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5.
苗金德 《湖南教育》2002,(12):47-47
199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一次出现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篇作文的切入口与众不同,你有多大能耐,它就能为你提供多大的舞台,真正是英雄有用武之地。话题作文出现后,材料作文从此退出了占据高考舞台四五年的历史,在各种语文报刊上无法觅到它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连篇累牍的话题作文,谈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谈话题作文的种类、谈话题作文的方方面面。老师在课堂上翻来覆去讲的也是话题作文,学生乐此不疲的也是话题作文,一时产生了“话题作文”的热效应。话题作文文体基本不限,学生可以自由地挥写。擅长记叙的,可以…  相似文献   

6.
新材料作文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有别于话题作文和传统材料作文的作文形式。新材料作文“新”在哪里?写作时易入哪些误区?有什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材料作文是在传统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从本质上讲,新材料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材料,但不给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过宽”。  相似文献   

8.
曹炳波 《学周刊C版》2011,(6):135-135
在中考作文中,常见的作文形式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包括漫画作文)。所谓材料作文,是指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对材料分析、理解、提炼,然后按要求写作。那么,学生在作文时需要注意什么呢?一、思路点拨审题是材料作文的第一步。通过审题,分析审察一则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主旨、意图和角度,然后据以作文。  相似文献   

9.
有两条理由,让我提起这个话题:其一,这几年高考盛行话题作文,既然是话题作文,就要有话好说,这个“话”就源于原始材料。然而绝大部分考生缺的正是充足的写作素材,那么,怎样才能使考生将有限的材料用活、用充分呢?其二,据《南方周末》透露,高考阅卷老师出于种种原因,一般只能做到90秒钟判一篇作文。由此推想,阅卷老师在匆匆浏览过程中,不大可能寻章摘句,细细辨认,只能大致了解文章写了些什么,材料是否扣题,是否新鲜。简言之,一般情况是,高考作文,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据此两点,我认为,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话题作文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或谈话的范围。按照规定的话题行文,就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较之过去的全命题、半命题、给材料作文等大大放宽了限制,它只是提供了一个写作范围,而且范围较宽,所写内容只要在话题范围之内,或者与话题相关即可。那么话题作文有些什么特点呢?  相似文献   

11.
<正> 话题作文是材料作文的一种新的形式,它由命题者从所提供的材料中引出一个富有时代新意的话题,再要求学生由这个话题说开去,写一篇作文。 它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相比,突出了创新意识,扩大了选材范围,放宽了文体要求,丰富了写作角度,减少了客观约束,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写作空间,给作文命题开辟了新  相似文献   

12.
自1999年以来,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一直沿用话题作文。其作为材料作文的沿革,显然不无必要。但是,随着岁月推移。其弊端也日益显露。如果说话题作文的出现和材料作文的出现是基于相同原因,那么其结局也将不会有什么不同。曾几何时,人们对材料作文交口称赞,但不久,该作文命题方式即被应试教育巨大的消化能力拖入八股泥坑,新意不再。话题作文时下正蹈此覆辙,主要原因是,中考、高考作文命题都在使用这种形式,这使它成为作文应试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话题作文与作文教学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金德给黄玉峰的信黄老师:您好!从报刊与朋友处得知,您很重视对您的文科实验班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作文能力,并因此在高考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向您表示祝贺的同时,更觉羡慕眼馋。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为之求索也为之烦恼的事。现在很流行“话题作文”,但我对“话题作文”存有疑惑,因此写信向您求教,不知您以为如何。话题作文已历时三年,在它出现之前,我们都在全力准备着材料作文。虽然材料作文考了好多次了,人们对它已耳熟能详,甚至认为材料作文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还是希望是材料作文,因为毕竟是生不…  相似文献   

14.
话题作文以其话题范国广,有话可说的特点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切入点,但有时又因为这个特点,使学生在写作中不知如何把握话题作文的材料和中心,思路打不开,思路肤浅,思路老套等现象屡见不鲜。为此,我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话题作文的构思技巧。  相似文献   

15.
如果我们把高考话题作文放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思考评价,话题作文无疑是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它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旧模式,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尊重考生的人本理念,同时,为准确评价考生稳定的作文素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随着话题作文应运而生的“三自政策(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则进一步为考生开拓了张扬个性、表现才华的广阔天地。由于话题本身一般都贴近考生生活,能激发考生的感受、联想与想像,考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加上容易下笔入题并迅速进入写作状态,话题作文受到了广大考生的欢迎。然而,2003年全国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省区中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命题作文,二是材料作文,三是话题作文。其中,话题作文因给学生更大的写作自由,逐渐成为中考作文发展的趋势。下面就“话题作文”谈谈个人感受。 一、什么是“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17.
从本质上来说,话题作文和以往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有些话题是显性的,如命题作文;有些话题是隐性的,如材料作文,还需要从材料中进一步提炼话题。话题并不是文章的主题,它只是写文章的一个由头,同样的话题可以引出不同的主题,只要言之成理,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所有事物都可以成为话题。既然话题只是作文的一个由头,那么天下事物皆可以成为话题,举目尽望,闭目遐思,凡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的、思维能够触及到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作文的话题。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只要与话题相关的作文,  相似文献   

18.
江剑锋老师在贵刊(2004年第二期)发表的《高考话题作文新探》一文有不少有见地的论述,而且江老师关于“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给考生提示了一个写作内容的范围,用不用都无所谓”的阐述,进一步佐证了梁言老师、河北聂益锋老师(“把视点锁定在话题语上”,以免“被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定了目光”)、四川雷声老师(“材料只是话题产生的基础——在写作阶段,我们则完全可以抛开材料来进行写作。”)等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后,各地中考、高考作文题中.话题作文方兴未艾。毋庸质疑,话题作文没有审题障碍,选材自由广泛,文体不拘一格,自由说话,有助于表现“真我”。无疑比命题作文有较大的进步,但这是否说“话题作文”就是万能的呢?我想,其它形式的作文亦不可或缺,像缩写、扩写、改写、范围作文、材料作文等各有各的用途.同样能起到多方训练学生  相似文献   

20.
从作文的命题形式看,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有如下两个特点:一、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三分天下的格局继续保持在18个作文中,命题作文有8个,话题作文有2个,材料作文有8个,三分天下的格局继续保持,但明显看出话题作文已渐趋渐弱,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劲头正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