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自清是一位爱国主义知识分子。他参加过“五四”运动,是新文学运动的一名战士,并且后来又投入了抗日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受到党和人民的赞扬。三十多年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显示出一个爱国主义者的铮铮骨气。毛主席曾经指出:“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先生是值得我们称颂和纪念的。  相似文献   

2.
一九四八年,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作家朱自清在贫病交迫中死去。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朱自清坚持民族气节,不为粒粟折腰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赞扬。毛主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相似文献   

3.
1946年10月19日,周恩来同志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说:"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的榜样。"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今年纪念西南联大诞生70年,我们首先要纪念爱国诗人、学贯古今中外的学者、英勇的民主战士闻一多  相似文献   

4.
黄波 《教师博览》2011,(7):58-58
晚年朱自清有一件事为人称道,就是"不领美国救济粮"。一篇名文对此事格外论列,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自朱自清1948年辞世至今,关于其死因,权威的说法是他"贫病交加而死",而在不少仅仅读过像上面这篇名文这样文字的读者印象中,朱自清居然是"饿死"的。  相似文献   

5.
说到朱自清,很多人都会想起他的散文名篇《春》、《匆匆》。听流行歌曲《荷塘月色》,会想到他的同名散文名篇。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到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举闻一多和朱自清的例子,“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称赞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天空中,繁星闪耀,而朱自清是其中特别显眼的一颗。他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还有着革命斗士的气节。毛泽东主席曾说:"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现代教育家杨振声评价朱自清道:"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是我国著名的民主战士。毛主席曾高度赞扬这位不屈的民主战士:“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灵魂是人文理念,人文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要义是生命意识。假如有一天语文远离了人文的内蕴——生命意识,那么语文将沦落为可怜可悲可叹的“婢女”。有谁愿意做“婢女”?于是乎,在语文沉湎于“皇帝的新装”的游行大典时,看客中发出了一个“天真的声音”:“朱自清重病在身,宁可饿死也不要美国人的‘救济粮’,很多人都说他有骨气,但是我却觉得这样做一点意义都没有。如果说不吃不喝,宁可饿死,可以换来别人一句‘有骨气’,就死得轻于鸿毛。‘生命第一’,是我们老说的一句话,为什么宁可饿死,也不吃眼前的粮食呢?”这是一位毫…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教授(1899—194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卓越的科学文化战士。他为真理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研究他精深的学术成就。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写道:"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颂"。  相似文献   

10.
堂堂正正做人。爱憎分明处事。铸直了国人的脊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宁愿站着死”的赵一曼,“横眉冷对干夫指”的鲁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  相似文献   

11.
赵萍 《课外阅读》2007,(2):36-38
闻一多是我们这个时代无法企及的人物。朱自清的胃最硬,闻一多的骨头最硬,而二人的同事梅汝璈,肩膀最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这是课文《谈骨气》中引用的孟子的名言。在课文里,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宁死不降;穷人不食嗟来之食,最终饿死;闻一多拍案而起,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对于文天祥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是中国最著名的散文家了,他的“漂亮和缜密”的文笔(鲁迅《小品文的危机》);他的“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叶绍钧《朱佩弦先生》);他的“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的民族气概;还有他文章中灌注的真挚而又深沉的感情,几乎尽人皆知,传为美谈的。朱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朱自清这两位曾被毛泽东同志热情称赞过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光彩夺目的伟大作家,直至今日还为亿万中国人民所深深怀念。这两位作家之所以如此受人尊敬,不仅是因为他们在诗歌和散文创作上开拓了新的境界,获得了杰出的成就,还因为在他们身上,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表现了一股浩然正气,一种真挚热烈而又浓郁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战争硝烟弥漫之际,他们能够不顾自己生命安危,对反动派“拍案而起”,能够不顾自己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这绝非出于一时感情冲动,而是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与精神渊源的。  相似文献   

15.
爱国     
<正>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材料一: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朱自清先生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材料二:2019年,华为董事、CEO任正非说,美国的苹果手机当然可以用,不能说不用华为手机就是不爱国。华为是一家商业公司,提供的是商品,用了喜欢你就用,不喜欢就不要用。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具有坚强的中国人民的骨气。毛泽东同志曾说过:“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周恩来同志说:“鲁迅闻一多都是最忠实最努力的牛,我们要学他们的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在二十年代写了许多充满爱国情愫的诗篇,如《太阳吟》、《洗衣歌》、《忆菊》、《死水》、《发现》等,文学史家将这些诗统称为闻一多的爱国诗。其中,《死水》意象奇警,《发现》驰魂褫魄。而后者的风格,与作者本人的风格更加相似。 我国古代文论说:“文如其人。”西方文论也说:“风格即人”。朱自清称闻一多是“一团火”。我们可以说,《发现》的字里行间充溢着火一般的激情,它是一团瑰奇多姿的火。  相似文献   

18.
许姗姗  梁振华 《教育》2011,(9):54-56
对于今天的青年人来讲,朱自清大约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背影。他不像鲁迅,如同一个单身鏖战的武人,在旧思想的丛莽中用硬骨头做成的匕首将黑夜击得粉碎;他也不像徐志摩,如同一个浅斟低唱的游吟者,痴情于爱的温存与迷醉。朱自清的被人所知,是他情质并貌、和谐含蓄的为文风格,和他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为人气节。除此之外,很少有人关注过他50年自称"平如砥""直如矢的生活中有三十载岁月  相似文献   

19.
黄波  李红军  佚名 《高中生》2008,(9):57-57
朱自清"饿死"的印象从何而来我的侄女在课堂上学了几篇朱自清的文章,并深为朱先生的文字所倾倒。一天在我和朋友们谈到朱自清的时候,她突然插话说:"太可惜了!这么一位杰出的  相似文献   

20.
一、殉道者与人格之歌的诞生历尽坎坷的诗人岑琦,近几年连续为我们贡献出三部长篇抒情诗:《闻一多之歌》、《朱自清之歌》(此二部以《闻一多之歌》为书名,1986年4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雪峰之歌》(载《江南》1988年第3期).著名九叶派诗人之一唐湜在《岑琦的两支歌》(《闻一多之歌》一书之《代序》)中称《闻一多之歌》(以下简称《闻歌》)与《朱自清之歌(以下简称《朱歌》)是两位诗人斗士的颂歌,两篇崇高的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