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丽英 《课外阅读》2011,(9):172-172
《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画面感极强。  相似文献   

2.
在陆游的一百多首词中,有三首咏海棠词,描绘了词人在四川生活时期放纵不羁、寄情山水、饮酒赏花的一段岁月及离川后对四川生活的怀念之情,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情志。  相似文献   

3.
情为词心之源、词章之核,情既是词创作的内驱力,又是词表现的内容之一。一代词人李清照的词情可谓真挚而厚雅,是一种由衷的生命感发之情,也正是缘于此,李清照虽然在词中"肆意落笔","浅俗之语"随处可见,但其词章读起来却不俗,反而达到了一种浑成清雅的艺术境界。从李清照及其他词人的创作中可以看出,词情的雅化实际是词章雅化的主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他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了一个五口之家恬静安宁的生活画面。对于这样一首词,第一课时教什么,才不至于空洞无物,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考虑再三,我决定从“词”人手。“词”到底是什么?它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生活环境及词作风格。2.引导学生朗读理解课本上两首词,体会作者在两首词中表现的情感。3.引导学生掌握用知人论世和解析意境的方法鉴赏诗词。二、教学重、难点1.从意象、意境入手体会词人在两首词中不同的愁情。2.对比朗读,把握词人的创作风格。三、教学方法阅读、朗诵、探究、讨论。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描述农间生活的作品。这首词主要描写农村生活的安适和宁静,并抒发作者对农间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该词历来被广为称道,是因为作者紧扣景物,凸显词中景物的层次性,展现其独特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7.
词的出现为唐宋词人表达最真切的情感意绪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载体。词人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对世界、对人、对事的不同的情感体验,总括的说就是闲情和愁情。不论在表达男女之情、仕途失意之情、君国之情及恋物之情等情感类型时,都表现出了词人极大的个人深切体验,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相似文献   

8.
何明敏 《广西教育》2014,(21):76-76
一、教材简析人教版语文第三册课文《赠汪伦》是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诗中描述的"李白""汪伦""桃花潭水""踏歌声""将欲行""送我情"等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2.能凭借课件和小组合作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并以此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9.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是一首具有情、景、意、趣等美学特质的古典诗词.词中描写了作者年少时的一次愉快的荷塘郊游情景——归途中因醉酒而划船误入藕花深处,惊飞了暮宿荷塘深处的鸥鹭,表现出词人的美好心境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快乐.那么,教学时,我们又将如何向学生展示并引导学生感知和鉴赏这首语言生动、节奏轻快、令人回味无穷的古典诗词,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呢?努力营造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的情境.  相似文献   

10.
在陪同李璧使金、北行觇国时,史达祖目睹了当地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借景抒情创作了北行词。词抒发了词人忧国怜民之情和复国必胜的信念,具有"北伐使命"的特征,不仅证明了词人并非"降志辱身"人品低下,也展示了雅派词人深厚博大的抒情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朱勇 《语文天地》2014,(8):40-41
《苏幕遮》是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小令,选入了人教版新课程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首词天然不事雕琢,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笔者在这首词的教学中,正当学生都陶醉于欣赏"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意趣时,却突然一转。  相似文献   

12.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整首词以白描的艺术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五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古诗,初步掌握了古诗学习的方法。虽然对于词这种文体,还是第一次接触,学生需要初步了解词有词牌名、词的句子有  相似文献   

13.
《醉花阴》和《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两首词,它们分别是李清照早年和晚年的代表作,分别代表了词人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感。编者选录这两首词,一方面是想让学生将其与前面苏辛的豪放派词作进行对比阅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词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感和风格。就两首词中相同的意象进行比较阅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创作、鉴赏原则,更好地理解词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唐宋词中,"闲"是词人运用较为频繁的意象,其中,冯延巳的词可以视为典型,他的111首词中就有14首运用了"闲"这一意象。冯词"闲"之内涵,其实表现的是自己无力匡扶社稷的惆怅悲哀之情和身陷党争又无法言明的孤苦无奈之情。  相似文献   

15.
<正>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是一首具有情、景、意、趣等美学特质的古典诗词。词中描写了作者年少时的一次愉快的荷塘郊游情景——归途中因醉酒而划船误入藕花深处,惊飞了暮宿荷塘深处的鸥鹭,表现出词人的美好心境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快乐。那么,教学时,我们又将如何向学生展示并引导学生感知和鉴赏这首语言生动、节奏轻快、令人回味无穷的古典诗词,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呢?努力营造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的情境。  相似文献   

16.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一首情调悲壮的词作,引领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体会"壮"词的内涵;通过词中画面,感受作者抗敌报国的爱国心;通过昔与今、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感受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相似文献   

17.
丁梅荣 《宁夏教育》2014,(10):40-41
本文针对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教无得法",学生"写无章法",作文教学实效差的现状,摸索总结出一套实效性强的"五到"作文法,即"心到""情到""口到""手到""眼到"。  相似文献   

18.
晏几道,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太平宰相晏殊第七子。世称"晏小山""小晏",存世有《小山词》。古人有云:"人间自是有情痴",我们的词人晏几道也是一位痴情的文人。有人说:"痴情方许说红楼",  相似文献   

19.
一、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重要词人孙光宪是五代荆南词人,《花间集》收其词共25调61首,仅比温庭筠少5首,却比韦庄多13首;另外,《尊前集》收其词23首,皆《花间集》所无者,合计起来共达29调84首之多,除了南唐的冯延巳,孙光宪可谓唐五代文人中写词最多的一个。若单就《花间集》而论,温庭筠是晚唐词人,那么《花间集》中五代词人写词最多的  相似文献   

20.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遵循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