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原》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和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教学时,要坚持以读为本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2.
《可爱的草塘》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一篇优美的借景抒情散文。作者是通过对北大荒一处草塘的观察和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抒发了对草塘真切、深刻的感受。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想象景色美,赏析物产美,体会人情美。一、启发想象景色美课文着意用色彩渲染北大荒的...  相似文献   

3.
《草原》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本课意境深远、情感浓郁、语言优美。因此教学本课时,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感悟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和作者的语言美是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突破重点,笔者建议如下。一、激发阅读期待,感悟自然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描写了草原奇丽的景色。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作者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草原特有的美景?可设计如下:1.聊草原,请见过草原的学生谈谈印象中的草原;请没有见过草原的学生说说自己想象中的草原。2.看草原,展示多媒体(配有音乐的草原风光片)。3…  相似文献   

4.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音乐声中,教师引入导语:“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到了那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今天,老师请同学们和作者老舍先生一起到内蒙古草原走一走,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缔丽景色,亲身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音乐渐停,播放课文录音,教师做简笔画:草原、蒙古包、溪流、野花…·’·)师:作者抓住哪些语句表现草原的美?谈谈感受。(生答,略)师:作者笔下的草原就更美了。这么美的文章为什么不好好读一读呢?看谁读得最好!(学生七嘴八舌大声读)师:此时此刻,大家有什么想法呢?生:我想唱…  相似文献   

5.
从教以来,我已经是第三次执教《草原》了。前两次循着自然美、人情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这次自然也是驾轻就熟,只是在教学时,由于一个学生的“发现”,我让学生多读了几遍课文,没想到课堂因此而变得鲜活与灵动。师:课文第一段描写了草原景色美,后边则用大量篇幅描写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请认真阅读后面的段落,用你们的慧眼和细腻敏感的心,去寻找、去体验、去感悟草原的人情美。(学生读书勾画)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生:“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远处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么多人老远骑马来迎接客人,我从这里体…  相似文献   

6.
一 “景”与“言”——美感的联通 1.走进文本。弄清“事实”。师:课文哪个部分写草原景色美呢?生:第1自然段。师:谁来用朗读把我们带人草原?(指名读第l自然段)师: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生:我看到了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的草原。生:我眼中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相似文献   

7.
高娟 《湖南教育》2003,(22):54-54
《草原》是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表现了草原的自然美与人情美,赞扬了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课文的重点是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了解内蒙古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难点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并能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对于重点段落的学习,可进行这样的设计:一、抓住一句话,使学生感受草原的自然美。1.学习第一部分内容时,出示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2.读了这个句子,…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自教科版语文教材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简析:《草原》是一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的亲身经历。作者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草原》摘选自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内蒙风光》。课文通过作者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三个特点:一是草原的景色很美。写了天空、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二是草原面积很宽广。主要是用具体的数字和行车的感受来体现的。三是草原人民很热情好  相似文献   

10.
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这是小学语文教学走出高投入、低效益的困境,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科学之路。哈尔滨市继红小学王京老师上了一节示范课,现把这节课介绍给大家。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草原》一课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生:介绍了作者初次到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板书:景美人亲)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景美”这一部分。(出示草原挂图,看图想象草原是什么样的。)师:我们来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这段中哪句话向我们概括地介绍了草原景色的特点。(生读课文)生:“一碧千里,而并不…  相似文献   

11.
一、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小说,编者把它归为民风民情的单元,我们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感受平桥村的景色美、人情美、民风淳;2.理解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3.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一、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小说,编者把它归为民风民情的单元,我们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感受平桥村的景色美、人情美、民风淳;2.理解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3.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相似文献   

13.
引导学生在比较、联系、点拨中学习──《草原》重点段教学谈江苏洪榴《草原》第一段记叙了作者初入草原见到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自己的感受,是课文的重点之一。作者谴词造句准确传神,描写的草原景色特点鲜明,表达感受的方法有直有曲,是进行语方训练的好材料。我采取了...  相似文献   

14.
《草原》节选自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老舍写的《内蒙风光》一文 ,这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的佳作。作者以生动、清新的语言描绘了草原上的美丽景色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间的民族情谊。这篇课文 ,不仅要使学生品味、积累文中的精彩语段 ,而且要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 ,培养爱美的情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识美同学们 ,你去过草原吗?在影视中见过吗?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 ,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草原。(生有的背《敕勒歌》 ,有的展示草原风光的图片 ,还有的介绍蒙古族食品 ;那达慕大会上的赛马、摔跤等。)…  相似文献   

15.
[教例]语富文字训练在点:1.重点品味“白茫茫”、“模模糊糊”、“淡淡的”等词语。2,在有感情朗读中领会文中比喻句的作用,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教学时间:2个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学习方法: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一读,理解内容”的方法,初读了(初冬)。(板书课题)这篇课文写了初冬早上下雾时和零散后的景色。初冬的景色美不美呀?(美)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写得好的句子很多,现在我们就按照第二步学习方法一起来阅读欣赏课文。(展示第二步学…  相似文献   

16.
(一)、导语设计(略) (二)、作者简介(略) (三)、读与感 (这一步的创意是:上课之初就让同学们读起来,让同学们感受课文中的形象,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九义”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13课《草原》教例评析德保县教研室黄志平(四)小结学法:分析———概括———分析。(先初读课文概括有几美,然后再精读课文,体会怎样美,这样理解就更深刻了。)四、学习第二节(一)读一读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宽广的?(体会“洒脱”的...  相似文献   

18.
一、观察插图,感受图文美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其中的插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发挥图画的审美功能,切实加强观察指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草原》一课时,可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两幅插图,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来充分领略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如第一幅图:蓝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白色的羊群,线条柔美的小丘……形象地再现了草原的奇丽风光。第二幅套马图,可以看出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通过观察插图,读读点题之句,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  相似文献   

19.
一、试教试教时,我把课文情境中感悟草原独特风情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围绕感受,探究原因,感悟草原风光1.师:老舍先生来到草原,有哪些新奇的感受?这些感受是怎样产生的?我们来读课文第1自然段。这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2.学生自由读,感悟草原美景。3.交流感悟,重点指导:语句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