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时常有些父母跟我抱怨孩子的坏毛病太多,如不爱写作业、贪吃零食、乱花钱、整天粘着电视、沉迷网络等等。父母们还说自己几乎天天训斥孩子,孩子就是改不了。我相信父母们说的是事实,但我也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他们之所以遭父母如此数落却难以改变,可能是被坏习惯的一道道绳索束缚住了。  相似文献   

2.
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也从来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我希望有更多的父母成为这篇文章的读者,因为它所记叙的是很多很多我的同龄人的苦恼和希望。天下的儿女各式各样,天下的父母更是千差万别。我一个人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写这样的文章,但是当我在同学当中谈论这个话题时,他们的苦恼、忧虑和他们那发自内心的纯洁的希望都一次又一次地让我震惊。我再也不能熟视那家庭中两代人的痛苦而  相似文献   

3.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玩耍是儿童的工作,有哪个孩子不爱玩呢?可是,在怎样指导孩子玩的问题上,不同的父母却有不同的作法。有的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生怕别人欺负自己的孩子,因此,不愿意让他们跟其他孩子一起玩;有的父母纵容孩子跟别的小孩子打架,没几天,小伙伴都躲远了;还有的父母工作忙,有小孩来家玩,嫌他们吵闹影响休息,等等。在对待孩子玩耍的态度上,怎样才算正确呢? 应该热情鼓励他们跟邻居的小朋友、小伙伴玩。长大了,要鼓励他们跟同学玩。  相似文献   

4.
在德国生活好几年,据我观察,德国人好像没有带孩子串门的习惯,更没有让孩子同客人同桌吃饭的规距。德国人在培育后代方面和我们中国人有不少不同的地方,从孩子出生那天起,他们就为孩子创造属于孩子的天地。我见到年轻的父母把幼儿放进水中,让孩子从小接触水、不怕水;把婴儿用小车推向户外,让孩子接受空气和阳光;当孩子渐渐长大学走路时,摔倒了,父母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应该是生理上、心理上的健康。我邻居有一对父母,平时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也算争气,学习成绩数一数二。可有一次为了一件小事,父母说了孩子一句,孩子却受不了父母的指责而离家出走。这件事对父母的打击很大,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廊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却突然让父母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为什么那么爱他们,孩子还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6.
告别父亲     
父母上法庭了。一对夫妻要是走上了法庭,那么,所受伤害最深的,是他们的孩子——我。我跟了母亲,那个曾被我唤作“父亲”的人,不仅不承认是他犯了错,还拒付我的抚养费!母亲没有多说什么,不是因为她懦弱,而是因为她骨子里的坚忍与倔强。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闲聊中,某位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对父母是多么的悖情逆理:“现在的家长都怕孩子,母亲打电话来反映学生情况,还特别叮嘱一句‘千万别说是我告诉你的’。许多学生回家从不与父母对话。唉,就算那是你的佣人,也该跟他们打个招呼吧!”短短的几句话,我却听得心痛。“佣人”?父母能和佣人相提并论吗?可事实上,的确有这种情况,在某些人眼里,父母真的和佣人差不多。很幸运,我和父母相处得挺融洽。可我知道,像我这么幸运的人不多。许多同学和父母之间都有一层厚厚的隔膜。家,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吃饭睡觉的地方,没有丝毫的温暖可言。他们可以长…  相似文献   

8.
刘细细 《班主任》2009,(6):46-46
小时候,我特别不喜欢班主任,原因是我父母都是班主任。打从我记事起,就有不少人在我家穿梭,那是我爸妈的学生。我很不喜欢他们,因为他们分享了我的父爱母爱,使得父母没有时间跟我交流,不能像别人的父母一样体贴关心我,使我不能享受家庭所特有的饭前饭后的温馨,所以,那时我特别希望自己的父母不是班主任。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2012,(7)
父母跟子女之间有代沟是很多大人和孩子之间的一种代际关系,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有点叛逆的他们更是不自觉地把跟父母的关系搞得剑拔弩张的。孩子要学会与父母沟通,父母也应该用最恰当的方法来与孩子交流。你跟父母关系还好吗?  相似文献   

10.
案例回放:我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我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爷爷奶奶一块生活,这段时间爸爸妈妈从外地回来了,但是我发现自己不愿意跟他们主动沟通,有些心里话也不愿意跟他们说,我该怎么办呢?专家支招: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流通日益频繁,随之而来的就是老人和孩子的抚养问题。因为长期与父母分居,孩子与父母产生疏离感,这让父母焦虑的同时,也困扰着孩子。  相似文献   

11.
以前,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关于中国人的良心。不久以前,在日本我听说过由中国人抚养大的日本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很多日本人在中国。他们回日本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了中国人)到日本来找他们的亲生父母。有的找到了,有的没找到。找到了父母的孩子们(当然他们已经长大了,差不多成了中年人)不少定居在日本,跟他们的父母一起生活。听到这件消息以后,我总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中国人民能把日本人的孩子抚养成人呢?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侵略者吗?怎么能照顾敌国的孩子呢?而且听说那时候中国不算一个富裕的国家。别说…  相似文献   

12.
<正>1.好了好了,我知道,真啰嗦。(父母的叮嘱是对子女爱的直接表现。)2.有事吗,没事我挂了。(父母打电话,也许只想说说话,我们能否理解他们的用意,不要匆忙挂了电话。)3.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父母最怕跟子女没有交流,他们尝试着学习新鲜的事物,为的就是和孩子有共同语言、说说话。)  相似文献   

13.
《山东教育》2008,(7):126-126
孩子做事拖拉是令父母头疼的事,有时父母怎么催促都不管用。难道是孩子故意想让父母生气吗,当然不是。孩子对时间的感觉跟大人不同,他们某种程度上生活在“没有时间”的状态下。当父母催促时,他们会感到不舒服。“8点钟你必须到幼儿园!”这话让孩子听起来很抽象,他们对此根本不理解。  相似文献   

14.
和你做朋友     
班上有一群孩子。他们从不跟我说话,见了我也不打招呼,甚至在我的课堂上,他们也从不举手。他们或许是畏惧我,或许是抵触我。总之他们和我之间有距离。而小雨就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小雨总是在下课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微笑着走过去:"怎么了?有什么事跟老师说说?"小雨一句话也没有。  相似文献   

15.
我出生于1981年,在父母及长辈们的跟里,我是幸福的一代,回想自己的童年,再看看如今的孩子,感慨颇多,父母的童年没有幼儿园,连饭都吃不饱,我的童年有了简陋的幼儿园,可并没有给我带来快乐。  相似文献   

16.
我执  沈建国 《高中生》2012,(19):10-11
昨天有个同学跑来找我,说他在学校里遭受别人太多的白眼,问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因为人们总是喜欢用各种条条框框来划分人群,所以我被划分在"外来务工子女"这一块,昨天跑来找我的那个同学也是。我的家乡有我可以上的高中,它们当然不能够跟大城市的相比,但也是正规的公办中学。然而,父母还是坚持把我带在身边。他们始终觉得一家人就是要生活在一起才像一家人。留守孩子的问题总是接二连三地被报道,母亲有时候会唏嘘:他们就像是被抛弃的孩子。我相信有很多外出打工时执意要把孩子带在身边的人,他们都是负责任的、热爱家庭、热爱孩子的父母。我们应该庆幸,父母在那么高强度的工作当中和辗转艰难的生活压  相似文献   

17.
一次,我对班级学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调查,问每一位学生:你的家庭月收入或年收入约有多少。全班竟有一半左右的同学回答不出来,再问,回答是“我只知道父母每月给我多少钱,他们有多少收入我真不知道。因为他们从来就没告诉过我。”我们的部分孩子就这样大手大脚地花着父母的辛苦钱,“反正不会少我的。”他们什么心都不用操,于是也就什么责任心也没有,这几乎是顺理成章的。没有懂得,怎会珍惜?也常听说外国的教育跟我们迥然不同,他们似乎不愿“默默奉献”,父子之间也是账目清晰,令我们很是费解!富裕的澳洲人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一位中…  相似文献   

18.
正每个刚出生的孩子,都像是一张没有经过任何涂抹的白纸,他们对世界最初的认知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父母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对待孩子关注的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随便应付了事,更不可低估孩子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他会记得你告诉他的每一件事。仔仔还是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就跟他进行朋友间的交流,跟他说话从不用小孩的语言,比如"吃饭饭、喝水水、吃菜菜"之类的统称。我会跟他说喝点小米粥、喝牛奶、吃苹果等等,这样仔仔  相似文献   

19.
夏敏 《班主任之友》2022,(12):18-19
<正>我有一个不大的舞台,演员不多,他们是一群失明的孩子。初入校园的盲童身上看不到朝气,在家他们没有朋友,父母的爱永远属于另一个健康的孩子,他们成为被家庭遗忘的人。在我那间不大的教室里,他们是通过各自的家乡话来了解对方的,因为他们没有上过幼儿园,都不会说普通话。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与父母们的接触中,最让我苦恼的是那样一些父母:他们会对我说“你说的方法我照着做了,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他们会给我介绍一大堆专家们开出的治理孩子某个行为问题的药方,并总结说经过他们的试验,那些方法对自己的孩子统统不起作用。最后他们会一脸焦急、一脸恳切地问我有没有什么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