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隐性知识管理及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KM(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管理)尤其是KM中的隐性知识的管理对企业提高创新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隐性知识管理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首先阐明KM必须同时兼顾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接着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内隐性知识的转化历程及隐性知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提出了企业进行隐性知识管理的框架,并基于该框架模型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的隐性知识交流共享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夏泥  胡斌 《科研管理》2016,37(5):141-149
针对隐性知识的隐蔽性、非结构化等特点,借鉴经验学习和知识转移理论,从任务视角出发用仿真方法研究了任务分配策略、任务到达速率、不同复杂任务比重对隐性知识学习的作用机制。仿真结果表明,以知识增长为目的的学习策略最有利于隐性知识学习;以当前时间成本最小化为目的的策略会引起原有知识的损失;随机分配策略对隐性知识学习无显著作用。任务到达速率衡量了员工的任务压力,适当增加员工任务压力能够极大地促进隐性知识学习。不同复杂任务的比重通过影响整体任务复杂度而作用于隐性知识学习,且任务复杂度与隐性知识学习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无论各种任务之间的比重如何,只要整体任务复杂度维持在适中水平,就可以显著促进隐性知识学习。  相似文献   

3.
高鹏  安立仁 《科研管理》2015,36(11):131-138
隐性知识表征直接影响隐性知识的传递与共享,隐性知识异于显性知识,其难以通过命题符号准确和完整的表征,但这无法否认其在人脑中的存在性。文章从认识论视角出发,通过个体隐性知识表征模型论证了隐性知识是人的知觉中关于事物之间联系与特定情境的整体心像。在信息论及隐性知识表征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了隐性知识的传递模型,其由隐性知识源、隐性知识输出映射、隐性知识展示、镜像、信道、隐性知识感知、隐性知识输入映射和隐性知识宿八个部件构成,隐性知识传递通过这八个部件完成从隐性知识演示到隐性知识吸取的完整传递过程。隐性知识传递的目标是最小化隐性知识条件熵,最大化传递主体间的互隐性知识量。  相似文献   

4.
《普罗米修斯》2012,30(3):241-257
Abstract

Fifty years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Michael Polanyi's magnum opus, Personal Knowledge, the fashion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has helped to institutionalise a redefinition of his distinction between tacit knowledge and explicit knowledge. But KM's redefinition of Polanyi's argument misrepresents his insights into the process of personal tacit ‘knowing’ and overlooks the implications of his faith in metaphysical ‘be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Polanyi's original concept of tacit knowledge, together with the consequences of assuming a ‘vertical’ connection between personal knowledge and faith in an unknowable absolute truth. By using faith to protect personal knowledge from the charge of subjectivism, Polanyi precluded the possibility that different people, who interact in different contexts and believe in different things, could develop viable modes of knowing and learning. However, rethinking Polanyi's philosophy with regard to Ernst von Glasersfeld's radical constructivism, which is derived from intersubjectively viable ‘horizontal’ communication, allows the virtues of tacit knowledge to be separated from the complications of metaphysical realism.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陈方丽  慕继丰  张炜 《科研管理》2004,25(6):28-34,132
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最有力的武器。没有知识,任何企业都难以生存并赖以构建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知识管理起着很大作用,但信息技术对知识管理有局限性。本文讨论了知识的重要性与信息技术投资的结果、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特别是隐性知识管理的关系并给出了一个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和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构建之间的概念性框架及启示。  相似文献   

6.
孔德成  侯光明 《科学学研究》2012,(10):1558-1563,1592
针对如何实现复杂重大科技工程中隐性知识的有效传承这一问题,本文融合知识管理和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复杂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传承微分动力学模型,揭示工程中隐性知识传承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主要参数控制对实现隐性知识高效传承的影响效果;最后,基于管理学视角,提出通过构建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和培养知识创新意识实现复杂重大科技工程隐性知识的高效传承。  相似文献   

7.
王本刚 《现代情报》2014,34(4):50-53,57
文章认为,默会知识论持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知识观,这体现在知识的连续统一性、过程性、主客观统一性和嵌入性等方面。波兰尼的默会认识的动态结构阐述由默会知识到明述知识转化的动态过程,野中郁次郎或许就是从这一点受到启发,从而提出关于组织知识创造的SECI模型。另外,文章分别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提出默会知识转移和转化的新模型。  相似文献   

8.
王楠  陈详详  王海军 《科研管理》2019,40(8):126-134
通过设置虚拟社区奖励鼓励用户分享知识,已成为众多社区促进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重要措施。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的影响问题已经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其效果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划分为隐性知识共享和显性知识共享两种类型,探讨了虚拟社区奖励对两类知识共享行为的相对影响及其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虚拟社区奖励能够显著促进用户的显性知识共享,而与隐性知识共享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愉悦感和自我效能感在虚拟社区奖励与隐性知识共享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该研究结论不仅加深了对虚拟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理解,并且探索了虚拟社区奖励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对社区合理设计虚拟社区奖励以促进用户的知识共享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Tacit knowledge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instrumental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organizations. However, whether knowledge workers will share their tacit knowledge may depend o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internalize knowledge and the degree of a fit among certain task, technology, and individual factors. First, drawing from 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 theory, we develop 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 as the process an individual transforms his/her declarative knowledge into procedural knowledge. Second, based on the Task and Technology Fit theory, we propose a notion of Individual-Task-Technology Fit whose components include knowledge self-efficacy, preference for personaliz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strategy, availability of appropriate KM systems, and task variety. The path analysis with a sample size of 259 confirms that both constructs positively affect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相似文献   

10.
隐性知识的混沌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钢焰 《科学学研究》2007,25(Z2):369-374
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目前对隐性知识的研究范式限制了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拓展。混沌理论是现代非线性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手段。本文以混沌理论的一般原理作为方法论,探讨了隐性知识的混沌特征及在知识管理中的意义,旨在为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不同合作创新模式与隐性知识转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军杰  李新功  李超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914-1919
 合作创新是企业获得隐性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已有的研究很少涉及不同合作创新模式下隐性知识的组织间转移。文章以企业为研究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比了不同合作创新模式下隐性知识组织间转移的影响因素和途径,认为产学研合作和水平型合作中隐性知识的转移较强且途径比较丰富,但后者受到竞争关系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科技企业除了显性知识外,隐性知识也是其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文结合演化博弈论相关理论,运用复制动态方程分析了影响科技企业隐性知识传播和分享的原因、分析了隐性知识管理的常见方法,最后认为:企业隐性知识流动成本以及分享方获得的奖励是隐性知识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分享收益决定分享的具体方式。文章就联结和克服科技企业知识流动“知识孤岛”问题,提出建立内外部知识联盟,加强知识管理和激励等促进企业隐性知识流动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网络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伟  张庆普  刘臣 《科学学研究》2009,27(2):255-261
 隐性知识高效流转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企业内隐性知识流转是一个崭新的视角。本研究从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出发,将企业内部成员之间隐性知识流转关系作为社会网络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以HRB部门隐性知识流转网络为例,对该网络的结构及特征进行测度和分析,揭示了网络结构及特征对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实验者回归是对整体论激进的歪曲,也是对维特根斯坦的一种社会学解读,它认为意会知识的存在使实验可复制性不可能,把实验作为一种反映论意义上的表征证据。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波兰尼的著作与当前科学实践哲学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实验是科学家长期实践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一种无历史感的单向的表征关系。正是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意会认知的整体协同作用使理论与实验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能够实现实验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5.
刘开  吕强  刘媛媛 《科技与管理》2008,10(6):107-110
新经济时代,隐性知识成为企业内重要的战略性资源,隐性知识管理是企业面临的新挑战。从企业内员工的隐性知识角度出发,通过对隐性知识内涵、特征及其共享性的分析,从员工自身及企业组织两方面探讨了企业内影响其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8种阻碍因素,就促进企业内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隐性知识成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因素。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该研究探讨了研发联盟中契约完备程度与隐性知识获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竞争强度与程序公平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来自于中国196个研发联盟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该研究发现契约完备程度与隐性知识获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关系;竞争强度负向调节该倒U型关系,而程序公平对上述关系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朱宏淼  张生太  闫辛 《科研管理》2019,40(2):106-115
微信群已成为隐性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但鲜有研究探讨微信群中隐性知识的传播规律。本文基于复杂网络与传播动力学理论研究了微信群中隐性知识的传播机理,建立了微信群中隐性知识的传播模型,推导出了区分隐性知识在微信群中传播与否的阈值条件,验证了传播阈值始终是一个有限数,并对隐性知识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微信群的网络结构对隐性知识传播有重要影响,隐性知识在无标度网络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均匀网络中更快,传播阈值与最终传播规模更大。研究还表明,只要根据阈值条件将有共享意愿的用户数量与有知识吸收能力的用户数量增加到相应的临界值以上,隐性知识就会在微信群中传播。最后对研究结论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Tacit knowledge is important for organizations and management, but we lack adequate theory, and find conflicting claims about the concept. A review of empirical studies of tacit knowledge phenomena found the term has been applied to both articulable and inarticulable knowledge.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the interests of clarity use of the term should be limited to the latter. Tacit knowledge appears due to both experience with the particular objects it is applied to, and to general experiences.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tacit knowledge explication is proposed,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for both managerial and academic practice are outlined.

  相似文献   

19.
摘要:技术转移能够实现企业间技术能力的传递,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追赶的有效途径。在技术转移中,由于技术能力的主体是内含于其中的隐性知识体系,因而对隐性知识的系统转化能够有效促进转移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造。在系统识别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技术转移中的转化过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