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研究的目的本文是通过对体育、理科、文科不同专业大学生个性的测试,统计有关个性特征的参数表和制作个性特征对比的曲线图,从中分析体育专业大学生与理科、文科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力图找出其一般性的特点,为有的放矢地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提供心理学的依据,以便在今后的思想教育和教学实践中获得较高的效益,培养出符合四化所需要的合格的体育人才。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研究的对象:哈尔滨体育学院84级学生150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理科和文科学生各150人,共450人(男女学生各225人)。研究的方法:采用美国心理学家K·B·卡特尔编制的16项个性因素(16P F)测  相似文献   

2.
山东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心理个性特征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特征是制约人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具有哪些良好的心理个性特征呢 ?与普通学生相比,他们有些什么个性特点呢 ?了解这些对我们今后选拔和指导运动训练以及引导普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对山东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的部分高水平运动员进行了 16种根源特征因素的调查研究,对这一群体的个性特征有了一些了解,现将有关材料提供给大家作为参 考。   调查测试对象:山东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 98人,其中包括男女篮球、排球、田径和男子足球等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测试方法:采用美国心理学家 R.B.Catte…  相似文献   

3.
我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个性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我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16项个性因素进行测试,对他们的个性状态作出诊断,并与优秀男篮运动员和男大学生16项个性因素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16项个性因素具有典型的项目特征和很强的一致性,他们个性特征的总体状态具有乐群聪慧、争强好胜、情绪稳定、勇敢自信、进取创新的特点,同时亦反映其缺乏吃苦耐劳、意志品质较薄弱、有时易冲动的个性特征。我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与男篮运动员相比,在乐群性、幻想性、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等个性因素存在着显性和非常显性差异,说明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更为乐群随和、沉着自信和情绪稳定。与普通大学生相比,男子乒乓球运动员表现出更为乐群开朗、情绪稳定、冒险敢为、精明能干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等方面,而且表现在心理能力和个性特征方面。因此,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心理学家在描述个性概念时指出:个性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需要、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的总和。个性的形成与遗传、环境、教育诸因素有关,因而,良好的个性的培养和发展,主要在于后天的环境影响、教育和锻练。本文试图通过对我院八二级学生与其它院校同年级文、理科学生的对比,得出我院学  相似文献   

5.
《湖北体育科技》2018,(5):457-459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以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为理论支撑,着眼于社会对于大学生素养的需求,以当今大学生所具备的个性特征和适应能力为基本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认为,中国武术具备阳刚至烈、阴柔圆润、顿悟之道等多重特征;影响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主要源自于家庭因素、班级班风和学校教师性别配比等三个方面;当代大学生应从环境和困境两方面来提升适应能力;应以武术教育为基本手段寓教于学,强化武术文化与国学修养、培养习惯和意志品质,达到健全当代大学生个性和提升适应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采用"卡特尔16PF问卷"和"影响个性心理的相关因素"问卷,对广东等三省四校558名警察专业大学生进行为期两年半的相关数据采样,揭示警察专业大学生个性特征形成规律以及警体训练与个性心理的相关性及影响程度.主要结论:警体训练使警察专业大学生已经具备警察职业的个性特征;警体训练对个性心理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建议:加强警察文化生活和健全人格的教育与培养.  相似文献   

7.
浅谈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的教育家基夫说过:“个性化教育是一种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基础,在有组织的教育环境中开展有效的教育实践。”良好个性的形成,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影响外,后天的环境因素——学校教育,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在课的各项活动中暴露无遗。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以下方法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心”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个性心理因素的测试,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在稳定性、兴奋性、忧虑性、紧张性4种个性特征总体状态良好,心理健康水平总体高于普通人群;男女生在稳定性与忧虑性两个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年级之间个性心理健康表现出“两头好、中间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个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16项个性因素具有典型的项目特征,总体状况表现为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等7个方面趋向高分特征,而在有恒性、敏感性、怀疑性等7个方面趋向低分特征。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与女篮、女排运动员相比,个性表现更为热情活泼、自信好强,与女大学生相比,其个性特征表现得较为鲜明,性格更为成熟。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的双重个性均属于适应型、外向型、安详机警型和果断型。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对学生良好个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是人的个性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而体育教学与实践活动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是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校体育差生个性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提出为了促进高校体育改革,了解高校体育差生的个性特征,我们采用了卡氏16种个性量表对普通高校体育差生进行测试研究。同时与大学体育优生和体院大学的卡氏因素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探索我国高校体育差生个性特征的规律,为高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改革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个性心理信息。二、测试对象与方法测试对象为1986年和1987年入学的学生,共测试140人,这些学生选自湖南师范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大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运动员心理应激调查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为研究工具,对大学生运动员运动损伤与心理应激因素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应激源所引起的心理负情绪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而运动员的个性特征与运动员损伤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运用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Cattell-16PF量表对排球专修班与对照组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了测量与评价,采用实验法对学生的个性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防守训练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网球运动在我国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高校,对处于人生中个性成熟与发展重要时期的大学生这个特殊人群来说,利用网球教育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网球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网球教育对高校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 1 问题的提出 关于对运动员的个性研究表明,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他们个性特征表现上存在着某些显著的个性因素差异。那么,这种差异也会存在于喜欢于不同体育项目的大学生个  相似文献   

16.
黄晓东 《体育世界》2009,(10):45-47
采用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量表对1500名高校体育选项课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项目学生个性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能主导类与技能主导类,技能主导对抗类与表现类,技能主导同场类与隔网类,相比较而言,前者学生较后者具有更为积极的个性心理。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注意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个性差异,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进行良好个性心理与行为的培养,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为此就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行了研究。以其起到优化教学环境,融洽师生关系,发展学生个性,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业优秀学生个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学业优秀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成就动机水平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学业优秀学生所表现出的良好个性特征是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重要的心理保证。提出了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特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强调个性的发展,个性特征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教学效果与学生个性的发展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20.
体操专项大学生中运动损伤者的个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选择体操专项大学生运动损伤者为研究对象,以卡特尔16个性因素量表为主要测量工具,对个体致伤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体操专项大学生运动损伤者具有情绪不稳定、多变、易紧张、高忧虑、自制能力差的个性心理特征;男、女生在稳定性和忧虑性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运动损伤前后的个性特征尚未发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