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搭纸桥》课堂教学纪实──(九年义务教育自然教材第四册第14课)哈尔滨市经纬小学校孙明(执教并整理)课前准备1.教师演示用:①板画(包括小动物、纸桥的图片和纸桥的符号);②五张投影片;③小木块;④相同的纸;⑤一组小动物。2.学生实验用:①两个小木块;...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省创造性教学研究课题组在长沙市修业学校举行研讨活动。我作为课题组的成员,为该校二年级40名7-8岁的孩子上了一堂自然课——《搭纸桥》。课中,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创造力,仍历历在目,激励我记下这难忘的一课。上课前,每张实验桌上摆有30块木块、2座d。纸桥、10张纸、l张实验记录表、l个装有勺子的纸袋放在实验桌的抽屉里。上课了,那一双双饱含着疑问的眼睛看着老师。我微笑地望着孩子们,拿起一座小纸桥,将一张纸搁在桥上,“看,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一座小桥。”“对!这是一座小纸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搭纸桥。…  相似文献   

3.
我在上鄂教版第二册自然《搭纸桥》这一课时,按教材意图,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各种各样的纸桥,然后搭纸桥,最后研究纸桥的载重力量大小与桥面形状的关系。在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许多玉米,(因学生找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纸桥承受力的大小与它的形状有关系。了解这个道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2.使学生初步学会做搭纸桥的实验,培养学生做观察、记录的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二、教学准备1.各种桥的幻灯片3张,生活用品幻灯片2张,记录表格幻灯片1张。2.木制桥架21块。3.尺寸、厚度相同的纸若干张。4.小木块若干个。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采上一节自然课,上课前老师要提一个要求:看哪个同学听讲最认真、观…  相似文献   

5.
从《搭纸桥》一课的实验看低年级自然教学的难度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初教部刘云来为参加全国小学自然学会第四届年会,我们选定《搭纸桥X这课作为公开课,又选了几位教师同时试教这棵。结果大同小异、不尽人意,反映的问题相差无几,均感到在实验结果上,学生总是有点儿争议...  相似文献   

6.
《搭纸桥》是小学自然课本第四册力学单元的内容。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指导学生认识纸桥的形状不同,承受力大小也就不同的道理,从而向学生渗透浅显的材料力学知识。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的。1 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桥a.用电教媒体展示各种桥。b.用学生的亲身经历说说你还见过哪些桥?桥面的形状又是怎样的?c.分析、归纳各种桥都有相同的组成部分:桥面和桥墩。学生对画面展示的各种桥非常感兴趣,但还不能准确地用语言叙述桥面形状,经过点拨,能一边用简单图形勾画形状一边起名字,如公园里的石桥是拱形,天津的解放桥是凹形,八里台…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 知道桥面截面形状不同 ,桥面中间承受力大小也就不同。2 通过学会搭纸桥试验 ,培养科学精神 ,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会怎样去探究一个课题。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学准备 :师 :实物投影仪 ,有关桥的照片、图片、碟片若干 ,16开图画纸每组8张 ,跨度为18cm的木制桥墩24座 ,小铁钉若干 ,小纸盒24个 ,橡皮筋24根 ,实验结果表24张。生 :自制桥的模型 ,搜集有关桥的图片等。课堂教学实录 :师(投影《语文》第3册第13课《小马过河》的画面) :小朋友已经知道《小马过河》的故事 ,如果河水真的很深 ,小马又得过河 ,…  相似文献   

8.
经常听一些老师教《桥》一课,多数老师按照"认识桥的种类——猜测桥的承受力——测试桥的承受力——得出有关结论——设计各种桥"的流程进行,教学时直奔教师心中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测试各种桥的承受力大小。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吗?是否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呢?我们知道,远古的时候河上并没有桥,偶然一棵树倒下去搭在河上,动物从树干上爬过去,这大概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座桥。人类在无意识的状况下开始模仿这棵树木,于是就出现了独木桥,  相似文献   

9.
鄂教版自然教材《滑梯的科学》一课,主要是研究滑梯坡度的大小与物体下滑速度、滑出坡面后冲出的距离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滑梯的坡度既不能太小又不能太大。教材上介绍的实验是:用直尺和几本厚书分别搭几个不同坡度的斜坡,让小盒子分别从斜坡顶端滑下。但实验时,小盒子(或小木块)不容易沿直尺下滑,多数情况会从顶端或中间掉下来,致使实验失败。为了更直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完《抵抗弯曲》之后,让学生继续对纸桥面的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实验进行设计,更加深入地探究桥梁设计的奥秘;本课的教学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为主,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纸桥面,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形变与力变     
您想过没有,用同样长短和宽窄的纸条围成形状不同的图形,它们承受力是不同的。不信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一、材料和用具:大饮料瓶一个、复印纸3张、书一大摞(luo)、透明胶纸一小卷。  相似文献   

12.
题目 一个偶然的机会,小莉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图1所示.如果将一张纸放在两个木块之间,纸会弯折下来,很难搭在两个木块上.更不用说在上面放物体了.但是,将纸轻轻弯成拱形,放在两个木块之间(如图2),就可以支撑一定量的物体.针对小莉以上发现,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探究课题?请你针对提出的探究课题进行探究设计,并完成下面的探究报告.  相似文献   

13.
今天科学课上,我们学习了《折形状》一课。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不同的形状承受力是不同的。科学老师还告诉我们,别看薄薄的鸡蛋壳,它的承受力可大呢!我将信将疑,决定自己去一探究竟。回到家,我照着课上的实验方法,将4个鸡蛋平放在桌子上,上面铺一块木板,保持平稳,然后在上面堆书,可是还没加几本书,  相似文献   

14.
引导要适度     
科学探究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但是,在一些示范课、观摩课上,我们经常看到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比如说,在一堂观摩课《拱形的力量》中,教师不但为学生准备了统一的探究材料(5种长度、宽度一样但厚度和质地不一样的纸条,放纸条的两根木块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甚至放在纸上用来测量纸的承受力的都是同一种材质的1角硬币),而且每一个实验都是在讲清要领和步骤之后才让学生动手做。这节课虽然上得很顺畅,但却给人一种演戏的感觉,学生没有自主探究。究其原因,是教师的“引导”过多。  相似文献   

15.
引导要适度     
科学探究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但是,在一些示范课、观摩课上,我们经常看到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比如说,在一堂观摩课《拱形的力量》中,教师不但为学生准备了统一的探究材料(5种长度、宽度一样但厚度和质地不一样的纸条,放纸条的两根木块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甚至放在纸上用来测量纸的承受力的都是同一种材质的1角硬币),而且每一个实验都是在讲清要领和步骤之后才让学生动手做。这节课虽然上得很顺畅,但却给人一种演戏的感觉,学生没有自主探究。究其原因,是教师的“引导”过多。  相似文献   

16.
“研究斜面”的实验中,要搭建一个斜面进行研究。目前,大多数老师是把一块斜面板分别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块上,搭成四个坡度不同的斜面,或把斜面面板分别搭在长方体纸盒(或长方体木块)三个不同的面上。这两种方法都比较好,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7.
今天科学课上,我们学习了《折形状》一课。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不同的形状承受力是不同的。科学老师还告诉我们,别看薄薄的鸡蛋壳,它的承受力可大呢!我将信将疑,决定自己去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8.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是探究不同形状、结构所包含的力学原理,其中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是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知识,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许多老师认为这一制作能训练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要求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形状与结构的知识,用纸、吸管和其他材料制作一座纸桥。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并能识别周围物体的形状。2.使用恰当语言描述实验探究方法。3.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2.了解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20.
青霉素小瓶很容易找到,只要洗干净,每次保存好,可作为自然课里学生分组实验的多用仪器。包括它的橡胶盖,是一种很好的橡胶塞,装上水或溶液盖好,一般不易溢出,基本密封。胶盖还可代替课本上的扣子做“人的不同姿势”中的人头;可以用等长的细铁丝穿好做《平衡》中的“砝码”;还可代替《搭纸桥》中的木块;甚至用来加工成十分理想的易拆易装的小水轮。具体做法已刊于本刊1995年第5期第25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