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基因工程中的重要酶 1.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是可以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使DNA链中磷酸二酯键断开的一类内切酶,被誉为"分子手术刀"。  相似文献   

2.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DNA重组技术。DNA重组技术是体外的微显微操作技术,切割DNA的工具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新课标生物选修3教材“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对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了一定简介,  相似文献   

3.
特别提示: 我们知道限制性内切酶(限制酶)是指能识别DNA中特定破基顺序,并在特定位点切割双链DNA的核酸内切酶它在生物学中应用相当广泛,是基因工程中的工具酶,用来构连重组DNA分子,对于遗传性疾病的基因定位和基因诊断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下面我们以问题的形式简要地了解它在这些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是微生物体内的一类酶,能将外来的DNA切断.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DNA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又称限制酶,是基因工程的"分子  相似文献   

5.
<正>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1.限制酶的来源:在基因工程中,用来切割DNA的工具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又称限制酶。迄今为止,基因工程中所用的限制酶绝大部分都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纯化而来的,它们各自可以识别和切断DNA上特定的碱基序列。微生物中限制酶之所以不切断自身DNA,是因为微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御机制,可以将外源入侵的DNA降解掉。生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含有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中,对菌落PCR、菌落原位杂交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3种改进的检测重组DNA分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全一册教材基因工程一节,介绍了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运载体,阐明了重组DNA的构建过程:先用限制酶切割运载体(质粒),产生黏性末端,再用同一种限制酶切断目的基因,使其产生相同黏性末端,加入DNA连接酶,即可形成重组DNA分子(也叫重组质粒)。学生学习完这部分内容之后,由于对限制酶和运载体搭配使用及基因检测知识认识不够深入,易产生错误。  相似文献   

8.
限制酶全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并切割具有特异序列的双链DNA分子,主要从原核细胞中分离纯化而来,迄今为止,已分离出来的限制酶约有4000余种.作为基因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它应用广泛,是历年高考中能力题的命题着力点,但由于书本相关内容介绍简单,而考试命题时常有所拓展,很多师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常发生认知冲突,产生很大的困惑,为此,笔者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因工程是指将某特定的基因(DNA片段),通过载体或其他手段送入受体细胞,使它在受体细胞中增殖并表达的一种遗传学操作。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能够将一种生物DNA片段(外源基因)导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使两者的遗传物质结合起来,以改变其遗传结构,从而创造出新物种或新品种。1 基因工程操作的主要步骤1.1 获取目的基因(外源基因) 利用基因“剪刀”——DNA限制性内切酶,将外源DNA切成许多片段,从中获取所需要的目的基因。1.2 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载体是基因的“运输工  相似文献   

10.
本刊2007年11期刊登了《生物工程中的有关筛选问题》,其中对重组DNA分子的筛选作了重点讨论,2008年各地高考生物试题以“限制性,内切酶”为命题切入点,对基因工程重组DNA分子的筛选问题进行了重点考查,现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浙教版)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操作步骤和应用,但是对有些内容只是一笔带过,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自学和应试带来困惑。本文就基因工程中的一些相关知识点进行扩展,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基因工程。1是用单酶切还是双酶切?根据浙教版教材的介绍,基因工程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的时候应使用同一种限制酶(单酶切)得到相同的黏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就可以得到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维持DNA双螺旋稳定结构的三种作用力、DNA中氢键的化学本质等方面来探讨了在体外DNA重组中,双链DNA酶切位点处核苷链上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DNA分子体外重组技术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国内许多高校在开设这一技术的实验教学中都采用了TA克隆法这一比较落后的实验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DNA分子体外重组技术,增强技术的实用性,有必要在实验教学内容上作出调整。姊妹PCR克隆法和平末端克隆法是2种简单、经济、重复性好的克隆方法,其中姊妹PCR克隆法不需对目的基因进行酶切处理,即能得到具有各种黏性末端的DNA分子,可直接定向克隆到经相应内切酶消化的载体中。这2种方法不仅能够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也适用于科研工作中各类载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基因繁殖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它依赖于一系列生物催化剂——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这些酶能够识别特殊的核苷酸片段(通常是4个或6个核苷酸),并在特定的位置切割开核苷酸链,从而重组DNA。迄今为止,已经发现100多种限制性内切酶。但是,核苷酸序列千变万化,要在所需切  相似文献   

15.
水稻线粒体DNA的分离纯化及其脉冲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水稻线粒体基因文库的构建和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用简化的方法提纯了水稻线粒体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显示了清晰的带型。HindⅢ酶切产生37条带,Xho酶切产生30条带,该方法重复性好。同时用新技术——脉冲电泳,测定了水稻线粒体DNA的分了量,并就其作为一种新手段,在植物线粒体DNA的异质性、结构和分子大小等方面的研究所具有的优越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1限制酶为什么只切割外源DNA而对自身DNA不起作用?限制酶存在于原核生物体内,而原核生物体内限制酶与甲基化酶往往同时存在。甲基化酶同限制性内切酶具有完全相同的识别序列,甲基化酶使识别序列中的某个碱基发生甲基化,从而保护DNA不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开。  相似文献   

17.
<正>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基因工程"一节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生物新技术,教材中一些文字叙述需要学生理解到位,否则做题时就会出现错误。现分析、总结如下: 教材P.52第一自然段:直接分离基因最常用的方法是"鸟枪法"。具体做法是:用限制性内切酶将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介绍了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好几个问题,现讨论如下: 1为何不需要解旋酶? DNA解旋酶能降低DNA双链解成单链的活化能,在解旋酶的催化作用下,由ATP提供能量,在生物体内的温和条件下就能使DNA的双链解成单链。在没有酶的催化作用下,就必须由外界提供更多的能量才能使DNA分子活化,当在体外加热到90℃~950℃,DNA分子就由常态转化为活跃状态,双链解旋成为单链。所以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不需要解旋酶。  相似文献   

19.
作者利用PCR技术进行了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和鲇(Silurus asotus)五个地理种群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这五个地理种群是长江上游支流(四川境内的雅砻江、岷江、宜宾、贵州遵义的乌江)和长江中游支流沅江上游的渎阳河。选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水解,只有HaeⅢ产生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结果发现:南方鲇在野生种群和养殖品种间有分子遗传标记;鲇在长江上游支流各野生种群和长江中游支流溴阳河种群间有分子遗传标记;但在该基因片段上没有鉴别南方鲇和鲇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0.
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这四项工程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如抗虫棉的产生就必须用到这四种工程:首先要将抗虫基因提取出来,导人到棉花细胞中,在这个步骤中,需要用到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而这两种酶是酶工程的产物,产生这两种酶的微生物又要通过发酵工程来培养。形成的重组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