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新词”21世纪出现了许多新词,像“酷、秀、吧、E时代”等等都相继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出现了。“酷”是英语cool的汉语音译。cool可以用作形容词,表示“凉爽的”;也可用作动词,表示“使冷却;变冷”;有时也用作名词表示“凉爽”。cool现在用来指某事物“时髦;真棒”。它是70年代传入台湾,90年代借道港澳北上,很快传遍大江南北。比如衣服穿得比较前卫、人长得很帅,可以说cool;一辆汽车外型独特,也可以说cool;一幅图画好,也可以说cool。“秀”是show的汉语音译。show在台湾首译,后来流行于港澳,90年代后期充斥我国娱乐界。最早的“秀”是西方电视广播的一个谈话节目,港台称为“脱口秀”。后来“秀”走出了谈话范围,进入了其他领域,出现了时装秀、模仿秀等。有些英语类报刊也有Talk Show栏目,每期刊登一段特定场景下的真实生活对白,同学们可以边读边说。“吧”是英文bar的汉语音译。在英语中bar这个词的原意是“棒”。从前,在外国的小酒吧里,每个座位前面都有一根长棒,即我们音译的“吧”,这个“吧”多半是一根铜条。饮酒者可以把脚搁在上面和老板闲聊。现在这些情景,在英国一些偏僻地方的小酒吧里偶尔也能见到。...  相似文献   

2.
“骚雅”是中国词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张炎的《词源》中,“骚雅”之义在于作品立意不忘天下之事,但在艺术上要出以比兴寄托,继承《离骚》“芳草美人”的传统,取曲而不取直,取温柔敦厚而不取强烈激切。《词源》中之“骚雅”共出现三次,可视为一种论词标准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3.
南渡之初鲖阳居士提出“骚雅”的批评标准。南宋灭亡以后,张炎著《词源》,确立“骚雅”为宋词的审美理想,并且指出南宋词坛实际上存在的两种“骚雅”:无意为词,借助汉魏古诗的手法的稼轩词;注重发挥词的特质,在本色入乐的前提下发挥风月、咏物言志的白石词。江湖词派中的遗民词人借助白石的骚雅句法来润色清真词的意趣不高,又借鉴清真词的典丽、梦窗词的字面、梅溪词的句法来改造白石词的尽兴率意。给“骚雅”的词法融入“骚雅”人品,从而完成了对骚雅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show的脱口秀     
“秀”是英语show的音译。时下,像“模仿秀”、“时装秀”、“脱口秀”等词频繁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下面是show的“表演秀”,快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5.
时髦“族词”及其社会、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英时髦族词(吧族、秀族、拼族、族族)为例探讨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及其社会背景与文化心理倾向。族词时髦词能产性强,呈现出一种简缩化倾向,大量出现在网络语言中。其表达形象、传神、时尚,与时俱进,为语言增添了活力。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新词” 21世纪出现了许多新词,像“酷、秀、吧、E时代”等等都相继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出现了。  相似文献   

7.
不知从何时起,“秀”一词在各行业时髦起来。如“时装秀”、“模特秀”、“车展秀”……。翻翻字典,方知“秀”指秀丽,妩媚优异,最佳等解法。如此说来,在时装,模特等展览上使用“秀”字无可厚非,而“作秀”一词也更显时代感和创造性。但如果把“作秀”…词搬到课堂上,笔者却觉十分不妥。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典范。自古风、骚并称。“风”率性而言,不加雕饰,“骚”神山仙界,奇响瑰词。“风”朴实、幽闲,“骚”华丽、苍翠。  相似文献   

9.
台湾统一比港澳回归有更多的不利因素,国际方面主要表现在台湾问题存在较强的冷战思维和较大的国际阻力,岛内方面表现在台湾民众的“统一”心情,不如港澳民众的“回归”愿望更强烈。解决台湾统一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加快发展中国自身实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区别对待国际各种不利因素。充分利用两岸共同历史化和民族血缘关系;采取“扩大放小”的方针处理台湾岛内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在年轻人中,“辣奢族”悄然崛起,这个词也频频在报纸、期刊、网络等媒体中出现,本文从词义、产生并流行的原因、发展和变化等方面对“辣奢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南宋格律词派代表姜白石主要以“清空”词风著称于世,但其“骚雅”风格亦为所提倡。本文主要从“对国家兴亡的关爱”、“抑郁不得志之情”、“倏忽人生的忧患”等三个方面对其作品的“骚”意进行深入具体地分析,以期弄清姜白石在提升词学地位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X门”大量涌现在新闻报导,特别是新闻标题中。“门”族词的内部构成又可细分为核心构成、后置附加语、前置修饰语等三个层次;其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意义由专指各种“丑闻”扩大到“风波”、“事故”等;其动词搭配日趋丰富,其中双关修辞大量应用。“门”族词在新闻标题中大量出现的原因主要有语内因素和语外因素。  相似文献   

13.
“士不遇”是汉人屈骚解读的突出主题。汉代的仿骚、悼骚作品往往通过对屈原经历遭际、思想行为的演绎和选择、议论和评价,突显出屈原怀才不遇的命运悲剧;流波所及,文坛上出现了大批以“士不遇”为主题的散文和赋。共同汇成了汉代文坛“士不遇”的洪流强音。“士不遇”悲情既是屈骚所固有的情感内容,也是汉代士人对自己乃至千古士人悲剧命运的思考结果与屈骚悲情共鸣所撞击出的耀眼火花。经汉人的屈骚解读,第一次把“士不遇”主题彰显于汉代文坛而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自此,在中国文学史上“士不遇”主题的重要地位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和认识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语言的革新,而汉语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成分就是词汇。新词语作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已经逐步被接受,而“裸X”族词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例。文章试从邢福义先生“小三角”理论中语值验察这一角度,对“裸”族词的语用价值进行考察,分析“裸”族词的语境值和修辞值,并通过与“被XX”族词的比较。更深刻地揭示“裸”族词的构词特点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低头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流行词.它主要指那些在走路、乘坐交通工具、吃饭等过程中低头看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一群人,随着低头族出现低龄化。各类安全隐患也在剧增。  相似文献   

16.
《高丽史》一书中,“中国”一词共出现129次,在考察“中国”一词含义的基础上.得出高丽人“中国观”的两个特点,即以汉族建立的政权为正统,称为“中国”;同时称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为“中国”。并分析形成高丽人这一“中国观”的原因及高丽人使用“中国”一词的依据。同时,高丽人将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称为“中国”,反映出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7.
也说“秀”     
尚红 《现代语文》2002,(11):54-55
《语文月刊》2001年第3期上刊登的李瑞河先生的《说“秀”》一文,认为时下流行的“时装秀”、“脱口秀”中的“秀”字是增强了构词能力的词素,“大凡优异杰出者都可以‘秀’称之”,“‘秀’已是具有美学意义的评判标准”。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尚有需要说明之处。时下,“秀”字活跃于许多时尚的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以及网络用语中。同许多流行语一样,“秀”也是从港台传来的词。该词源自英语中的“show”。在《郎文英汉双解词典》中“show”有两个词条,作名词时表示“表演、演出、节目;展览;显示、展示;某种品性的流露”…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词族的角度对吴方言中以“吃”作为构成成分的词语,即“吃”字的同素词族进行了考察与描写,并通过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归蚋出这个词族在词义引申、词法和词义的理据性方面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以“清空”“骚雅”论词,是南宋张炎提出的著名词学观点,他们在南宋中后期把词与诗进一步融合,建立了一种新的词学审美理想和词学批评标准。曹溶、朱彝尊等人更是以“清空”为旗帜建立浙西词派。姜夔、张炎等“清空”词人能自树一帜,浙西词派能主盟词坛近二百年,是融会“清空”与“寄托”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当下,越来越多的“裸”族词正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本文从“裸”族词变化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内部原因主要包括“裸”字构词能力的增强和义项的变化发展,其中构词能力的增强包括由不能单用到可以单用和所构成的合成词的类型增多;义项的变化发展指“裸”的义项由一项分化为多项;外部原因包括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