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雨锦 《教学与管理》2006,(11):143-144
家庭教育(Home Education)是最古老的教育形式之一.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家庭教育不仅没有消逝,而且通过新的组织形式--家庭学校(Home Schools)焕发出勃勃生机.在美国基础教育阶段,家庭学校的参与者逐步增多,地位日益提高,引起了教育界乃至整个美国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2.
家庭既是人类社会最基层的组织,也是人类实现发展的最小单位。人类有家庭,动物没有家庭;人类可以有几代同类一起生活;动物只能在幼小阶段跟随母亲,长大就独立自主,互不相干了。所以,可以说家庭乃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开端。先有家庭教育后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功能以前不会、将来更不会被学校教育削弱和替代。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阿苏 《青年教师》2007,(11):54-56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家庭,家庭教育便也随之产生。这种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状况如何,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对父母天生有着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大众初等教育的天然场所,家庭教育是英国非正式教育的重要形式,在英国教育发展进程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16-18世纪社会发展对家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促使家庭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新的变化.由于社会和家庭对成员文化教养的需求不断增加与家庭提供教育的条件有限之间的矛盾,催生了英国近代初等学校教育,进而推动了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试论家庭教育的内涵、特点和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家庭教育的内涵家庭教育是历史的产物。它与其它教育形态一样,受着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及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但它更受着家长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制约。家庭教育比之其它教育形态更具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家长可以比较自由随意地进行教育。家庭教育总是有意无意受到家长的家庭观和子女观的左右和影响。家庭观是人们关于家庭构成、家庭生活、家庭成员的行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曾出现过三种不同的家庭观:(1)扩大家庭主义的家庭观念,这种家庭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化时代,社会互动成为家庭教育投入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检验了家庭层面线上和线下社会互动对家庭教育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线上和线下社会互动均显著提升了家庭教育投入.以职业阶层为调节变量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职业阶层家庭的社会互动对家庭教育投入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线上和线下社会互动对家庭教育投入的影响随着职业阶层的上升而显著降低.为此,要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重视线上、线下社会互动对不同家庭教育投入的影响,加强正向教育信息在线上和线下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居民家庭教育投入行为趋向理性.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滞后已经影响了我国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发展现状及其成因,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层面,提出科学发展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建议.认为要实现农村家庭教育的科学发展,首要的是要加速发展农村经济,建树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社会、学校、家庭应形成合力,共同创建农村家庭教育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永久的、天然的教育摇篮。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家庭教育,为儿童少年良好品德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个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一、家庭和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所建立起来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生活的一种组织形式。家庭教育是家庭的基本职能之一。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进行种族的繁衍,进行劳动力的再生产,父母不但要生养子女,更重要的是教育子女。通过教育使  相似文献   

9.
随着家庭教育愈发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许多父母对于家庭教育却愈发焦虑,家庭教育出现异化现象.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家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回归生活教育.家庭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丰富多彩,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因此本文重新审视和反思家庭教育的生活本质,倡导将注重家庭关系、家务劳动、家庭文化、家庭闲暇...  相似文献   

10.
《陕西教育》2005,(3):61-61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个家庭的责任。家庭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创办家长学校是全面提高家长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