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山海经》中不仅有关于日本的最早记录,而且很早就传入日本。《风土记》与《山海经》的诸多相似表明,《风土记》的编纂者看过《山海经》并以《山海经》为参考文献。平城京遗址出土了含有疑似"山海经"字样的木简,下之西遗址出土了绘有《山海经》内容的绘画板,"中山神社"之名据说起源于《中山经》,这一系列线索表明,《山海经》在奈良时代或者更早时期就传入日本。  相似文献   

2.
武汉图书馆张华同志以他的大作《山海经,五藏山经图》来让我写一篇序,这是非常高兴的事。由于我在退休的前后,曾应英国的中国科学史大师李约瑟教授的邀约,撰写《中国动物学史》,其中涉及《山海经》的动物知识,经十年艰难研读,才  相似文献   

3.
历代学者在讨论《山海经》及"山海经图"时,鲜有留意经中所提及的,与图像密切相关的艺术符号性表征——色彩。在《山海经》文本中被广泛记述的色彩,因其状貌写形的功能,不仅是理解文意的关键,同时,依据"文图关系"的预设,也是探究"山海经图"的要素。《山海经》中的色彩描写,以及各色之间的关系表明,文字叙述具有鲜明的建构性和时代过渡性特征。这些特征也应在已佚"山海经图"中有所体现。另外,《山海经》色彩描述的一致性也说明了古人将《山志》与《海经》相合之深意。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山海经》不仅成为了文人士大夫眼中的"小说",而且逐渐成为市井集市上的通俗热销商品。这一转变既受到了明万历朝以来商业出版迅猛发展的影响,又与市井之徒的休闲娱乐息息相关。被书商们从书中提取出来的"山海怪物"与"海外臝虫",越来越多地以图画的直观形式出版为《山海经图》、日用类书等通俗读物,充斥于市场。这种消费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山海经》接受群体构成的变化,以及不同阶层对《山海经》接受态度的区别。而且随着怪物异人的图像渐渐成为市场的必需品,《山海经》也就从古代经典转变成了象征"新奇"与"怪异"的文化符号。整个《山海经》成为"小说"的历史过程,便是一段文人士大夫笔下未曾记录过的大众文化史。  相似文献   

5.
新书·点评     
《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刘宗迪著,商务印书馆,2006.12《失落的天书》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看了这个书名,读者肯定会想,作者所谓“天书”,旨在点明《山海  相似文献   

6.
从《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等早期典籍涉及《山海经》的内容和引用程度可以推论出《山海经》成书的过程。《山经》与《荒经》成书于《吕氏春秋》之前,而《海内四经》、《海外四经》成书于《吕氏春秋》之后,《淮南子》之前。  相似文献   

7.
路佳煜 《视听》2022,(5):135-137
古往今来,《山海经》中的异兽元素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如今,这些元素不仅在影视剧中,而且在新媒体平台也有着广泛的传播.自媒体美妆账号"嘉了个玲"制作的《山海经》系列原创视频在网络上受到观众的喜爱.该系列原创视频的主题回归《山海经》作品本身,并通过当下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展了其传播空间.《山海经》元素在当下的传播需要更加多...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人,年轻时虽然浏览过晋人的《山海经图赞》,明人的《山海经补注》和清人的《山海经笺疏》等等,但都没有深入钻研,因此过目即忘。最近张华同志送来他的大作《山海经·五藏山经图译》,使我能够重温此书,拜读以后,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9.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著录《山海经》二十一卷,这与当时中国流行的两个《山海经》版本之二十三卷本的卷数不合,其原因当是由著录者在著录此书时,所依据的底本不完整,或是由于其疏忽而致。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语:陈寅恪为《敦煌劫余录》作序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这句话原本是针对敦煌学的兴起而发,但是也适用于《山海经》研究领域。新文化运动以来,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人文学科研究面临的第一大问题。怎样理解《山海经》及其体现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念,无疑居于《山海经》研究的核心位置。《山海经》这部书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地理志(也有学者称之为"幻想地理志""神话政治地理学"或"博物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