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枝词原名竹枝,又名竹枝歌,竹枝曲,是一种在土家族的先民巴人中传唱的民歌,鄂西与川东一带是它的发源地。这种古老的民歌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并与音乐舞蹈相结合。演唱时手执竹枝或花枝;或在歌词中插入“竹枝”、“女儿”等衬字。由于它植根民间。源于生活,并且密切联系实际,因此受到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2.
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楚天都市报》组织了九名记者采访编写,在今年7月6日。推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武汉大会战回望特刊》,一共有16版。总的来说:立意是好的。成绩也是主要的。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局部内容的表述,尚未达到尽善。例如: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刚读完《明万历汉阳府志校注》。这两天又在看《百姓看武汉》丛书中的《百姓回忆》和《百姓发现》。在连续享受文化盛宴之后,感想颇多。  相似文献   
4.
徐明庭 《图书馆论丛》2009,(3):61-64,41
1985年6月,《木兰山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成立,两年后停止工作。2008年年底,成立《木兰山志》编写组。2009年6月上旬,我就看到了16开本。厚达四五百页,图文并茂的《木兰山志》征求意见稿。时间这么短,工作效率这样高。在武汉市的修志队伍中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5.
前几天,康主任光临寒舍,要我来和大家讲一讲怎样编写武汉市公安史志大事记。这两年我虽然一直在为同志们跟踪服务,但是对于公安系统的业务,我仍然是个外行。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因此我只能从编史修志的角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今天的天气是和风细雨.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蒋锡武和江东主编的《艺坛》第三卷,得到王元化的赞助,改交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更加扩大了在海内外的影响。承蒙编者厚爱,赠我一册。同时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我针对书中的重点文章《武汉京剧史话》写一篇评论。这个任务我确实没有能力完成,但是又不能向编者交白卷,只好避重就轻,谈一点读后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1980年,武汉市和全国各地一样,开展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地名普查。在地名普查成果的基础上,数易其稿,于1990年出版了《武汉地名志》。这是一部凝结着数以千计的地名普查工作人员的心力,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协助而完成的第一部关于武汉地名的大型工具书。由于它具有多方面的实用和参考价值,被看作是武汉地名的权威著述,受到好评。  相似文献   
8.
2004年4月的一天上午。上海电视台的编导宋继昌率领《那个年代——去大后方》专题系列片摄制组,到武汉图书馆找我。当我在看他递过来的名片时,他开门见山就说:“我们想请你谈谈,1938年武汉地区的人口疏散和工厂、学校、政府机关的内迁情况。”由于他们事先没有联系,我毫无准备。于是我婉言解释。请他们第二天上午再来。  相似文献   
9.
有位青年读者在读了《武汉春秋》试刊号发表的《北伐军进攻武汉》(以下简称《北伐》)以后,以大惑不解的态度向我提出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每个人都有密切关系。不论是谁,从出生之日起,不管是否有乳名或正式名字。首先就有了姓。姓氏是人作为某个家族成员和作为社会一员的首要的识别符号。很难设想,假如每个人都没有“姓”,那样的日子怎么过?姓氏文化一称姓氏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包括姓氏的起源、演变、迁徙、析支与分布,还有郡望和杰出人物等等。说来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