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形成。怎样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过程并通过积极自主的实践活动来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呢?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让学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经历阅读过程。先从读、思、议、品、评中进入阅读情境,再以独特的感受、全新的体验、鲜活的认识从阅读情境中走出来,从而使学生真正拥有促进自己生动活泼发展的阅读过程。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习语文,就要学会阅读。初中生一般阅读能力的训练培养宜按“感知——理解——揣摩”三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形成。怎样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过程并通过积极自主的实践活动来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呢?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  相似文献   

4.
官进 《青海教育》2009,(4):33-34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其显著的特点,它既是低年级阅读目标的巩固和深化,又是实现高年级阅读目标的铺垫和过渡。因此,“瞻前顾后,正确引导,把握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新的思路和突出特点。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中年级的阅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根据这一目标和它的突出特点,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必须明确三个侧重点: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课外拓展积累。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初中语文教学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捉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测试是小学语文毕业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立阅读的方式,检测学生综合运用阅读知识的水平,考察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幼儿期语言及各方面发展的有效手段,而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针对阅读材料、情感教育、阅读指导、家园合作四方面来阐述了如何提高小班幼儿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海波 《考试周刊》2013,(86):38-38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积极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阅读能力”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上述要求是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的总要求,即总目标。要达成这一总目标,自然要有一个复杂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形成。怎样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过程并通过积极自主的实践活动来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呢?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对阅读欣赏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通过四五年的语学习。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作品的基本能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提出了总目标,即“具备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点的提出无疑指出了阅读的教学方向,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阅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文化,形成独立思想,丰富个人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阅读教学的目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由此可见,自主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自主阅读是相对于被动阅读而言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怎样完成这一目标,我们要从培养起始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抓起。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由此可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头戏。课内阅读文本,我们要高度重视;相关课外阅读文本我们也要认真研究。因为课内阅读范围小、变化少,反映不出学生阅读能力,而最能体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唯有对课外阅读文本的独立把握与独特感悟。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明确其中真义,生发自己的的独特醒悟,相信不少的老师一直在为此不懈努力。其实,我觉得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有规律可循的,特别是说明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其规律尤其明显。现罄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初中生阅读方面有如下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阅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更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一、何为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18.
林鸿举 《甘肃教育》2014,(13):46-46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也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基本功。中学阶段的阅读训练,对青少年语言与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思想和性格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来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2014,(Z1):3
正"主题阅读课题"通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全国已有500多所实验校在进行主题阅读子课题的实验。其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注重学生语言积淀、情感体验及良好语感的形成,并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和对阅读主题的把握能力,帮助学生有思考地读书,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中考语文分值的提高,试卷中的主观题目越来越多,对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理解题已经成为中考试题中的重头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现代文阅读可分课内阅读和课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