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王帆 《历史教学》2006,14(10):17-22
在二次台海危机中,美台联盟关系实际上陷入了合作困境,一方面由于联盟的约束力,美国不得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美国又不希望台湾的自行其是将美国拖入更大的风险.因此,美国对台湾采取了既扶持又抑制的做法,并采取各种手段将自身风险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2.
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但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之间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纵观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我们总可以发现美国人的身影,美国为了自身的战略利益,不断违反中美公报中的有关规定,插手台湾事务,甚至利用台独分子破坏中国统一大业。进入新世纪,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仍未放弃“帝国情怀”,这就决定了中美将会在台湾问题上继续斗争,而中国一定会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3.
冈崎久彦的台湾分离论系日本右翼知识精英形形色色既详细又具体的分裂中国方案之一,集中暴露出重新染指台湾的企图。冈崎通过渲染两岸统一将使美国的影响力衰退等所谓严重后果,处心积虑游说美国政府深度介入台海事务;通过虚构两岸统一将导致日本西南航线被封锁和东南亚大市场丧失等所谓最坏事态,不遗余力敦促日本政府采取配合美国行动的干预政策;通过别有用心兜售率先承认台湾独立(上策)、率先成为台湾加入联合国的提案国(中策)、维持现状(下策)等所谓台湾三策,千方百计诱使中国吞下台独苦果。在台独势力与日本右翼势力内外勾结的新形势下,就日本国内的分裂中国研究动向予以密切关注和跟踪研究,当属必要。  相似文献   

4.
台湾问题一直是影响乃至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核心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首先是以中美关系的状况作为其考量依据的。然而,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又有着对整个远东战略格局的通盘考虑。鉴于此,本文将战后初期的美国对台政策置于其更高的远东战略的框架下来进行思考,以探讨台湾在美国远东战略规划中的重要价值,以及美国远东整体战略部署对其台湾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校联盟是高等教育理念转化为高等教育实践的重要手段。从高校联盟的演变看美国走上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轨迹,可以得出美国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高等教育之巅与美国高校适应外部环境的"自觉性"有密切的联系。高等教育理念影响美国高校的行为选择,高校采用联盟手段来解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以及扩大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高校联盟在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形成的各个阶段中均不同程度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要由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理应重视高校联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日本和美国在冷战结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双方的同盟关系。双方加强同盟既有遏制朝鲜、插手台湾问题的共同战略目标,又有各自国家的利益考量。日本主要动机在于“借船出海”,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美国的目的是做“离岸平衡手”,以减少维持全球霸主地位的成本。日美强化同盟关系将对东亚地区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7.
2004年3月20日即将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是当前台湾政局发展的主轴,也是岛内各种矛盾斗争的焦点。选举结果不仅关系到今后台湾政局的发展及各派政治势力的兴衰,还将对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研究和观察台湾问题,一般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岛内因素;二是祖国大陆因素;三是美国因素。 一、当前的岛内政局 当前台湾政坛分为两大板块,一个板块是在野的“泛蓝”阵营,即国亲联盟和依附在国亲联盟的阵营当中的新党。另外一个板块是执政的“泛绿”阵营,即民进党和李登辉辞去国民党主席之后另立的台联党。台联党的台独色彩最浓,被…  相似文献   

8.
企业主导型产学研联盟中,容易出现企业与科研院所签订研发合同,而科研院所又将合同项目委托高校运作这类双层委托代理行为。运用双层委托代理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行为增加了产学研联盟的关系风险和交易成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加以避免。本文通过对产学研联盟行为构建委托代理模型的讨论,理清关系失衡形成的机理,进而对企业主导型产学研联盟的构建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国介入台湾问题,最根本原因是其国家利益。冷战时期,出于抗衡、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美国出兵台湾海峡阻挠中国解放台湾,开始介入台湾问题。冷战结束后,为实施其全球霸权战略,遏制中国发展,美国强化对台湾问题的介入,阻挠中国的强大和统一。但中华民族之根本利益和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客观要求,使统一问题不能久拖不决。美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政策潜伏着风险。美国的国家利益要求其谨慎处理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企业主导型产学研联盟中,容易出现企业与科研院所签订研发合同,而科研院所又将合同项目委托高校运作这类双层委托代理行为.运用双层委托代理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行为增加了产学研联盟的关系风险和交易成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加以避免.本文通过对产学研联盟行为构建委托代理模型的讨论,理清关系失衡形成的机理,进而对企业主导型产学研联盟的构建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台湾的现状表明其要继续走“台独”道路。中国政府对此绝对不会坐视不管,提出要早日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则从自己的战略利益出发在两岸之间玩平衡游戏,但这只能应付一时,不能应付长久。  相似文献   

12.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围绕台湾问题,中美两国的关系从五六十年代的敌视对抗,走到七八十年代的缓和合作,九十年代再次跌入低谷。台湾问题成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也是中美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仍未实现关系完全正常化的根本症结所在。推进两岸关系恰恰是打破“两国三方”博弈僵局的关键所在,中国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3.
"台湾"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重要议题。笔者从话语模糊性的角度着重分析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及《与台湾关系法》等美国对台政策的重要依据及原则。通过对中英版本的对比及解读可以看出,双方的分歧并非措辞的原因,而在于原则及立场的不同。笔者以此为出发点,希望借此探求美国模糊性话语背后的动因、根本目的及其对双方战略博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祖国统一原本是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内部事务,但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势力的干涉,台湾问题日益复杂化,冷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这必然引起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作为美国全球战略尤其是东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台关系不仅没有因冷战的结束而下降,反而不断得到提升,成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晴雨表”。美国之所以在冷战后不断加大对台湾问题的介入力度,根本原因之一是台湾作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牌”,在冷战后美国对华关系中有着深刻的地缘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中国国家的核心利益.中美建交三十多年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表现出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使得中美关系变得扑朔迷离.理性分析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取向,不仅有助于正确认识中美之间的矛盾分歧,更有助于解决我国统一所面临的困境.从均势思维、实用主义手法和现实利益考量等角度入手,研究得出美国的国家利...  相似文献   

16.
港台资本共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充分利用自身具有的“山、海、侨、特”的优势,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以著名侨乡为代表的部分沿海县市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大量吸收港台资本、开展同港台企业的紧密合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提出为港台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进一步发挥港台资本的作用和潜力,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长期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台经济关系显而易见不是纯粹的经济关系,它始终是美台战略、政治关系的一个方面,具有十分复杂的政治、经济意义。美台经济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美台经济关系由冷战时期台湾对美国的单向深度依赖,逐渐减轻为不对称的互赖关系。冷战后,在两岸经贸关系迅猛发展的同时,表面上呈现两岸经贸关系取代美台经济关系的趋势,特别是美台间的双边直接贸易关系也确实较冷战期间减弱,但大陆、美国与台湾经济的三角关系的形成,使得美台经济关系实质上并未受到太深影响,台湾对美国市场仍然深度依赖,只是在形式上与较冷战期间相较而更加迂回曲折。  相似文献   

18.
台港学是中华整体学图谱中的学,是中华化框架内的同质学,具有相同的血缘与遗传。但另一方面,无论是地理环境、语言风俗,还是性格特征和化心理,两岸三地的学都有自己不同的内在气质和外在特征。中华学的整体性,已经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一直是台湾问题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在政治上表现为注重发展美台实质关系,支持台湾“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经济上密切合作,以经促政,以台制华;军事上强调对台安全承诺;扩大对台军售。虽然今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干预台湾问题的可能性在增加,但受中国因素,国际环境因素等的制约,其影响也将在某种程度上受限,美台关系在一定时间内不会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0.
台湾“华语文教学”始于1956年,台湾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使其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其发展经历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高校和民间学术社团为主的零散发展时期;一是官方主导下的正规化发展时期。虽然目前大陆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较台湾“华语文教学”具有相对优势,但二者的竞争局面也逐渐形成。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盲目乐观将导致我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同样,台湾方面的经验和特色也为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