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把语文教学第一、二、三课时分别说成是山脚、山腰和山顶。的确,只有以山脚为起点,脚踏实地,才能逐级登上山腰直至山顶,而语文课上,只有扎扎实实地上好第一课时,才能为后面的精读课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留心第一课时,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许多教师都认为山脚没有风光,第一课时挖掘不出亮点,不容易出彩。大凡公开课、比武课没人选上第一课时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只要教师在题眼、文眼两方面下足工夫,第一课时还是有精彩可挖的。  相似文献   

4.
有专家说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许多教师都认为作为阅读教学“万里长征第一步”的山脚没有绚丽的风光,第一课时挖掘不出亮点,不太容易出彩。大凡公开课、比武课没人选上第一课时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其实如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所说:“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笔者以为只要教师在题眼、文眼两方面下足功夫,第一课时还是有“潜彩”可挖的。  相似文献   

5.
有专家说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许多教师都认为作为阅读教学"万里长征第一步"的山脚没有绚丽的风光,第一课时挖掘不出亮点,不太容易出彩.大凡公开课、比武课没人选上第一课时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其实如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所说:"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笔者以为只要教师在题眼、文眼两方面下足功夫,第一课时还是有"潜彩"可挖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留心第一课时,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教第一课时。原因是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精彩。总之,第一课时被忽视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留心第一课时,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教第一课时.原因是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精彩.总之,第一课时被忽视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8.
爬山     
“五一”黄金周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倩倩去爬山,从山脚到山腰有3条路,从山腰到山顶有4条路。小朋友,你知道倩倩他们从山脚到山顶一共有几种不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许多教师都认为山脚没有风光,第一课时挖掘不出亮点,不容易出彩。大凡公开课、比武课没人选上第一课时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只要教师在题眼、文眼两方面下足工夫,第一课时还是有精彩可挖的。张目——究题眼。题眼,即题目的重点词。众所周知,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内容;有的点明文章的主旨;有的揭示文章的线索……毫无疑问,教师巧造势,妙设计,让学生在课始解题:初读、体会、质疑、猜测、品读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阅读欲。如我在讲授《特殊的葬礼》一课时,我揭题…  相似文献   

10.
近日,我利用校本培训时间重温了新课标,感触颇深.现就课标中阐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理念,结合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困惑: 工作以来,只要稍稍聚焦一下阅读教学,就会发现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各类竞赛课、展示课,甚至名师的观摩课都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但凡语文教师都特别青睐第二课时.有人把语文教学第一、二、三课时分别说成是山脚、山腰和山顶.而语文课上,只有扎扎实实地上好第一课时,才能为后面的精读课文奠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课时堪称阅读教学的"山脚".但因为是"山脚",它关注的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学环节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传统的第一课时有以下几个步骤:审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划分段落等。传统的第一课时教学的结果往往过于单调,对于教师而言,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任全部放在第二、第三课时讲解有点困难,学生也早就对这样枯燥乏味的方式了如指掌都,毫无  相似文献   

12.
调查发现隆中山有野生观赏树木62种,分属37科56属,主要分布于蔷薇科(8种)、木兰科(5种)、柏科(5种)、豆科(4种)、杉科(4种),并在隆中山发现有国家珍稀树种银杏和珙桐、刺楸等分布.此外,还就隆中山山顶、山腰、山脚野生观赏树木优势种进行了调查鉴定:山顶以马尾松居多;山腰的优势树种为麻栎和马尾松,山脚则是香樟和麻栎.  相似文献   

13.
竹的海     
家乡总是竹影斑驳,青葱一片,“偶有游鱼过墨溪,常有蝴蝶戏碧叶”.竹林漫无边际,四周青山环抱,湖水清澈如镜,云雾在山峦间缭绕. 早晨的第一缕阳光铺洒在竹叶间,吹散了朦胧的薄雾,周围松竹葱翠,生机盎然.站在小山顶眺望,远方云层如梦似幻,吞噬了婆娑的绿,巍峨高山露出浓绿一角,恍若在眼前. 竹海从小山顶到大山的山腰有一条长长的缆车线,荡在两山之间,宛若在蓝天划过一条优美的弧线.向下俯视,是高不可测的万丈深渊,又见云气弥漫,升腾,缭绕,似梦似幻.山脚、山腰、山间、山顶,全被竹子的绿渲染.有浓有淡,有勾有描,有泼有洒,如同一幅天幕间的山水画.  相似文献   

14.
人生三态     
人生有三态,悲观、乐观与达观。 人生态度不同,眼中的世界自然也不同—— 悲观的人在山脚看世界,看到幽冥小径; 乐观的人在山腰看世界,看到柳暗花明; 达观的人在山顶看世界,看到天广地阔。 悲观的人说:人生像一杯苦酒,清浊均苦涩。  相似文献   

15.
机器人大赛     
我在电视里,看到了一个全国性的机器人大赛的信息,不禁兴奋不已。参加比赛的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大一队、中国科大二队、中国电子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2所大学。这次机器人大赛的主题是“抢攀珠峰”,口号是“让思维沸腾起来,让想像行动起来”!比赛规则是:一场比赛由两支队伍参加,分别派手动机器人和自动机器人向管子里投球,山顶管子得4分,山腰管子得2分,山脚管子得1分,凡其中一队球排成斜行就登顶成功,获得全场比赛的胜利。手动机器人不得进入山顶区域,只能向山脚管子投球。如双…  相似文献   

16.
孙双金有个形象的比喻:“一堂好课就像登山.登山的乐趣在过程中,虽然登山艰辛.但乐在其中。课堂上我们要让孩子们经历‘山脚-山腰-山顶’的过程.引领孩子们登上思维的高山、情感的高山,带着孩子们从山脚一步步向上攀登.让孩子们的眼界变得开阔.情感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丹巴藏寨位于四川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旁,是巴颜喀拉山脉、邛崃山脉等汇聚的地方。这里山峦连绵起伏,湖泊星罗棋布,森林无边无际,当地藏民族把这种特征概括为"山顶积雪皑皑,山腰树林葱葱,山脚海子粼粼",是一个深藏于横断山脉中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8.
弯路人生     
正周末与朋友一起去城郊爬山。那是一座不太高的山,但十分陡峭。去山顶有两条道,一条是盘山公路,从山脚蜿蜒到山顶:另一条是笔直的云梯,仅有盘山公路四分之一的路程。朋友走盘山公路,我走云梯,我们约定在山顶会合。我暗暗埋怨朋友犯傻,有近道不走,偏要绕弯路。沿着云梯,我一阶一阶地向山顶赶去,一路上,两旁除了杂草就是参天大树,遮住了天空。路很直,不一会儿就爬上了山顶。我心想,朋友肯定还在山腰慢慢前行,于是自己坐在山顶的凉亭里休息。半个小时后,朋友不急不缓地上来了,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位不相  相似文献   

19.
大鸿寨是许昌市一处具有山地生态特色的综合性景区,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水体资源和生物资源。以ASEB需求层次和栅格分析方法考察可知,其具有较大的生态旅游开发价值和潜力。大鸿寨应当建立山地生态立体三维开发模式,分山脚体验区、山腰娱乐区、山顶休闲区进行梯层开发,并建设贯穿游程的生态廊道加以联系。  相似文献   

20.
山上山下     
为了观赏远处的风景,我们从山脚爬到了山顶。 为了融入生活的真实,我们从山顶回到了山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