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一期我们提到:档案行业的实质是信息产业,那么,档案资源建设也可以形成一个产业。档案资源建设的程度虽然滞后于谷歌百度,但档案资源建设与谷歌百度做的事情、用的技术其实非常相似。对照谷歌百度的发展进程,我们乐观估计,档案资源建设产业规模每年可达百亿以上,一个"大信产"时代即将到来,档案信息资源产业链的不同角色即将出现。档案是结果,档案是任何事情的闭环,有档案做事才圆满。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是让事情圆满、画个句号。为迎接"大信产"时代的到来,我们档案人员该做点什么呢?收好!管好!用好!就是我们的职责。管,应该说目前我们档案行业都做得比较好,而收好、用好则是整个行业最欠缺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这一行,什么是最有意义最值得不懈追求的呢?我们以为是作品,是出一些"有影响""放得住"的东西. 在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摄影史上,有一个人物,他的作品--关于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关于白求恩,关于鲁迅,关于周恩来,关于抗日军民的许多照片,影响巨大,成了历史的珍品,使人们感到震撼,使人们难以忘怀,使人们把他的名字与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相联!他,就是沙飞.  相似文献   

3.
“江湖夜雨十年灯,春风桃李一杯酒”,转眼间从事档案工作都快十年了,人们常说:“外面的世界很精采”,现在的青年人,能够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干上10年的大概越来越少了,更何况在相对闭塞、枯燥的档案工作岗位上了!我自己也常常在思考这一问题,究竟是什么东西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是那深不可测的历史海洋?是那淡泊宁静的工作环境?抑或是档案工作者身上那种“人到无求品自高”的职业气质?或许都有吧!  相似文献   

4.
通常人们喜欢把档案比喻成"历史文明之母"、"文化之母",意即档案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当档案馆被人们尊奉为这样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来源的基地时,靠什么提供信息开发的持续性?靠什么续写人类记忆窗口的辉煌与光荣?在信息主宰社会前进方向的时代,传统的档案征集方式已经软肋尽显,档案部门不可回避地要面对如何开辟第二资源战场的困惑,因此,城市记忆成为档案部门必然的现实抉择.下面,笔者结合本溪地区5年来开展城市记忆的实践做法,就城市记忆开发目标的实现途径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蓉 《浙江档案》2004,(9):18-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领导的决策、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人们的消费趋向,都是由市场引导的.那么,市场靠什么来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呢?靠信息!而档案信息是诸多信息中内容最丰富、涉及面最广、准确性最强、目的最明确的信息.如何进一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是档案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6.
档人忧天录     
杞人走在街上 ,担心天突然会掉下来 ,忧心忡忡 ,贻为笑话。我安居室中 ,信手翻阅一本刊物 ,其中有论及殷墟甲骨不是档案的一篇文章。读着读着 ,浮想联翩 ,蓦地也产生了一种忧虑 :那些玩意儿是不是档案且不管它 ,但它毕竟是前人的文化遗物 ,可以让今天的考古学家怀着敬畏的心情 ,俯身跪地 ,操铲执刷 ,小心翼翼地掘地以求 ,然后苦苦钻研 ,青丝变成白霜 ,写出几部砖头厚的专著来 ,让人们争论不休地吵吵着去读。那么 ,我们的后人呢 ,他们在几千年之后挖什么 ?还挖我们尚未挖尽的我们先人的遗物吗 ?我们这个时代留给后人去挖的东西是什么呢 ?有这…  相似文献   

7.
人类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这是一个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方兴未艾的时代。这场以技术进步为手段、以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变革,对人类的社会、生活、理念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同样对与信息密切相关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挑战、新需要、新问题,改变是必 然的。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档案工作者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些问题:信息革命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信息时代档案职业的根基是什么?为了档案工作的未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对于这些全球档案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2002年年会给了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一、美…  相似文献   

8.
M·斯威夫特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的主题报告中说:"作为档案工作者,信息是我们工作的基本要素,是我们的职业。如果我们正处在影响我们职业的革命中,那么我们最好了解它对我们专业的含义。"信息社会的档案工作应何去何从?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全球档案工作者都在苦苦思索着:"我们应该如何转变?我们必须做些什么?"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SAA)2004年年会正是围绕着"信息社会的档案工作"这一主题展开的,对信息社会中档案工作的传统理论原则进行了新的诠释,对其新领域、新技术、新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质性探索。"一叶知秋",让我们以此次年会为切入点,寻求来自国外同行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新闻最具标志性的特性是什么?换言之,我们一看就知它是新闻而不是别的东西,那种新闻的标志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现场.我自己阅读中外新闻史,觉得对于新闻动力系统的描述有很多种,但一直隐含着一条线索未被足够认真地总结,它就是:新闻现场.CNN靠什么起家?第一次海湾战争的直播!传统媒体时代,战地记者是最能够产生媒体英雄的,这在于他们最大量地提供了战争现场.我做了20多年记者,还希望能够一直在一线做,我认为记者的起点,就是被丢到一个陌生的现场,比如矿难,比如火灾……不需要多,只要两三次这样的新闻采访,就像记者了.  相似文献   

10.
如今,"档案"一词在社会上是遍地行走, "尘封档案"、"蓝色档案"等等,什么档案都有。在人们眼中,档案是集神秘和权威于一体的东西,轻易看不到,一旦找到或拿出,便可以一纸定乾坤,谁也不必争,白纸黑字,明摆着。谈论档案早已不是档案界业内的热闹,甚至于利用揭秘的档案撰写历史性的文章这方面,从影响和深度上来说,业内的媒体还追不上社会其他媒  相似文献   

11.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使之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服务于社会实现其自身价值.那么什么是档案利用价值?它有什么特点?如何更好地实现其利用价值呢?这是笔者与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档案的利用价值 档案价值是档案与人们对它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马克思指出:"价值是从人们对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事物的关系中产生,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档案价值是档案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是人类的需要对档案自身属性的肯定关系.档案只有通过利用才能体现其价值,所以说档案利用价值就是档案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为人所利用的总和.档案利用率越高,其价值实现的越充分,越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看档案开放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山西档案》2002,(4):18-19
档案利用率低一直是困扰档案部门的老大难问题。我们总是在抱怨:馆藏档案年代久远,远离现实需要;馆藏结构不合理,内容单一,拿什么来吸引读者?可我们又总是在感叹:档案资料是宝藏,只可惜养在深闺人未识,老百姓真缺乏档案意识啊!老百姓真的缺乏档案意识吗?随着社会民主、文明进程的发展,随着档案部门不遗余力的大力宣传,百姓不仅知道查阅、利用档案解决问题,而且还有着可贵的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13.
粗鄙时代     
高雅与粗鄙,面对选择,人们的指向或是同一方向,反省自我;大家的行为或是另一方向。被时代熏习过的人,都难逃粗鄙化的命运。当人人都粗鄙化的时候,这个社会与这个时代就难以找到真正值得留下的东西。著名作家冯骥才近日著文写道:"我们一向自诩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那是古代。而我们今天的文化却正在走向粗鄙化!""一个民族文化的粗鄙带来的问题,不仅是对自身文化的损害,而是影响着民族素质的下降,同时致使人们丧失文化的自尊与自信。而失去这种文化的自尊和自信才是最危险的。"中华文化正在粗鄙化吗?当下的中国人真的很粗鄙吗?  相似文献   

14.
档案在距今3500年前已在我国出现,但"档案"一词的出现和被使用只有300多年历史.那么在"档案"出现之前,人们又是用什么词汇来称呼档案呢,它们之间的社会语言特征又是怎样呢?本文尝试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5.
如果有人问:在新的世纪,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应该说,新世纪最宝贵的财富是社会公众的"注意力".这是因为,如果缺乏社会公众的注意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可能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再优秀的人才也只能成为"埋在土里的金子".我们常说"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但如果缺乏社会公众的"注意力",恐怕再珍贵的档案也是一堆故纸.  相似文献   

16.
档案:在当代文化发展与繁荣中给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社会文化建设,推动当代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是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生存之基.本文重点分析了档案对文化发展与繁荣的推动力,及其档案部门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时代要求.新的时代赋予档案部门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巨大的能力与发展空间,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积极作为,彰显"档案文化力",为当代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加油添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全面实施,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档案事业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法制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档案法制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想了解档案法律法规究竟指的是什么?它赋予了我们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18.
草壮 《今传媒》2007,(8):33-33
北京电视台的一个临时聘用人员,最近用"奇特"的方法为电视观众制作了一种"奇特"的食品:"纸箱馅包子",令人震惊,令人愤怒,令人"难以消化"!然而,不过10天,"纸箱馅包子"就漏馅了:这是一个有意捏造的假新闻!这回,人们更加震惊、更加愤怒、更加"难以消化"!被愚弄了的观众不禁要问:捏造新闻者,你想干什么? 播出者和转播者,你们播出、转播这样的东西想达到什么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王蕾 《档案时空》2007,(10):8-9
每当我提到"兰台"这个美丽的字眼时,不禁想:这个从汉代就出现,几经变迁延续下来的名词现在已演变成为档案馆的雅称,这是一种厚重的历史积淀,人们从那一卷卷发黄的故纸堆中读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明历程;读到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和时代的变迁,为此多少代兰台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今天我们这些档案人,继承了前人留下的这些宝贵遗产,要怎样做才能不辱没"兰台"的称谓,要怎样做才能让我们所从事的档案事业熠熠生辉呢?  相似文献   

20.
<正>朋友们,我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您的钱包里面应该有一样东西,大家猜是什么?钱、人民币、信用卡?好,都是正确的!不过,我这里说的是您的身份证,带有身份证的朋友可以掏出来看一看,您的国籍、姓名、性别还有出生年月,都清楚的写在上面,对吧?我想说,这,就是您的袖珍档案。朋友们,档案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档案是对历史的记录,它承载着一个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中国历史上,档案工作与编史修志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