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淡中求味     
一教师在教学《西门豹》一课时,没有按惯例先提出问题,而是先让学生自由地、仔细地通读课文之后,提出了以下几个平平常常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1.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快不痛快?2.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佩服不佩服?3.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4.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同情?5.课文中有没有什么使你觉得奇怪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美这部分内容,这节课…  相似文献   

3.
《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课文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同时也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我上小学学习本课时,学到的知识如此,我走上三尺讲台十余年,向学生传授课文所表达的内涵,也一直如此。前些日子,我教学本课时,学生的认知出现了“节外生枝”,才让我重新认识了这篇课文,也让我对教学方法又有了新的看法。那是一次公开课,事先没有通知学生教学内容。在教学《穷人》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旨…  相似文献   

4.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  相似文献   

5.
《我最好的老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这篇课文,内容好,有新意,但我总觉得文章的题目起得不够精彩。一方面是题目"俗"了点——学生从上小学到读完高中,不知会有多少语文老师让他们写这个题目呢!另一方面,我总觉得这篇课文有点文题不符。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固定而明确的答案,但是如果这个老师只是让学生明白了一个"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的道理,就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那未免有点太牵强附会了。能不能给课文重新拟个题目呢?于是,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决定和学生一块儿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曾经上了一堂公开课———《落地的红枣不能吃》。这篇课文的内容浅显易懂,教学难点就是要让学生在了解课文背景的基础上,理解落地的红枣为什么不能吃。在写教案的时候,我想:内容如此浅显的课文,如果按常规思路让学生一段段地去理解,实在没有必要。于是,我想到了组织一次辩论赛。辩论的主题是:落地的红枣能不能吃?我把全班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先让学生为辩论赛做准备,反复地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准备好能证明自己一方观点或能反驳对方观点的话。这个准备的过程,其实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地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第七册最后一课《课间十分钟》是一篇阅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据阅读课的教学要求以及这篇课文的特点,教学时我采取精讲精读、读写结合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一、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从整体入手,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让学生初步掌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接着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着重写了哪几项课间活动?并让学生找出写这几项活动的段落。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这样学生很快地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相似文献   

8.
《惊弓之鸟》的故事逻辑性很强,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教材。在教学中,我重点围绕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 更赢为什么能够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2. 课文按怎样的思路安排内容的?3. “惊弓之鸟”这一成语怎样应用?我的做法是:一、通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学生初渎课文以后,我就要求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相似文献   

9.
走近舞台,体验神奇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我的舞台》(学生齐读课题)。这是篇略读课文,老师指导大家用学过的方法自己学习课文。师:读了课题,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生:这舞台在哪里?生:这是个什么样的舞台?生:这个舞台上发生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10.
原先《秦始皇兵马俑》在我眼里只是一篇普通课文,研究军阵也罢,描摹兵俑也好,并没有发现课文有什么感动自己的地方。直到自己要在市属上这篇课文,我才对这篇课文有了新的认识,也从亲身实践中悟出孩子需要的是一种"扎实有效、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两年前,我向二百多位同行上了一堂题为《威尼斯的小艇》的公开课,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清新、隽永的散文,全文篇幅虽短,仅五百字左右,却把小艇勾勒得活灵活现,富有情趣。那么,怎样在一节课内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并体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呢?这就需要在预习上下功夫。如果仅简单地布咒几个预习题,学生一定索然无味。于是我就想,何不让学生动动手呢?我就让学生看书,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找出书中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做一只小艇。这个新颖别致的预习作  相似文献   

1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一篇传统课文,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但从成长的角度选入教材,这还是第一次。这篇课文鲁迅先生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为了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在品读三味书屋生活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三味书屋的生活有趣吗?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极大兴  相似文献   

13.
《月光启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孙友田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初读这篇课文,我便被优美的文字所吸引,被课文所创设的意境感染,觉得这篇课文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来体会到这种美。可在仔细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我又踌躇了:1.这篇课文抓一个什么中心问题才不至于太散?2.在原作《月光母亲》  相似文献   

14.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会读书的人能把厚书读薄,会读文章的人能把文章读成一句话或一个关键词。"我与上述语文课堂教学用语两次邂逅并对之产生兴趣,都与同一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关。第一次是本县的一位名师借我班学生上这一篇课文,我参与听课。开课不久老师便抛出这句话,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5.
<正>自主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预习就是打开自主课堂之门的"金钥匙"。怎样让学生通过预习,成为课堂的主人呢?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共安排了四篇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钱学森》《詹天佑》《鞋匠的儿子》,单元主题是"名人风采"。我让学生在周末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单元整体预习:朗读课文,在文中标出课后的生字词和拼音;通读课文思考: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知道的?若有好词好句,抄写到积累本上。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词。  相似文献   

16.
一位教师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时,针对文中最后的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季爷爷此时会梦到什么呢?好一会儿,学生也没有举手的,经过老师的多次提示  相似文献   

17.
正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这组课文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了解鲁迅先生。教学时,我一改逐篇按字词句段篇教学的传统模式,借鉴"群文阅读"教学法,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两节课的新鲜、轻松阅读中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认识鲁迅先生。课堂由"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哪篇文章体现了他的哪些特点?"这一问题串起。课前,我了解到学生都没有读过鲁迅写的文章和写鲁迅的文章,就先让学生猜想即将认识的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接着用幻灯出示本组教材  相似文献   

18.
教长课文如何既缩短教时又不降低教学要求呢?我教《反对党八股》一课时作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课前预习,课内跳读。长课文如果在课堂上读,时间不够,于是我安排学生在早自习预习,每人读一遍。这篇课文没有什么生字,只有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授完《冰心:巴金这个人……》后,像往常一样问学生: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课文里有没有什么让你质疑的地方?课室还是像往常一样,先是一阵静默,然后大家面面相觑。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小女生举起了右手。我很惊喜,马上让她发表见解。她站起来说:老师,你对这篇课文又有什么质疑呢?  相似文献   

20.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这篇课文要求学生知道什么叫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我在教学时没有要求学生按照课文的定义照读照背,而是从实验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再进行分析概括,从而牢固地掌握这些概念的内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我具体的教法: 师:请同学们按图接好电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