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今天上午语文课学习《峨眉道上》时,出现了一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为了弄清楚“铺路人有没有报酬”的这个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相似文献   

2.
《峨眉道上》是作家玛拉沁夫在游四川峨眉山时写的一篇游记。课本上的《峨眉道上》是原文的节选。在这篇游记中,玛拉沁夫详细地描写了在崎岖陡峭的峨眉山  相似文献   

3.
郭树明 《吉林教育》2006,(12):49-49
《峨眉道上》(人教版第八册)背景:教师先安排学生进行“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再指导“精读”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读”与对话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去体验和感悟,明白事理。  相似文献   

4.
《峨眉道上》记叙了作者在游峨眉山途中的见闻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想,选美了峨眉山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教学本文,使学生感悟“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一句的内涵,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可作以下设计:  相似文献   

5.
新大纲指出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逐步提高自学能力。”新大纲强调了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自读自悟 ,教师则是学生的导航人。我在教学《峨眉道上》时采用“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的教学方法 ,体现了大纲的精神。具体是这样设计的 :一、边读边思 ,拟定板书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像《峨眉道上》这样的文章 ,它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 ,但寓意较为深刻 ,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读 ,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 ,…  相似文献   

6.
多读精讲设疑启思——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辽宁省大连市金彦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的教材包括四篇课文,一则“读写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四篇课文中,讲读课文《古井》和阅读课文《渡船》是旧课文,新选入的是《峨眉道上》和《苦柚》两篇讲读...  相似文献   

7.
黄桂林 《四川教育》2013,(12):42-43
【问题呈现】案例一:阅读《峨眉道卜》,学生初读了解内容后,教者让他们浏览课文,找出重点段落,并说明理南:生:我认为第一自然段是重点,课文题目是《峨眉道上》,而这一段都是写峨眉道的,因此这是重点。师:真是这样吗?(显然教者对此答案并不满意)生:我认为最后一节是重点,课文主要是赞美峨眉道上的铺路人的,赞美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而最后一节就点出了这一点,因此我认为这是重点。师:这是你的看法,其他人呢?(显然教者对此答案还不满意)  相似文献   

8.
《峨眉道上》是著名作家玛拉沁夫的作品。课文写的是作者在峨眉道上看到背石板上山的铺路人及由此引起的感想。本文内容不仅真切感人 ,而且构思巧妙 ,是训练学生“边读边想”、深化理解并使之感知有关写作技法的好教材。下面就本文教学应该把握的有关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点作简要提示。一、让学生感知铺垫与对比的作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的是“我们”攀登又陡又长的梯形石板路 ,感到非常吃力。本段看起来与文章的中心没有什么联系 ,但它却为下文写铺路人作了很好的铺垫 ,埋下了几处伏笔。其中第二、三、四句话是颇有深意的。第二句的“所谓路 ,…  相似文献   

9.
林婕儿 《师道》2004,(2):33-33
已经是第三次教《峨眉道上》这篇章了,前两次教学,我觉得学生并不能心悦诚服地朗读“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这些赞美铺路人的语句。原因是,在学生的心目中,英雄都是轰轰烈烈的.为民族、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而课中的铺路人,他们大多数做铺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语课要学习的是《峨眉道上》。依照惯例,先做猜词游戏。由于有实习老师在,学生们都想好好表现一下自己,不仅把上节课学习的新词全说到了,而且把一些常用短语也加了进来。从孩子们的兴奋程度,我知道这节课肯定又有戏了。我立马进入了“一级战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1.
本册共有课文26篇,其中看图学文2篇,讲读课文17篇,阅读课文7篇;保留了现行教材中的17篇课文,新选了9 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它们是《中国石》、《旅行家树》、《峨眉道上》、《苦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第八本册共有课文26篇,其中看图学文2篇,讲读课文17篇,阅读课文7篇;保留了现行教材中的17篇课文,新选了9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它们是:《中国石》、《旅行家树》、《峨眉道上》、《苦柚》、《电脑“管家”》、《她是我的朋友》、《争吵》、《开演之前》和《全神贯注》。全册课文分为7组,每组之后设基础训练。这册教材在编排上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品词析句体会情感文/罗况萍《峨眉道上》是以记叙为主,间以说明、议论和抒情的散文。作者以赞美的笔调,采用第一人称,向读者倾谈了登峨眉山途中的见闻和由此引起的感想。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大自然教育,强化语感,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一、理清脉...  相似文献   

14.
诚实是黄金     
昨天,学习了第六课《峨眉道上》,要求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今天课前5分钟检查背诵。我想象着只要我一宣布背诵开始,学生们的一双双小手便会举得老高,期待着我点名背诵,然后在我的点评、表扬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诚实是黄金     
昨天,学习了第六课《峨眉道上》,要求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今天课前5分钟检查背诵。我想象着只要我一宣布背诵开始,学生们的一双双小手便会举得老高,期待着我点名背诵,然后在我的点评、表扬下,是一张张自豪和喜悦的笑脸。  相似文献   

16.
诚实是黄金     
昨天,学习了第六课《峨眉道上》,要求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今天课前5分钟检查背诵.我想象着只要我一宣布背诵开始.学生们的一双双小手便会举得老高,期待着我点名背诵,然后在我的点评、表扬下,是一张张自豪和喜悦的笑脸.  相似文献   

17.
录像在语文课堂教学设疑中的五种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录像播放有一定的顺序。利用播放顺序上巧设疑难问题,是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录像的播放顺序向学生提出问题,课堂教学的设置疑问才能恰到好处呢?下面,谈谈录像播放顺序设疑的几种形式。  一、停定播放式。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设疑方式,只需将画面在要提问处停定,然后根据停定的画面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教学《峨眉道上》第一自然段时,在峨眉道险峻的画面停定,教师就可提出问题:峨眉山上的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石阶像一架天梯?“竖”在这里怎样理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样让学生从画面和…  相似文献   

18.
读了《峨眉道上》这篇文章,我被铺路工人那种默默无闻的精神所感动。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的身影,他们一个人负重登山,不叫苦,不叫累,日复一日,年复一日地为游人提供方便、欢乐,让游人在峨眉山玩得开心。是他们把被洪水冲毁的路,又重新铺  相似文献   

19.
《峨眉道上》记叙了作者在游峨眉山途中的见闻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想,赞美了峨眉山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教学本文,使学生感悟“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一句的内涵,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可作以下设计:一、抓山道特点,体会山路的艰险,感悟“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课文开始并没有直接描写铺路人,而是准确生动、富有变化地写了作者旅途中所见的峨眉山道———“险”,可通过以下问题加以引导: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体现峨眉山道特点的词语。2.抓关键词边读边想象,还原画面。3.小组交流,结合重点词句说说你眼中的峨眉山道。此问…  相似文献   

20.
“东道国”是由“东道主”一词演变而来的。据《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春秋时期,秦晋两国攻打郑国,郑国派烛之武劝秦退军。烛之武缒城而出,进见秦穆公说:“(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意思是,秦如果不灭掉郑国,而叫它成为东方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缺少的资材食用由郑来供应,这对秦也没有什么害处。秦穆公从其言撤军。郑在秦的东方,故称东方道上的主人。后来。“东道主”便成了一个固定的名词泛指待客的主人,其方位的含义已不复存在了。如: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一诗中写道:“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