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学习数学,实际上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但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生偏差,所以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并不一定是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处理教材和重组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的迁移.  相似文献   

2.
一、现象:教学设计先行下的数学认知偏差处理 任何认知活动都可能产生认知偏差。就数学课堂这个特定环境而言,在师生对话中产生的认知偏差主要有两种:一是学生在学习中错误地理解了定义、概念、定理等,从而与正确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另一种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发形成了一种对概念或定理的正确认知,认知本身没有科学性错误,但这种认知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等偏离了这节课正在进行的教学的主题,严格地说,这种认知偏差实际上只是认知偏离。  相似文献   

3.
认知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能力发展的实质。分析认知结构的机制,探讨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发展的一些做法,以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数学认知能力与语言认知能力的分离现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语言逐步从文字语言中分离出来,相应的数学认知能力和语言认知能力也具有类似的分离趋势.虽然目前的研究还没有涉及到更抽象的数学领域,如基础数学领域,但还是可以得到一个合理的结论:随着所学数学语言的进一步抽象,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将更加依赖数学表征能力的发展,而语言认知能力在数学认知能力发展中的作用将变得更为有限.因此,对数学认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数学教育中,着重发展数学符号表征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论小学数学直觉思维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直觉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种基本成分,是数学活动中的一种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的直觉。它具有非逻辑性、直接性、模糊性、或然性等主要特征。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从打好学生数学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大胆猜测想象能力、多向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美的感受与鉴赏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复习课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复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梳"、教师点拨"理"、练习中"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自我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数学认知结构的特征与数学学习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认知结构的特点是:它是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的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在头脑中的组织形式;数学认知结构具有个性特征;具有层次性;具有发展性;具有动态性.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其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输入阶段,相互作用阶段,操作运用阶段.  相似文献   

8.
英语阅读理解是一个认知的过程,需要一系列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学生只有将语言形式与背景认知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正确理解的目的。学生阅读低效和理解偏差都是由于语言形式和认知背景的不相匹配,即大脑对书面语句或文章段落缺乏相应知识背景的解释。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意识,激活和充实学生头脑中的图式网络,培养学生有效的英语阅读策略能力。  相似文献   

9.
认知能力的培养不仅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也影响他们今后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其数学认知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课堂上,教师要遵循规律,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掌握元认知策略,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数学观由数学知识观、数学学习观和数学自我概念3部分构成.在数学教学改革和内隐社会认知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把内隐社会认知和数学观的研究结合起来,了解学生内隐的数学自我概念是必要的.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刻板印象解释偏差这两种内隐认知测量方法测量学生的内隐数学自我概念是可行的.未来研究中还可以尝试用其它内隐认知研究方法研究数学观.  相似文献   

11.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相互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所产生的误差.由于认知是行为的基础,教师的认知有了偏差,必然影响其教学行为,给数学教学造成消极影响.因此,研究数学教师的认知偏差现象,对于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教师的认知偏差对教学的消极影响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知识基础、能力结构一般都有自己的看法,而这种看法的形成大体是通过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学论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两条途径来间接把握和直接认知.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看法有时出现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12.
张益 《数学教学》2004,(3):44-46,43
数学认知建构观出诉我们:学生是数学学习中的认知主体,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必须参与充分、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图形计算器是一种很有用的教育工具,它可以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理解能力达到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构建数学认知结构是为了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策略主要应注重三个方面:熟悉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设计数学问题或问题链、突出适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在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时,分析其影响问题解决能力的因素,采取帮助学生建构和形成认知结构,训练表征问题和重新表征,开发元认知,树立问题的正确观念和信念,是素质教育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刘明祥 《数学教学研究》2001,(5):F002-F002,3,4
元认知概念是在 2 0世纪 70年代初 ,由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首先提出来的 .它的研究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在实践上对开发学生智力 ,特别是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等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数学学科特点 ,探讨元认知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以及如何培养数学元认知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1 元认知的含义元认知是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 ,包括对当前正在进行的认知过程 (动态 )和自我认知能力 (静态 )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 .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 ,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  相似文献   

16.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将数学学科知识转化成自己头脑里认知结构的过程,即数学认知活动的过程。而新授课的练习,不仅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中间环节,而且是学生加深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数学能力的必经途径。因此,每一节新授课,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效率,夯实学生的创新基础,达到数学认知结构优化的目的。我认为,根据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新授课的练习设计,有利于优化数学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7.
数学认知结构是挖掘和提炼数学观念的重要来源,是影响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关键因素。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在数学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对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意义重大。笔者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优化和完善学生建构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四条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数学认知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而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课堂的目标就是为了给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结合教学实际,笔者阐述了培养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几点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扬州大学218名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认知偏差问卷(TCBQ)和人际交往能力测试问卷的调查,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综合探讨其人际交往与认知偏差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认知偏差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抑郁,大一和大三年级、大二和大三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在认知偏差总分上,大一和大三年级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2)人际交往总分和交往能力等级在各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认知偏差总分与其人际交往能力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数学认知结构在数学学习发展中的直接作用,阐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知识学习与能力(特别是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如何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建立起结构功能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