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编者按本文所说的“是”就是西文的Being。亚里士多德称研究Being的学问为“第一哲学”;海德格尔说西方的哲学命运系于对Being这个词的翻译和理解。我国也有学者提出:如果不正确理解这个词,便根本不能理解西方哲学。过去我们一直是用“存在”或“有”来翻译这个词,很少把它作为“是”来理解。汪子嵩先生指出:由于将这个词译为“存在”,并且简单地将它和“思维”对立,让它成为“物质”的同义词,所以对如何正确理解哲学基本问题,怎么会产生“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争论,都应该从这里寻找原因。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萧诗美博士在多年…  相似文献   

2.
目前所用的中央电大《古代汉语》教材自1990年出版以来,为使用人数最多之大专教材,覆盖全国各地。该教材中错误与不妥颇多,主要有:翻译有悖于历史史实;误引前人之误,未加甄别;句子或词语翻译,不以原句语法结构及上下文意为本;望文生义,以今证古;混淆不同繁体字简化成一简体字之前之词义;同一语法现象或同一词语之解释前后矛盾。  相似文献   

3.
英汉比较与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杨彦丽 《双语学习》2007,(3M):80-81
本文运用英汉比较的理论探讨了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如果定语从句结构简单,就直接翻译成汉语的定语结构;如果定语从句结构复杂,就应该灵活运用其他的方法来处理,如重复先行词、译成状语从句等方法。总之,不管英语定语从句结构是否复杂,都要翻译成正确的汉语习惯表达法。  相似文献   

4.
对同源词认识上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有些学对同源词存在着不够正确的认识,例如:如果一个词的两个以上的引申义距离本义较远,就应该看成同源词;如果人们对一个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造成了区别字,就标志着这个词分化为几个同源词;如果一个词的引申义分化为新词,就与代表本义的词成了同源词,等等。这些认识都不符合“同源”的宗旨,因而必须纠正。  相似文献   

5.
模糊语言引起翻译研究中的是是非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科学,翻译是艺术,翻译是艺术再创造,翻译是复制,翻译标准是信、达、雅等命题中的科学、艺术、创造、复制、信、达、雅等都是模糊词,这些模糊词已经引起了翻译研究中的众多是是非非。认识模糊词的模糊特性,限制模糊词可能引起的歧义,用同一种语言说话和理解他人的观点,翻译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翻译的性质和标准,都可以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6.
奈达的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从语法分析角度来讲,相同的语法结构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逆转换将表层形式转化为相应的核心句结构;翻译含义是翻译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英语的标题,有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翻译正确的,也不是一眼就可以看懂的。为什么会如此呢?是使用的单词过干们深吗?事实上,每个单词分开来看,都非常简单.当站.有时候也有一、二个单词比较难。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知道并掌握标题的特色,读懂标题,其流泽也就不艰难了。标题提纲文字,最富有英语特色.英语的标题习惯于用词组、单词显示,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全自的大要。因此,标题中出现的词都是关征词.英语标题的特点1.编写词和简略词的广泛使用;2·词语的省略;3.标题时态的习惯用法。第一个特点;编写词和简略词的广泛使用缩写词…  相似文献   

8.
英汉颜色词的比较与翻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然界是多彩缤纷的,因此有关的颜色词也很多,然而同一种颜色也因特定的环境与变化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象征意义。因此,在英汉互译时,我们不能直接根据字面意思去翻译,要从与其相关的背景知识去理解更深一层的含义,我们要善于比较英汉常用的颜色词的词义与其内涵,了解颜色词与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的联系,力求在翻译过程中少犯错误,尽可能地减少误译。  相似文献   

9.
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译属于专有名词的翻译,服务对象是游客,译名应简洁上口并尽量保留原名美感和情趣;另外,景点名称的所指均为具体存在而非抽象概念,且使用者往往就在现场等等。这些就决定了对翻译的一些基本要求。兹就某些景点译名的确定问题,就教于同行。景点名称字数有限,高度概括,大都使用相对有限的结构类型及通名来表达千姿百态的各类是观。这样,相同或相近的名称就可能分别表示有着本质差异的实际情形。如果译者无法亲临现场考查,或资料过于简疏,对于翻译便可能是危险的陷讲;如果不加思索,望文生义地简单对译,很可能闹出…  相似文献   

10.
学作品中的化联想词已成为跨语言,跨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的一大挑战,原因之一是由于化联想词意义及感情色彩的差异性;之二是原与译的类似物或对等词的内涵不对等。为了达到化联想词信息含量的对等传递,做到把外国学作品中的“实物-逻辑内容”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面前,使交际成功,应正确地采用合适的翻译技巧来处理化联想词,从而使翻译达到对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望文生义     
英语中有些词在和其它词组合时意义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有些国家名称以及表示颜色的词与其它一些词组合后构成了别有新意的词语,如果我们望文生义,就会闹出很多笑话。因此,我们在阅读或翻译时要勤查工具书,掌握其准确意思。下面列举一些这类词语,以飨读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不能逐词逐句翻译。一方面。汉语词大部分是一词一类,而英语常用词有许多都是一词多类,有的甚至多达五类。另一方面,汉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多,一般无须转换词类;而英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少.充当不同成分需要转换词类。翻译时,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英语词性作适当调整,如英文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以及形容词;英文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及副词等。  相似文献   

13.
商标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商品广告和宣传的重心。中俄经贸合作快速发展,跨国经营的商家和商品如果拥有成功的商标译名,就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促进消费。从译者角度对商标及商标词、商标词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感到最头疼的就是一词多义现象。本来对文言实词就生疏,再加上又有那么多细微的差别,要想准确地理解一个词在句中的意思并恰当地翻译出来,并非易事。如果只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就词解词,学生对文言实词的认识、理解永远是片面的,支离破碎的,而且在此境懂了,在彼境依然不理解。如何让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商品打入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商标词的成功翻译,而目前汉语商标词的英译存在着一些问题,可采用以下方法予以改进:改进纯粹的拼音译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直译法的使用;巧妙使用谐音取义法;剪拼法;在原商标词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杜撰;适当使用缩略词。  相似文献   

16.
所谓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这两个名词,如果没有一定的体系加以制约,就会变得完全没有意义;其实直译反对的并不是意译,意译反对的也不是直译;直译和意译是翻译过程中外理不同情况的主要方法,都是比较好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着重探讨翻译时对语言中化负载词的处理;异化与归化,不同的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语言中化负载词按其化内涵和民族色彩的特点可分为:1.化内涵丰富,且有一定的民族色彩的化负载词;2.化内涵和民族色彩均较浓重的化负载词。3.化内涵丰富,但没有民族色彩的化负载词。本试图从归化,异化角度来处理这些化负载词,最大可能地达到等值翻译,以促进跨化交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形式上看,《词诠》的阙失主要表现为:在体例上,除对少数词条的训释与全书体例不一致外,有些词本应作一条的却作两条或多条,也有些本应分两条或多条的却作为一条;在训诂时,有时对词义及其范围、虚实问题说解欠准确;甚至对词义、词性、用法分析有误。  相似文献   

19.
两种语言在翻译过程中,汉语词大部分是一词一类,充当句子的成分较多,一般无需转换词类,而英语常用词大多是一词多类,充当句子的成分较少,尤其对在翻译中的词性转换没有固定的格式,在充当不同成分的词时要进行词类转换,对此如何灵活运用,中把一些英语词性适当调整;1.英中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以及形容词;2.英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副词等等,由此,做到在忠实原义的前提下,使译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使其读感到更加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20.
关于里尔克的名作《沉重的时刻》,著名翻译家粱宗岱、陈敬容和绿原分别有各自的翻译,从三位的译文可以看出:1)诗歌翻译中“出彩”之处往往在于关键字词的翻译;2)把握节奏感是诗歌翻译重要的环节,拉长与肾缩、句式与音节的变化须自然地“化入”翻译的过程;3)翻译现代诗歌必须顾及现代人的欣赏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