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伟 《中学教育》2001,(3):24-25,8
“要给予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长期以来,这句话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被奉为经典,它把教师比作一桶不,把学生比作一杯水,意思是说教师的知识量只有多于学生,才能驾学生,从而在教学中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这一角度讲,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一桶水”是怎样的“一桶水”?是“死水”还是“活水”?是清新的还是变质的?教师是如何给予学生“一杯水”?是灌输还是引导?现实的教学实践已暴露出了这一传统教学观的许多弊端,如重物轻人、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引导等。因此重新审视并超赵这一教学观念,对于提高教学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如今,我们的语文课程包罗万象,像发馒头一样,愈发愈泡,似乎得了肥胖病,虚脱浮肿,使语文教学笼罩着层层迷雾,教师觉得语文学科已经“气体”化了了(数理化是固体,体音美是液体,语文是气体),复杂化了(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互动。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互动,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这种传统的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通过对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研究,作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合作互动,有利于教学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做好初中和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工作,是初中语文教师夯实新生的作文基础,有效组织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要步骤之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这个问题一直被人们忽视,有人认为作文教学的目标比较“虚”,没有什么过渡不过渡,衔接不衔接的问题。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也是十分有害的。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机衔接是开展初中作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保持写作训练连贯性、持续性的重要环节,怎么可以轻视呢加强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非常重要,也…  相似文献   

5.
《自然》教材和新课程中的《科学》教材中都有《水》这一课。同样的内容,但是反映出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同,因此,教学效果也就不同。在自然课中《水》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教学观念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通过书上的图或学生带来的图片材料,按图示“看一看”、“比一比”。然后老师费尽心思地讲解什么是液体,什么是固体。对学生的要求是背会相关概念。老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也是照书上的图“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最后得出结论:“水是没有颜色、…  相似文献   

6.
曹艺冰 《广西教育》2007,(9A):24-25
常言道: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艺术主要体现于教学的灵活性,即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精神的理解,运用教学智慧,设计出富有个性的、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补充、修改所作的预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生成精彩的课堂,推动学生的发展。当然,灵活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更不意味着轻浮花俏,灵活的最终目的是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灵活的教学也应该同时是扎实的教学,而进行扎实的教学的基础是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善问是教师的基本功,善问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对于提问应该驾轻就熟。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总是满天飞,或对不对,或是不是,学生盲目作答。答对的学生洋洋自得地座下。答错的学生惶恐不安的站着。教师问,但不善问,没有明确听目的性,提问的火候掌握的不是恰到好处,问题没有层次,答案缺乏科学性。作为一种司空见惯的教学活动,提问不仅是信息加工和反馈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且是组织教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开启思维之门,提问功不可没。提问质量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声乐教学由于发声器官,特别是口腔深处的部位,在一般状态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语言在描述歌唱的声音和技术方面有它的局限性,特别是不同学生生理、心理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同情况。使声乐学习和老师的声乐教学都绝非易事。尤其是采用声乐小组课,使得声乐教学平添了几分难度。从教学实践出发,布置学生经常地作“声乐笔记”,是一种有对症之用的行之有效的便利之途。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工作已在我国各地相继展开。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课堂教学改革则是一场更为持久复杂的攻坚战。本文就围绕新课程理念,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教学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也决定了教学方式、教学媒体、教学组织的不同。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国以成人为对象教育系统的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两种现象:一是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没有任何区别,二是任由学习者自我选择的、组织和要求都不严格的体育活动。两者的后果是,体育教学没有吸引力,也不强调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而与体育教学形成反差的是,课外、校外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却相对活跃。  相似文献   

11.
微格教学的环节及其理论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格教学具有观察、实践、反馈、评价等四个主要环节,其中观察、模仿是微格教学的初始环节,微格教学实践是微格教学的核心,直接反馈是微格教学的优势,科学评价是微格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各环节都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是融知识信息、思想交流、思维活动于一体的教学。为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学语文教师,除应具备一些基本教学技能外,还应在有关教学的一些其他因素上,即教学目标、切入点、语感、情感等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教学目标科学化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最核心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一节课的灵魂,统帅其他要素。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目标确定,教学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它是联系教学大纲总目标与具体课文的桥梁,中学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可以由中学语文德育…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现代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契机,录音机、录像机、激光视盘、多媒体展示台以及Internet等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呈现的迅捷、准确、信息量大等特点说明,现代教育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学媒体的应用是举足轻重的。把现代科技及设备引入教育领域和教学过程中,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那么,在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怎样选择最适合的教学媒体来为教学服务呢?  相似文献   

14.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钱友红 《云南教育》2002,(10):18-19
一、评读走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1.这是人本主义教学思想的体现。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服务者,是为主体服务的服务者。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总是老师让学生读书,学生读后由老师来评价。老师扮演主角、法官的角色,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是忠实、听话的观众,有时甚至连观众都不是,因为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学生根本没有议论或者申辩的权利。只有让评读走进语文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2.这是课堂教学中单向评价向多元评价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进行改革文言文教学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说,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还未有实质性的突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始终未能激发起来,文言文仍是学生最厌学最惧学也是最难学的学科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凡事预则立。任何一件事,要想做好,都得有事前精密的思考,精心的谋划。教学预设,即教学的目标确定与行为预期,在形式上反映出来往往就是教学预案。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习方法、教学形式确定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的理性思考,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预先作出的教学假想与设计。  相似文献   

18.
李长吉 《教育探索》2002,13(1):45-46
对于观念,先哲们曾有过不同的解释:洛克认为观念来自对外界事物或内心活动的观察;贝克莱则声称观念并非来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外界事物乃是观念或感觉的组合;在康德那里,观念被称为“纯粹理性的概念”;黑格尔则认为观念是自在自为的真理概念和客观性的绝对统一。可见,人们在谈论观念时总是离不开物质世界与人的意识两个范畴,对于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的不同理解则形成了对观念的不同看法。那么,观念是物质的直观写照还是纯粹的精神现象,亦或是二者的统一呢?辩证唯物主义对此作了科学的解释:物质是客观存在,意识是精神现象。但…  相似文献   

19.
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是整个语文教学中出口能讲、出手成文两大教学目标的半壁江山。现在语文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重大影响,陷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学生的说活水平不高,写作水平也不尽如人意。两方面确实亟待提高水平,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如何尽快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这是所有语文教师面对的一个紧迫课题。一、提高作文水平必须打破禁区、消除极左思潮受传统思想影响,作文成绩要想打高分,首要的因素是,观点绝对正确。什么叫正确的观点?学生不知。如果观点不是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中得出来的,而是预先定下的,你想…  相似文献   

20.
吴洪明 《江苏教育》2001,(17):37-38
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实际,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才有可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求得发展。因此,教师坚持以学而教、以学论教,实现由教学向学教的转变,这是“学为主体”的最好体现,也是教学过程优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