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步入文坛直到今天,迟子建一直执著地抒写着她的故乡“北极村”那一片神奇的土地。神奇的大自然孕育了她神奇的感觉,神奇的感觉又使其作品有一种神奇的氛围,从而构成了迟子建作品的一种鲜明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小说有着浓浓的乡恋情结.这种浓浓的乡恋情结,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小说的乡恋情结缘于迟子建对乡土及乡人的热爱,因此,她的小说一以贯之地闪烁着一种人性的温情之光.  相似文献   

3.
迟子建的小说诗意浓郁,这在很大部分上归因于她的出色的语言动力,她在修辞层面上对节奏,声韵和词语表现的独特的审美追求,体现出良好的艺术感觉和一的民间写作立场。  相似文献   

4.
迟子建小说中动物感恩母题的跨文化寻踪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迟子建小说对动物感恩母题的运用方法是直接运用、叠加运用、拓展运用和神化运用。由于受佛经文学众生平等思想的影响,动物感恩母题开始频繁出现于六朝小说中,对后世小说的创作影响重大。满—通古斯语族的各民族信仰萨满教,动物崇拜是其主要信仰之一,因此在满—通古斯语族的神话传说中经常出现动物感恩母题。迟子建小说中的动物感恩母题深受佛经文学与萨满文化的双重影响,同时具备了这两种文化的精神意蕴,进一步拓展了动物感恩母题的深层文学寓意。  相似文献   

5.
阅读迟子建的小说,总有一种心旷神怡、如临其境的感觉,眼前浮现一个清纯、质朴的唯美的世界。迟子建的文字细腻,感情激扬,蕴含着诗美的律动。本文从语言风格、环境描绘、人物刻画等方面加以探讨,浅论迟子建小说的诗性美。  相似文献   

6.
迟子建的小说诗意浓郁。这在很大部分上归因于她的出色的语言功力。她在修辞层面上对节奏、声韵和词语表现的独特的审美追求 ,体现出良好的艺术感觉和坚定的民间写作立场。  相似文献   

7.
迟子建小说近年来在众多创作流派和创作风格中独树一帜,她的小说有鲜明的死亡意识,这种死亡意识是迟子建体验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她所写的死是死生契阔的人间感情,也是大自然的轮回替换,传达出作家对于生命的关照,并且以死亡的方式表达对于不尊重生命的强势社会力量的失望与抗拒,构成迟子建小说的深层话语。  相似文献   

8.
迟子建作为中国当代文坛荣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优秀作家,其对于小说创作的探索与开拓在当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逝川》作为她做喜爱的短篇之一,为新时期诗化小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主要从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两个方面对当代作家迟子建的短篇小说《逝川》中意境的创造做了探究,以此来透视迟子建小说创作的独特艺术风貌——浓郁的抒情味。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在当代文坛是独具特色的,她曾获茅盾文学奖、三获鲁迅文学奖,两获冰心散文奖。她的许多小说饱含温情,并且具有浓郁的东北地域特色。她的作品并不能归为哪一派,只属于她自己。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一部分作家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但是迟子建依然坚守,建立了一个自己的文学世界。本文以迟子建的小说为例,谈谈其魅力所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生命意识是迟子建小说创作的思想内核。她始终关注着普通民众的生命存在状态,寻找他们的生命追求与生命意义;不断探究死亡的人性及哲学内蕴;对大自然的一切生命,迟子建持平等态度。以生命意识视角去探究迟子建的小说,可以很好地诠释她丰厚作品中的诸多.独异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迟子建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独特存在。读迟子建的小说,总有一种胶着纠结的氛围萦绕:善与恶相互交融,苦难与温情彼此互融,相互融合中构成迟子建的独特艺术世界。然而她的这份独特与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滋养密不可分,其中亲近大自然的童年生活,围炉夜话中的神话传说皆为滋养迟子建小说的地域因素。  相似文献   

12.
自登上文坛之初,迟子建就坚持将目光和笔墨投注在故乡,执著地发现黑土地上生命的"美"与"痛",以怡人的温度、氤氲的温情建构起独具一格的个人风格,并在长达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将自己的文学信仰与理想贯彻始终。虽然迟子建并未确认自己"启蒙精英"的身份,但通过对其作品的细读我们可以发现,她的温暖和温情是有力量的,其意义便在于对人和人性再次启蒙,帮助人们完成对美好和谐生活的寻觅与构建。  相似文献   

13.
迟子建小说中,我们能时刻感受到她从自己生命体验出发,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对生命之真、生命之理的书写和思索。"生命"是迟子建创作的全部基石,她以温情之笔书写生命,传达"温暖"和"爱意"的生命本质,描述刚柔相济的生命形式,其终极指归是对"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的追求。迟子建在其创作中融注生命美学意识,汇成了其独特的生命美学观,是其特立独行于当代文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文学视野中有独特价值和魅力的作家,她的作品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关注和评论者的研究。从小说研究、散文研究、与其它作家的比较研究和综合研究等方面,对迟子建的创作研究情况、特点和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始终坚持在历史和现实的文学叙写中发掘人性,思考人的生存和生命价值。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一贯体现和蕴含着三大思想情怀——历史的沧桑、人性的洞彻与生命的悲悯,这三个方面也是对她小说特色和成就的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16.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充满神奇的关于一个部族的命运变迁史。其中最有意味的是作者对于死亡的描写.其营造的悲而不伤的情调使作品蒙上一层淡远悠长的浪漫情调。  相似文献   

17.
“北极村”是迟子建文学创作的生命原点,以其为中心的叙事与方法构成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也使迟子建在“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当代文坛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奠定了其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正是迟子建坚持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给全球化时代焦躁疲惫的心灵创造了一个“精神的家园”——北极村。执着甚至执拗地坚守。她把许许多多文学的根系深深植于中国文化的厚土,使她笔下的人物不再是一时一地之人,也使她创造的文学走出一个民族,走入“人类”文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18.
论题从儿童视角的角度切入文本,来研究迟子建文学创作的独特方式。通过儿童视角来表现迟子建文学创作中童年母题的外在形式,表现作家的童心和对自然的热爱,使其文学作品在当今中国文坛上呈现出勃勃生机的灵动意蕴。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初期,迟子建开始活跃于文坛。30年来,她在小说和散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充满"诗的意蕴"的语言、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内容使其散文呈现出非同寻常的艺术魅力。文章以迟子建散文集《北方的盐》为例,从作品的言语表现风格入手,结合各种修辞手法在叙事写景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分析其散文呈现出的朴素自然、柔美细腻和含蓄温情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