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校教育变革的实质就是对学校文化进行重塑——抛弃阻碍学校发展的文化,继承促进学校发展的文化,建构引领学校发展的文化。近年来,我校从校本出发,重塑了以"成长"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成长文化"。通过"成长文化"的践行,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鄂汉东 《考试周刊》2013,(49):167-168
<正>学校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学校自身发展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崛起于"众校之林"的核心要素。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我校践行了基于"尊重生命,享受教育"理念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实施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一、以制度文化创新建设为保障,建立人性化的激励机制。要创新"尊重生命、享受教育"理念引领下的现代学校管  相似文献   

3.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驱动力,优秀的学校文化可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安徽省合肥市阳光小学"温暖童年"学校文化的创建,在理论的成熟和实践的丰富两方面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开创了以文化和价值创新为特征的新的增长空间。本文基于学校的办学实践,探索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历程,知晓学校文化因何而来,又因何而变,由此阐释学校文化是活着的、能动的,也是情境的、事实的,学校文化的创建者们需要在情境和事实中构建、滋养和培育学校文化,通过创建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4.
"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凝成了和睦、和谐、和平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也成为学校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以"和"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将"和"文化融入学科教学,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很好的民族文化育人之路。通过民族文化教育,能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育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流动的"马赛克"——教师文化的应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所在,对教师文化的研究是进行学校教师管理的基础。构建教师流动的"马赛克"文化不仅是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学校教师文化发展的应然趋势。学校可以通过教师自我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学校教师合作机制的完善两个途径来打破教师个人主义的行为模式,促进教师流动"马赛克"文化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关注学校教研文化建设,探讨其内在机理与外部支持因素,这是促进教师发展和学校新文化创生的重要策略。但是,当前学校教研活动更多关注具体"事务",忽视了教研中"人"的发展,缺乏一种"长程"教研意识,存在着诸多"形式化"的倾向。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到了学校教研之理想价值的发挥。新型的教研文化应注重在"成事"中"成人",深化对教研的多层次理解,在学校的日常变革实践中促进新型教研文化的创生。  相似文献   

7.
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管理,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政策促进教育发展的计划》当中有这样几句精辟的话,它说:"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的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今天我们的学校发展一定要把学校文化的建设放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办学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将"正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龙头,努力构建学校"正文化"体系,用"正文化"凝聚人心,用"正文化"的力量支撑学校事业发展,促进了学校管理由人管人、制度管人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管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文化的一种生命机制,学校文化与学校教育同质相关。尤其在当今,人类正置身于多元文化激烈撞击的复杂环境,任何一种理性的学校教育观念,都不单单是对教育的认识,也是对学校文化新生命的探究。学校文化的冲突、变迁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学校文化的现代化呼唤"素质本位"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0.
我们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德才兼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科学教育专业的新发展,离不开探索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追求,必须遵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和标准。一文化是师范类高校的根基学校特色基于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学校特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水平、办学特色的反映。本溪满族自治县清河城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本着"立足现实、传承历史、着眼未来"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教学课程改革,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文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一、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和必要物质载体。作为向学生渗透教育影响的"隐性课程",物质文化具有滴水穿石的力  相似文献   

12.
一流的学校做文化,"做文化"的过程就是全方位地构建学校文化场的过程。当一所学校的发展理念、管理制度、师生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沉淀成共同的文化,学校的文化场就形成了。我们以"乒乓文化"建构为载体,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科学策划,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地进行研究,逐步探索促进儿童积极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策略,系统建构以"乒乓精神"为主要特征的校园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打造学校特色、提高育人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近年来,阳泉市郊区教育局紧紧围绕"文化立校、文化兴校"的发展理念,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进一步促进了全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化是"人化"的"外化"形式,学校精神文化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文化本身比较复杂,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所以要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文化影响,学校必须重视精神文化的选择。在文化选择的过程中,要以"真善美"为标准,同时要促进学校组织文化与社会大文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胡才龙 《现代教学》2015,(Z1):32-33
上海市南汇第一中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场馆资源,以巧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公民为目标,不断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融合之路,以学校的环境文化、课程文化、活动载体、核心价值为导向,不断建设、提升学校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该校还以自身特色文化带动周边学校,走出了一条学校文化建设的区域合作、联动发展之路。基于"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原则,从学校管理实践的角度看,学校应关注校园文化的构建、发展与秉承,尤其是中华优  相似文献   

16.
学生永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学生发展、彰显文化的教育意义永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然而,审视当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在一些学校出现明显的"形式化"倾向,将文化建设仅仅视为一种工具,甚至成为一种教育价值扭曲的外在形式。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要义在于通过环境打造、制度建设与精神陶冶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应该牢牢记住的是,学生永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作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学校文化,是高校在发展历史中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状态,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加强高校学校文化建设是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对于优化高校的文化教育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组织成员共享的基本假设和信念以及稳定的生活方式,它表现为学校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从主体维度构成来看,学校文化蕴涵着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课程文化三部分.优质的学校文化在学生、教师、课程的互动中不断发展,使得学校在三种主体文化互动交融中形成"学校文化共同体".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建设系列之二:学校文化建设意义的重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文化建设意义的认识充分与否,是制约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因素.本文基于对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的观察和思考,就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论述:学校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学校变革提出的新任务.标志着学校变革的模式由外部驱动型转变为内部驱动型:学校文化建设是凸显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学校文化建设是对我国教育传统中"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等思想和实践的新概括、新综合;学校文化建设也是促进学校认同、增强学校凝聚力、提高学校办学活力、实践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对教师的培养工作永远是学校的"第一工程"。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二小")自建校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创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培养教师"文化自觉"的新路径,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