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土课程教学论,是指中国传统课程教学论与外来课程教学论融合而创生出来的兼具本土特质和外来特色的符合中国课程教学实践的课程教学论。目前,中国本土课程教学论建构的基础已经基本具备,条件已经相当成熟。其建构所依赖的理论基础一是指本体性的普遍原理,二是指原生性的思想基础,三是指丰富性的思想资料;实践基础一是指中国本土课程教学的现实土壤,二是指中国现实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中国本土课程教学论建构所拥有的相当成熟的条件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和理论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教学论学科建设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问题研究历经了引进国外教学理论、探索本土教学理论、建立中国特色教学论三个阶段。主要关注了研究对象、学科性质、方法论、学科体系建设、与教学实践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当前,教学论学科建设面临着价值取向上的功利化倾向,研究方法上演绎主流,研究内容上的轻视问题,研究队伍上"实践意识"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学论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体系结构比较完整,知识积淀丰富,研究视角宽广,研究方法多样,研究成果丰硕,研究队伍日渐壮大的繁荣景象。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成就与问题并存是教学论研究的实然状态,教学论学科性质与研究范型上还没达成共识,研究范畴边界尚未明确,特有的话语体系还不十分明显,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论学科的健康发展。在新时期,教学论学科何去何从?我们以为,不断加强教学论研究的学科意识、本土意识、历史意识和问题意识,促进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多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注重实际问题解决又注重体系建构相结合,实现教学论研究由经验累积到科学综合,由简单抽象到复杂生成,由学科成长到弘扬学派精神,是现代教学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应然之策。  相似文献   

4.
于外实践功用乏力、本土特质缺失,于内观点歧异分化、行为抵牾趋离,致使当代中国教学论学科发展日入尴尬之境。究其缘由,乃社会整体文化断层、他者思想结构性内化所趋,人们对教学论实践功能理解失偏、期待有误所致,教学论研究共同体缺乏沟通交流,尚未达成共识所致。为此,教学论学科发展应当深入研习中国传统教学思想与实践史,从中获取教学论学科发展的本土特质;切实加强研究共同体内沟通交流,就某些重点分歧坐而论道直至达成共识;努力整合教学论分支学科群,依理论与实践两维力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相似文献   

5.
论文在汉学主义视阈下,以2013年至2015年间 《中国翻译》杂志翻译理论专栏发表的15篇本土译论研究论文为基础,探索中国本土译论构建的问题,发现中国本土译论构建存在专业细化程度不高、团队合作意识不强、理论争鸣意识不足、国际传播机制缺失、学术批评不具体等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学论自建立开始,就在研究范式上更多地遵循着体系构建的逻辑,这一研究取向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发展,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体系取向的研究更多地关注概念、范畴本身的确定性和概念与概念、范畴与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而问题取向的研究更关注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解释和解决。作为一门研究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揭示教学规律的实践性科学,教学论应在研究本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构建开放的、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教学论研究中的构建体系和关注问题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共存、互补关系。教学论应重视变化了和变化着的教学实践以弥补过去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7.
教学理论的文化研究是现代教学论发展的一个新生点。从文化的视角可以看出,教学具有明显的文化境域性,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形式。教学与文化的关系是形式与本质、手段与内涵的交互影响关系。构建本土教学理论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对现代教学理论进行必要的反思与批判。从当前实际来看,构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教学论体系,需要促使教学论研究方法的文化转向、教学论学科文化的自觉及教学学科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国本土教学论的建构方法主要包括三方面:在对待已有理论上,应以"继承而非复古"方式对待中国传统本土文化,以"拿来而非西化"方式对待外来优秀文化,以教学实践本身为据融会贯通古今中外的已有理论;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不应仅仅从理论到理论,而应精通并"悬置"各种理论,从而使研究直面当下鲜活的中国本土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回应其时代问题,并在体验基础上以实验为据提炼其事理;在理论价值追求上,应以现代中国本土教学问题为根基,以理论原创而非一般创新为基本宗旨,以"基于本土,融通中外,面向世界"为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本土课程与教学论是指本土原生的适应本土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与教学论,特指我国传统课程与教学论。我国本土(传统)课程与教学论的体系是以儒家课程与教学论思想为主线,包括“以学论教”的教学本质论、“君子成人”的课程教学目的论、“教学相长”的教学主体论、“仁礼文行”结合的课程论、“启发诱导”的教学模式论、“知行结合”的教学过程论、系统完善的教学原则论、发达实用的学习方法论、知能结合的教学评价论以及系统成熟的教师论所组成,具有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和概念范畴。我国本土课程与教学论是围绕“教学”而非“课程”、围绕“学”而非“教”、围绕“实证”而非“思辨”、围绕“经验”而非“理论”建立起来的,这就与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路径明显不同,使它在概念范畴、理论体系、建构方法等方面有着不同于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几乎所有教学论研究者都强调要深入中小学去做研究,但为什么"走下去"做研究没有成为教学论研究领域的应然趋向?教学论研究者的成长路径、研究成果的评价机制固然对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中小学不欢迎和教学论研究者"下去"不会做研究也是两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不深入中小学做研究,当然不会生成本土的教学理论,这也是国外教学理论能够诠释中国教学实践的一个主要原因。改革高校教学论研究者的培养方式和成长路径、改革教学论研究成果的评价方式、加强教学论研究者实践研究的能力培养,不仅能使我国教学论研究有可能摆脱束缚、与国外教学理论展开平等对话,而且能使我国教学论在国际向度上的学术自主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本土课程教学理论,不仅是课程教学实践的迫切呼唤和课程教学论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民族文化主体自觉、本土课程教学理论自信的表现。建构本土课程教学论,应采取以下策略:继承和创造性转化传统课程教学论思想;借鉴和创造性转化国外课程教学论思想;大力开展课程教学实验;推进当代课程教学论的整体创新和原创性探索。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我国教学论研究围绕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这一主题,不断拓宽研究范围,深化研究内容,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不仅在子学科群的发展、学科基础的扩展、研究主题的深化、学科建设原则的共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且形成了生命实践教学论、回到原点的教学论、课堂教学论、现代教学论等中国特色的教学论学派。与此同时,我国教学论的研究还存在科学化问题、体系化问题、中国化问题三大主要问题,今后,教学论的研究趋势也将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论科学化"是当代中国教学论研究的难点和重点。自从人们有意或无意借用西方标准探讨中国教学论学科发展以来,存在着传统教学思想科学化和教学论研究范式科学化两种认识。从"接着讲"和"讲自己"的意义上分析,中国教学论科学化意味着将中国传统教学思想与当代教学问题、西方教学理论相联结,使传统教学思想在面对当代教学问题的挑战与回应中创造性地演变、丰富和发展。为此,教学论研究者必须坚定本我立场,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命世界,展现其历史脉络,以彰显中国教学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学科教学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需借助同侪互动的引导和支持。目前学科教学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存在重国外理论照搬、轻本土实践应答;重教学理论研究、轻学科实践反思;重学科属性、轻学科融合;重单向指导、轻双向构建;重核心成员主导、轻新手教师参与等问题。学科教学论教师实践共同体模式具有共享愿景导向性、学科实践问题优先性、基于对学科和跨学科的共同思考、多元主体的身份构建和认同以及实践效益的整体性等特征。研究指出,要以融合、创新为理念,立足本土学科教学实践;以课题、课程、课堂为载体,实现理论与实践互鉴互证;以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为平台,构建开放式跨学科发展模式;以合作、探究、对话、反思为手段,达到主体间双向交融。  相似文献   

15.
"生命·实践"教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理论思想,可称之为"生命·实践"教学论,其主要内容包括:课堂教学本质观、课堂教学价值观、课堂教学过程观、课堂教学评价观和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等。"生命·实践"教学论是当代中国教学论探索的第三个阶段,它呈现出了中国本土文化的生成性与理论体系的归纳性。从方法论上为中国的教育研究探索出了一条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叶澜之路":探究学术源流、创建理论学派、行走天地人间、独爱冬春夏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教学论研究在过去30年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学科对象的拓展、研究问题的深化、学科性质的明晰、研究风格的分化以及理论体系的完善。但过去的教学论研究也涌现出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观点生成与科学研究的问题;分割研究与总体研究的问题;理论移植与理论适应的问题;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的问题;理论创新与符号通约的问题;开放体系与学科划界的问题;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问题;继承传统与现代创新的问题。因此,未来的教学论研究需要在六个方面做出努力,即注重研究的系统性、凸显研究的本土性、加强研究的规范性、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强调研究的现代性和提倡研究的原创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西方教育科学的传入和本土教育实验的兴起,近代中国经历了教学法的早期探索。对具有广泛影响的《教育杂志》进行分析表明:近代中国教学法的早期探索主要表现为译介传播国外教学法及实验创新本土教学法。在其探索过程中,重视实验的态度、强调儿童的心理、引介与创新并重、教法与学法渐融是其主要特点。近代中国教学法的探索启示我们:在教学法探索与改革过程中,要释放本土教学思想活力,加强教学法研究,在朴素与创生的张力中,使教学论"顶天立地"。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1月4日至5日,由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三届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论坛在南京市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为中国本土教学思想与当代教学改革。四个专题为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及其当代  相似文献   

19.
教学要素是教学论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教学论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从现有研究现状来看,关于教学"要素论"的认识主要有"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七要素论"、"教学层次论"、"教学结构论"、"教学要素系统论"等,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已经进入了自主构建阶段,原创性研究和本土化研究为建设中国特色的课程与教学论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土壤。在批判和借鉴已有课程与教学论流派的知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之上,大力促进中国课程与教学论流派的发展,可以丰富和发展中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更好地利用课程与教学论流派所创生的理论与学说,指导中国大地上的课程与教学实践,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面对的各种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