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氯化铁溶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开始阶段有橙褐色沉淀,无明显气泡产生,振荡后沉淀完全消失,同时得到红棕色液体;随着滴入的碳酸钠溶液增多,开始出现明显气泡,得到的橙褐色沉淀振荡后不再消失.研究表明,当混合溶液pH小于2.5时,能得到红棕色的聚合氯化铁溶液,具有丁达尔现象,是一种无机聚合物;碳酸钠溶液过量时得到的橙褐色沉...  相似文献   

2.
对化学研究性实验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学研究性实验就是运用一定的实验方法 ,创设不同的实验情景 ,引导学生对一些化学反应从多方位、多层面进行分析 ,研究某一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规律 ,从而有力地解释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本文就几个具体实验从不同的角度对研究性实验进行探讨。1 化学反应现象和本质的研究性实验相同浓度的三氯化铁溶液与硫化钠溶液反应 ,可能发生什么现象 ?生成哪些物质 ?实验时可设计采用将硫化钠溶液滴入三氯化铁溶液中 ,和将三氯化铁溶液滴入硫化钠溶液中两种不同的滴加方式。若将硫化钠溶液滴入三氯化铁溶液中 ,局部产生黑色沉淀。振荡后黑色沉淀消失 ,…  相似文献   

3.
王书梅 《学周刊C版》2011,(5):144-144
许多反应一般都伴随较明显的现象,如产生气泡、生成沉淀、变色等,而有些化学反应没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如无色的酸溶液和碱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看不到明显现象.悄无声息的在默默反应着,如何探究两者之间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相似文献   

4.
分析硫氰化钾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在弱碱性条件下的平衡移动,应考虑三氯化铁的水解作用;在观察其反应现象时,要注意区别生成氢氧化铁胶体与沉淀的不同现象。找出其混合液中三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最佳用量,才能直观反映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芳 《生物学教学》2010,35(8):47-47
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按教材要求的材料为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当在2mL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入2滴新鲜猪肝研磨液后,很明显气泡翻滚,按在试管口的大拇指能感受到气流往上涌的强大冲击力。  相似文献   

6.
关于“酶的高效性实验”,教材中对实验的设计是取两支试管,分别滴加等量的3%的过氧化氢,再分别向两支试管滴加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然后观察试管中气泡产生情况和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情况。在本实验中存在几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改进。一是滴加氯化铁和肝脏研磨液的时候是分步滴加的,不利于学生同时比较气泡产生的情况;二是带火星木条也是先后插入两支试管,即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也没有同步进行比较,虽然实验现象也很明显,但没有实现同步实验和比较总是让实验显得美中不足。  相似文献   

7.
笨酚是中学阶段接触的一种重要的烂的衍生物,为了深入理解其性质,笔者就其取代、显色反应做了一系列实验,现象十分有趣.-.笨酚的取代反应:实验一:向苯酚浓溶液中,逐滴加入浓澳水.现象:开始产生白色沉淀,振荡,白色沉淀马上消失,继续滴加浓滨水,最终产生白色沉淀.解释:初始产生沉淀,说明反应:确已发生,但沉淀振荡后又消失,显然是难溶于水的三演苯酚溶于过量苯酚所致,随着演水的加入,笨酚不断被消耗,最终即可观察到三演苯酚的白色沉淀.实验二:向苯酚的稀溶液中,滴加稀澳水至过量二现象:无明显现象实验三:向苯酚的…  相似文献   

8.
在讲Fe2 + 和Fe3 + 相互转化时 ,教师常做“Na2 S溶液和FeCl3 溶液反应 ,生成黑色沉淀FeS和放出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 S”的实验。然而 ,真的如此吗 ?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究 ,结果发现 :反应的实现现象和生成的物质与滴加的方式有关。若将 0 5mol/LNa2 S的溶液逐滴加入到0 5mol/LFeCl3 的溶液中 ,局部产生黑色沉淀 ;振荡 ,黑色沉淀立即消失 ;静止后 ,溶液呈浅黄色且有大量的红褐色絮状沉淀 ,同时闻到较强烈的臭鸡蛋气味。若反滴 ,同样产生黑色沉淀 ,但振荡后 ,黑色沉淀不消失 ,同时闻到轻微的臭鸡蛋气味。…  相似文献   

9.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演示实验,由于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硝酸的还原产物也不相同.(1)铜与浓硝酸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小块铜片,滴入浓硝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溶液很快变成绿色.(2)铜与稀硝酸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小块铜片,滴入稀硝酸后,也有气泡产生,反应缓慢,反应开始阶段,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气体逐渐变浅,最终呈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相似文献   

10.
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褪色:将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投入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的集气瓶里或滴有红墨水略显红色的水中,振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或溶液的红色变浅或消失了。这是因为木炭或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能把大量的气体或染料等微粒吸附在它的表面而使物质褪色,这属于物理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现象与"怎么加"和"加多少"有关,但初学者往往对此很疑惑,那么在教学中该实验就有了探究的必要。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由于开始时并无明显现象,导致学生不易接受该反应事实。为了让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从而认识到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并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氯化铁溶液催化双氧水分解一般反应机理,引导学生领悟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历程而改变化学反应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的理论模型,从微观层面体验催化剂的催化机理。通过设计氯化铁溶液催化双氧水分解机理系列实验以获取相关证据,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以及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当氯化钡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混合后有浑浊物质产生,并且当反应物浓度较大时,同时会有气泡产生。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得出氯化钡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4.
用大试管收集一试管NO2气体,倒扣在水槽里,不久看到试管里红棕色气体消失,试管里水面上升至容积的大约2/3处,再往试管里通入适量氧气,又出现红棕色,接着红棕色又消失,液面又上升.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试管中红棕色的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  相似文献   

15.
1.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和溶解性等)为突破口进行推理.初中常见特殊颜色的物质有:①红色:红磷、铜、氧化汞;②红褐色:氧化铁、氢氧化铁;③黄色:硫磺、铁盐溶液;④绿色:碱式碳酸铜;⑤浅绿色:亚铁盐溶液;⑥蓝色:氢氧化铜、胆矾、铜盐溶液;⑦淡蓝色:液氧(固态氧);⑧黑色: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⑨紫色:高锰酸钾溶液;⑩紫黑色:高锰酸钾.2.依据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的特殊反应现象为突破口进行推理.[例1]A、B、C、D分别是盐酸、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银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将它们两两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右表所…  相似文献   

16.
例1 (2004年黑龙江)某化学试剂厂A、B、C、D四个车间排放的废水中分别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铁、碳酸钠、盐酸中的一种,在不加其它试剂的情况下,仅靠控制流量将它们排入反应池中,使其恰好完全反应,最后可形成不污染环境的废液排入河流,已知:B车间排放的污水显碱性;C车间排放的污水有颜色;反应池1中有气泡产生,A车间排放的废水中含有___,D车闻排放的废水中含有___,在反应池2中可观察到___,最后排入河流的废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  相似文献   

17.
初中化学教材(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80页[实验5-2]活性炭(或木炭)投人到充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锥形瓶中,[实验5-3]活性炭(或木炭)投人到水中滴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通过振荡,看到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溶液的红色变浅或消失了这一实验现象.说明活性炭(或木  相似文献   

18.
铁在化学反应过程中 ,与强氧化剂和弱氧化剂反应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化合价 ,在溶液中还受到铁的用量的影响 ,在讲授铁的这一性质时 ,为突破难点 ,笔者设计了一个小实验 ,效果很好。具体过程如下 :①取一支长滴管 ,摘下橡皮头 ,插入 1根长 5 的细铁丝 ,重新安上橡皮头 ;②取 1支试管 ,加入 2mL稀硝酸 ;③将滴管插入试管中 ,吸进稀硝酸 ,使其反应 ,开始反应较慢 ,接着反应加快 ,反应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将液体压出 ,液体由无色变为浅黄色 ,将无色气体压出滴管 ,无色气体迅速变成红棕色气体 ;④在压出的液体中滴入KSCN溶液 ,立即看到溶液变成血红…  相似文献   

19.
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常用有毒有害的四氯化碳验证碘离子与氧化剂反应后生成的单质碘。通过实验探讨,利用无毒无害的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来验证单质碘生成的实验条件,当0.01 mol/L三氯化铁溶液和1%过氧化氢溶液分别与0.01 mol/L KI溶液反应时,使用5%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就可见蓝色絮状物产生,实验现象明显,所需试剂浓度远低于教材上推荐的溶液浓度,实验药品用量少,能降低化学废物的产生。用淀粉作指示剂可避免使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均有害的有机溶剂四氯化碳,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可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关于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的演示实验,所有高中教材都只要求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而不要求检验化学反应中的另一种生成物--氢氧化钠,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能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出另一生物是NaOH不是更有利于教学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探讨. 首先,我们仔细观察了过氧化钠和水在试管中反应的实验现象.发现二者反应并不像其他固体物质与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现象那样--固体消失后,产生的气泡很快消失,而是固体过氧化钠消失后,产生的气泡还要持续很长时间,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气泡慢慢减少,如检验完放出的气体为氧气后,立即向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可发现溶液瞬间显红色,而后立即褪色.当固体颗粒完全消失后,加入无色酚酞试液,瞬间变红又立即褪色,且随着固体过氧化钠消失后,间隔时间越长,加入的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也越慢.这是什么原因呢?虽然过氧化钠的氧化性较强,具有漂白作用,但在足量水中,不可能溶有看不见的过氧化钠小颗粒,并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的氧气也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依据上述现象,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判定可能有过氧化氢(H2O2)生成,持续放出的气泡和使溶液褪色均是过氧化氢(H2O2)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