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我国农村报刊发行现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锋  曹英群 《今传媒》2007,(11):22-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报纸发行曾取得了辉煌业绩,上世纪80年代,全国各省(市)委机关报纷纷创办农村类报,大多数报纸发行量达到50万份,不少农村报纸发行量超过百万份,并成立了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农村报纸发行量快速滑坡,近半数农民报停办或改办其他报纸,与城市都市报一派繁荣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2.
陈娟 《国际新闻界》2012,(6):108-113
本文从社会角色的视角切入,对中国农村类报纸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进行了梳理。改革开放前,农村类报纸是作为动员与整合农村社会的宣传工具而存在的;改革使中国社会逐步进入分化阶段,农村类报纸的角色随之表现为突显"信息传播角色"的角色丛;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分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直至"断裂"阶段,农村类报纸被整体边缘化;新世纪,农村类报纸作为"利益主体"在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中为谋求自身发展各自做出不同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媒体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农村类报纸为坚守和拓展市场,将“服务性、指导性、可读性”并重的办报方针进行延伸,相继推出了许多与读者互动的栏目与活动。作为安徽日报农村版《农业周刊》编辑,我认为,互动服务是农村类报纸践行新闻“三贴近”的生动体现,是提高报纸亲和力和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农村类报纸应把互动服务作为一种不变理念长期坚守。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报纸2000余种,然而,其中直接服务于占全国总人口70%的农民的报纸仅有四五十种,千名农民平均拥有不到1份报纸。在这仅有的四五十份农村报中,只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南方农村报、大众报业集团的农村大众报等为数不多的报纸发行量尚算可观。由此看出,时代发展到今天,  相似文献   

5.
王少军 《新闻世界》2009,(7):123-124
目前全国有13家省级党报办有“农村版”。比较有影响、日子相对好过的多是那些初步走向市场的报纸,而这些农村版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报纸的“实用性、服务性”上下了功夫。可以肯定地说,农村版服务读者的水平、质量、广度、深度以及服务方式决定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影响着报纸走向市场的程度。现结合多年来的观察,谈一谈党报农村版的定位取向。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晚报以及其他都市类报纸发展迅速,而且承载的信息量也由于不断增版、扩版而逐年加大。但是,从报纸的内容来看,这些报纸眷顾农村的甚少,绝大部分面向都市,有的甚至农村方面的内容基本为空白。从涉及农村方面的内容来看,也大多是一些奇闻轶事。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心愿、视野、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与此相比,报纸的农村市场并没有呈现出可喜的变化,甚至报纸读者在农村正在流失、萎缩。农村不需要报纸了吗?当然不是。涉农报纸仍在苦苦支撑,都市类报纸虽然意识到了农村市场之大,但并没花费大的心力去做,报纸还没有真正打进农村市场。究其原因,就是农村市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农民读者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据测算,未来11年如果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45%的世界平均水平,将有2.5亿农村人口变成市民。单是这部分人,就是一个潜在的庞大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读者成为报纸受众一族.随之而来的是诸如"乡村文化"之类的内容成为众多报纸,尤其是农民报以及面向农村发行的科技报等涉农类报纸副刊发展的方向.涉农类报纸副刊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读者的文化生活,但相对于比较匮乏的农村文化设施、文化阵地来说,涉农类报纸副刊的内容设置更应该着眼于对整个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媒体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农村类报纸为坚守和拓展市场,将“服务性、指导性、可读性”并重的办报方针进行延伸,相继推出了许多与读者互动的栏目与活动。笔者通过对自身及兄弟报刊如《河北农民报》、湖北《农村新报》、《河南日报农村版》、山东《农村大众》、黑龙江《农村报》等综合分析认为,互动服务是农村类报纸践行新闻“三贴近”的生动体现,是提高报纸亲和力和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农村类报纸应把互动服务作为一种品牌栏目长期经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战略提出后,国家出台了鼓励涉农报纸发展的政策,一些国家级、省级党报纷纷开办农村版,如人民日报新农村周刊、经济日报农村版,原有的涉农报纸如农民日报、农村大众、南方农村报等纷纷改版,商务部还向农村免费赠阅新农村商报,为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为农村类报纸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近年来,农村类报纸逐步尝试转型,主要分为从综合类报纸到专业报;培育媒体品牌价值;构建“涉农大平台”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2.
据《全国农村报刊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的统计,目前我国出版的2000余种报纸中,"三农"类报纸,包括综合和专业类,共有61种,仅占全国报纸的3.17%。如果仅是农村报、农民报,也就是17种,占全国报纸比重的1%。与农民占全国人口70%~80%这一比重相比,差距甚大。  相似文献   

13.
在地市级党委机关报纷纷由四开报纸扩为对开报纸的浪潮中,《河南农村报》(原河南日报农村专版)基于受众调查及市场分析,却悄然于去年下半年由对开改为四开。改版以来的《河南农村报》以其新闻报道“短、新、快、活”,版面编排新颖独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受到广大读者和同行的好评。改版成果令人欣喜,然而四开报纸的版式设计对习惯于对开报纸版式设计的编辑却是一个新的挑战。笔者结合平时工作实践,谈谈对四开报纸版面设计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月1日,伴着安徽省委沉甸甸的嘱托——在安徽这个农业大省,办好一份面向农村、农民爱看的报纸,《安徽日报农村版》在江淮大地上破土而出。11年来,作为全省唯一专门服务“二三农”的报纸,《安徽日报农村版》秉承“为农民说话,帮农民办事”的办报理念,努力做好新闻在江淮大地上深深扎根,逐步成长为全省农村地区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报纸。  相似文献   

15.
报纸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读者接受与否,需求程度如何,决定着报纸的市场份额。 报纸的读者可按年龄划分、按地域划分、按职业划分,仅农村这一块,又有粮、棉、畜、果、种、养、加、贮、运等。 别的不说,仅农村这方读者市场而言,虽然报刊如林,但面面俱到的综合类报刊多,很少有报人把农村某一特定读者群当作自己的市场目标。 《果农报》在农村果业大潮中  相似文献   

16.
每月视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呼唤新型农村传媒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具体到新闻媒体的接触和占有方面,农村与城市之间具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把几种主要媒介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作一个简单对比——报纸:我国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面向城市居民发行的都市报、晚报,许多城市还不止一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和市场,多家报纸展开激烈竞争;而在农村, 专门为农民创办的报纸却寥寥无几。广播:交通频率、音乐频率, 几乎都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受众, 而以农民为目标受众的频率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7.
科技类报纸特别是省级科技报,长期面向农业,定位在农村,以农业宣传和报道为主要内容,在读者心目中已经形成科技类报纸就是农业报、农村报、农民报的固有观念。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科技类报纸应该如何适应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18.
正当众多传统媒体在借助改革时机和网络技术抢滩市场发展壮大的时候,涉农报纸却普遍处境尴尬,阵地逐渐萎缩,舆论发声被都市媒体的喧嚣淹没,社会影响力微弱,经济效益不佳,成为媒体家族中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涉农报纸又存在难得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许多重大理论创新和政策突破,为我国农村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吹响了号角。涉农报纸只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在破解农村发展难题过程中完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息传播环境现状 1.大众传媒对农传播缺失 大众传媒对农传播的缺失首先表现为报纸的时效性差,内容缺乏针对性,农村受众难以通过报纸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而失去了对农信息传播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张承先同志,最近就有关当前报纸工作问题,对河北日报的同志谈了一些意见。张承先同志指出:河北日报的工作有了进步。经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如何使报纸工作更前进一步,还需要努力。解放军报在连队很有威信。我们的报纸要成为农村生产大队进行工作的工具,在农村扎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