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昕 《阅读》2005,(12)
笔画点、横、竖、折、撇、捺、钩,都是汉字大院里的成员,只要它们遵守纪律,字、词、句、段便会相安无事、和睦共处。可是,一旦它们捣蛋起来,常常闹得汉字苦不堪言。一天,有4个“点”擅自跑出了汉字大院,管理员赶紧四处寻找,它们连忙藏在“冠”、“荒”、“步”、“纸”的小床上。不料,它们刚一躺下,那4个字立刻就变了模样——“冠”的头上冒出了一个疙瘩,“荒”的腰间鼓起了一个肿块,“步”的腿上长了一个骨刺,“纸”的脚底冒出了一个泡泡。4个字好像都挺痛苦的:“冠”喊头疼,“荒”一个劲地说腰酸,“步”抱着腿咧嘴,“纸”也跛着脚直哼哼。…  相似文献   

2.
学生“生命在场”是“物质生命在场”、“精神生命在场”和“发展性生命在场”的统一体,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学生的“生命在场”。“生命在场”具有完整性、主体自觉性、体验性、生成性、独特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作者研究“文革”文学专著之一章,侧重剖解“文革”文学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方法,指出它们饱含“文革”精神实质,是利用“群”而否定“人”、制造“神”的怪圈在文艺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论武术与书法的互通与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武术与中国书法都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运用文献资料法及逻辑推理法从美学角度去探讨它们在“形”、“意”、“健”等方面的共性,总结它们在美学及健身方面的交融性,以期增长我们的体育美学意识,能够做到触类旁通,吸取其他艺术关的形式来创造我们新的武术个性和风格。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对介词“对”和“对着”进行共时的考察分析。共时的考察表明,介词“对”、“对着”在语义上各有分工,语义上的分工使得它们在句法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能”、”可”、“欲”、“敢”等词的用法,对《左传》一书作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自《马氏文通》问世以来,这些词被人们认为是助动词,其语法功能是帮助动词的看法是不对的;实际上它们也是动词,具有一般动词的基本属性;因为是表示“能愿”的动词,它们还必然地、经常地以动词或动宾词组作宾语,这是和一般动词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左”与“右”在古汉语中是两个使用频率较高、用法又比较灵活的词。随着应用场合的不同,其涵义也不同。“左”与“右”的本义,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说:“左,手相左助也”。 “右,手口相助也”。可见,它们都有“相助”,“辅佐”之意。然而,纵观古今文章,我们发现,它们和现代汉语的“左”与“右”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追溯根源,这与古人习惯有关。为此,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刘勰的《原道》、韩愈的《原道》和章学诚的《原道》中“道”的各自内涵进行了探讨 ,并把它们界定为“天道”、“政道”和“人道” ,随后以之为出发点 ,分析了“道”在儒家思想史上的意义流变。  相似文献   

9.
根据各种经济增长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将经济增长理论划分为“资本积累决定论”、“技术进步决定论”、“人力资本决定论”和“知识积累决定论”四条发展主线。它们反映了各种经济增长理论之间的继承、发展、否定或补充的延续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海子的抒情短诗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意象,它们又以马意象为主导建立起了一个以乡村为依凭的意象体系。不过,一直以来,学者们研究海子诗歌的时候都只注意到了海子诗歌当中的月亮、麦子、草地等几个意象,而主导的马意象常常为研究者们所忽略。正基于此,通过对海子抒情短诗中主导意象“马”的分析,从中得出“追寻”、“孤独”、“野性”等几个不同而又相联系的精神内涵,它们代表了海子精神的侧面。  相似文献   

11.
从写作学的现代观念出发 ,对写作的名称和实际含义进行溯源 ,并简括出它们嬗变的形式 ,重点辩析现代“写作学”与传统“文章观”、“作文论”之间的内在延续性的发展超越性 ,廓清写作概念的歧义 ,为“写作”正名。  相似文献   

12.
周庆宝 《阅读》2015,(Z2):64-65
小朋友们,在英语中,“说”的表达方式有四种:一是speak,二是talk,三是say,四是tell。它们的用法各不相同,我们一起来区分它们吧!一、speak表示“说,讲”,着重指开口发言;另外,speak还可以指“讲某种语言”。如:(1)Mr.Wang is speaking now.王先生正在发言。(2)I can speak English.我会讲英语。  相似文献   

13.
钱穆先生说:“西方文化主要在对物,可谓,科学文化,中国文化则主要在对人、对心,可称之为艺术文化。”而诗、画、乐则是艺术文化中的艺术,它们虽然名不相同,又各属艺术中的一类,可是它们却相通于中国文化的精魂。 艺和合于道。这是我国古代衡量艺术的最高价值准则。孔子评价《诗经》曰:“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思无邪”。所以《诗》可以“兴”“观”“群”“怨”,《乐记》在论及乐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邹中娥 《阅读》2013,(9):40-40
How many和How much都表示“多少”的意思,但是它们有很大的不同。听!它们正在介绍自己呢。  相似文献   

15.
两种感叹句     
张伟 《阅读》2007,(3):39-39
英语中how的主要意思是“怎样、如何”,what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意思“多么”,用在感叹句。那么how和what在表示感叹时有何区别呢?  相似文献   

16.
对“一杯”、“一次”这样的量词短语用在动词后面时的定位,长期以来在汉语语法学界存在着不同意见,有的将它们处理成宾语,有的将它们处理成补语。对这种“动+量词(数量)短语”结构,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其中量词短语的性质而定。如果是名量短语,就是动词后的宾语;如果是动量短语,则是动词后的补语。  相似文献   

17.
碳和碳的化合物,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原子”、“水、氢”、“化学方程式”等四章之后,“铁”、“溶液”、“酸、碱、盐”三章之前。所以,本章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煤、石油、天然气。它们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是人类最宝...  相似文献   

18.
阴柔美与阳刚美,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常用的一对美学范畴,从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到清代的姚鼐,都对它们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概而言之,它们是由于诗人的气质、兴趣以及诗歌的题材、表现手法的不同而在文学作品中形成的不同的风格美。阴柔美表现为优雅、淡泊、愉悦、和谐的“优游不迫”之美,阳刚美表现为崇高、奔放、壮阔、激荡的“沆著痛快”之美(参见严羽《沧浪诗话》)。但它们不是绝对分开、相互排斥、水火不容的。具有创作个性的作家,“虽然不能无所偏优于其间”,但“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  相似文献   

19.
数的认识     
复习要求1.在理解整数、小数意义的基础上,重点认识整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十进制计数法,数的组成与分解,熟记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整数和小数,会用“亿”或“万”作计数单位记数,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2.“数的整除”这部分知识中,概念比较多,要注意它们的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提出了数十种“教育” ,实际上 ,它们更是社会与教育中的问题而不是教育。在这么多的“教育”背后掩盖着的是教育思想的苍白 ,它们最多是对某种价值的追求和短期效应。诸多“教育”只能是教育系统内模式 ,反而形成了教育自身的恶性滚动 ;现在必须建立教育系统外模式 ,才能说明教育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