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没有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就没有民族地区国民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就不会有民族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和快速的发展;民族地区要谋求发展,首要之举是发展教育,提高从业者的文化科学知识,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国家重点建设计划中,应优先保证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民族地区教育的研究,使民族地区教育获得健康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纲要的提出,为地区公共信息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建立起地区公共信息安全的联动体系,有利于提高地区信息交流,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的安全畅通,不断提高各地市联合公共服务、公管管理的能力,保证珠三角地区加快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浅析西部地区的扶贫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是我国最贫困的地区,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中国的整个的经济发展影响很大,所以,做好西部地区的扶贫工作事关全局。  相似文献   

4.
岭南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已经具备发展休闲体育的环境和条件,目前国内关于岭南地区休闲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还很薄弱.本研究提出,岭南地区休闲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将发展休闲体育纳入岭南地区整体发展之中;岭南地区发展休闲体育要遵循社会学规律;岭南地区发展休闲体育要贯彻市场化原则;发展岭南地区休闲体育要注重宣传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不同海拔地区老年人体质差异进行比较,探讨其内部的特征及规律。研究发现,高海拔地区老年人的身高、体重、围度、皮褶厚度以及体重指数均低于低海拔地区的老年人,肺活量、血压和安静脉搏与低海拔地区老年人有显著性差异,且收缩压值明显好于低海拔地区老年人;但综合身体素质却不及低海拔地区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6.
中部地区在海南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民收入低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文章在分析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影响海南中部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血脉,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影响该地区的发展和未来走向。本文从文化视角剖析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必然性、紧迫性,并提出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中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打击,由于前苏联政府在中亚地区采取了一系列不当政策,使中亚地区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严重的"离心"倾向。苏联的解体虽然使中亚地区在主权上取得了胜利,但是在地区稳定、社会发展、宗教和谐等领域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西方霸权主义的新冷战思维的渗入,以及俄罗斯对于该地区的传统影响力的存在,中亚地区又成为了后冷战时期的焦点和争夺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文章就少数民族地区开放大学的办学战略,论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开放大学的可行性,指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开放大学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开放大学办学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对西部民族地区特殊性的分析,认为加快经济发展是西部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而难点在于理顺利益关系。针对西部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及西部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与难点,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1.
周文王克商方略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周季历时期周人以武力征服西北戎狄部落,奠定了周人称霸西方的基本局面。文王时期一方面对西北戎狄进行征服,另一方面迂回经汉水南下对江汉及江淮流域的蛮夷进行征服,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战略格局,为克商并夺取天下奠定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有关唐代茶叶产区的研究虽有成果问世,然缺漏颇多,至于对五代十国时期茶叶产区的研究,尽管涉及的还不多,也同样存在遗漏现象。唐代共有产茶州府56个,主要分布于淮河流域及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五代十国时期有所发展,达到77个州府,除过唐代时的分布区域外,又扩大到两湖南部地区,岭南、川蜀及云南部分地区。这一时期茶叶产区的不断扩大为两宋时期茶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美味松江鲈鱼产于吴淞江河道,此鱼有四鳃,长7—8寸。吴淞江的感潮环境和河道环境使此鱼成为江南名产,唐宋时期形成独特的有关松江鲈鱼文化。到明代,黄浦江代替了吴淞江成为出水干道,感潮环境因此发生了变化,美味松江鲈鱼因难以洄游而绝种。遗存的小型四鳃鲈鱼与过去相比较是口味较差的一种鲈鱼。  相似文献   

14.
位于闽粤边区的汀江流域是客家族群聚居之地。历代北方汉族移民之所以能够在汀江流域一带保存古代中原汉族文化,形成一个既区别于少数民族,又不同于汉族其他族群的汉族客家民系,以往的研究多认为是由于历史上该地域地理环境闭塞。事实上,汀江流域在历史上并不闭塞,它既是山海交接地,又处于交通要道,还是铜铁、林木、烟草和纸张等的重要产地。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深入剖析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存在问题,进而解析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融合路径。研究认为:体育产业组织、结构与发展政策融合,体育产业发展财政配套与投融资的融合,体育产业科学技术与人力资源的融合,体育产业集群化的跨区域融合,体育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体育产业相关组织与俱乐部间的融合,体育产业的个体消费与体育行为的融合。为此经济带的不断扩展和提升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及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不会因人为的行政区划而改变,而水资源的强外部性与人为的行政区划又导致水资源管理的失灵,导致“公共用地的悲剧”。文章通过对跨行政区水污染的特征及管理的薄弱环节的分析,探讨建立跨行政区水污染合作防治的机制,以解决水资源的外部性与行政区划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论文在论述《汉书.地理志》中的北江、中江、南江等三江方位及其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分析皖南与苏南历史地理的正、负、互补三种相关性,认为"汉志三江"、"魏晋江东"、"唐宋江左"与"明清江南"区域皆"因水而兴",自然含有现代皖南、苏南和浙西三地,其中水系相通,源头皆系于皖南,所以广义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应该包括整个汉志三江流域。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概念之蠡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论述了“长三角”内涵相异的地理学概念和地域概念.指出古代“江东”、“江左”、“江南”等概念与今“长三角”的概念重叠或部分重叠.近代以来,经济研究语境下研究表明,“长三角”是在明清时期的江南诸府(“五府”、“七府”或“八府”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9.
以长江下游某段水域10年的航标失常统计数据为实例,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长江下游航标失常数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探讨主要影响因子对航标失常的作用,为航标失常机理及预防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船舶在长江航行时 ,以雷达为主要定位手段 ,很少采用GPS定位 ,原因在于GPS的定位精度还不够明确。通过误差分析 ,找出了长江蓝图GPS定位的主要误差根源 ,为今后船舶在长江航行采用GPS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雷达定位精度也作了一定的分析 ,指出在某种程度上 ,长江蓝图GPS定位要优于雷达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