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吕氏春秋校释》(陈奇猷校释 ,学林出版社 1984年版 )卷 2 5《别类》曰 :“夫草有莘有 ,独食之则杀人 ,合而食之则益寿 ;万堇不杀。”毕沅曰 :“堇 ,乌头也 ,毒药 ,能杀人。万堇则不能杀 ,未详。”杨昭俊曰 :“万非草类 ,‘万’是‘’字之讹。《说文》云 :‘ ,草也’。言乌头有毒 ,合草服之则不杀人。”谭戒甫曰 :“《说文》 :‘万 ,虫也’。《埤雅》 :‘蜂一名万’。盖‘万’即‘’之本字 ,《左传》僖二十二年所谓‘有毒’是也。《淮南·说林篇》‘腹蛇螫人 ,傅以和堇即愈’ ,彼高注云 :‘和堇 ,毒药’。盖堇能制虫蛇之毒 ,…  相似文献   

2.
《论语·公冶长第五》第十九章:“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税,何如其知也。”孔子为何言臧文仲不知? 臧文仲是鲁公子 的曾孙,即臧孙辰。他曾在鲁庄公、鲁闵公、鲁僖公、鲁文公期间做鲁国大夫。《孔子家语》载:“臧文仲世为鲁之守蔡大夫。”文中“蔡”是大龟的名称。《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曰:“臧文仲自邾使告臧贾,且致大蔡焉。”杜预注:“大蔡,大龟。一云龟出蔡地,因以为名。”孔颖达在为《左传》作疏时引《孔子家语》说:“漆雕平对孔子云:臧氏有守龟,其名曰蔡。”臧文仲守蔡,替“蔡”盖了一间屋,而且“山节藻 ”。从《…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中华书局 1982年版 )卷九《魏书·曹真传》载 :“诸葛亮围祁山 ,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眉阝 ,遣张合阝击亮将马谡 ,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 ,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 :‘大将军自来 ,吾愿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安定民杨条是以“自缚”的方式向魏大将曹真投降的 ,那么 ,“自缚”是什么意思呢 ?实际上 ,“自缚”就是“面缚” ,这由本证法可以说明。《三国志》卷 2 8《魏书·王凌传》载 :“(嘉平 )三年春 ,吴贼塞涂水。凌欲因此发 ,大严诸军 ,表求讨贼 ;诏报不听。凌阴谋滋甚 ,遣将军…  相似文献   

4.
《读书杂志》“意疑”析《史记》卷75《孟尝君列传》:“居数年,人或毁孟尝君于齐王曰:‘孟尝君将为乱。’及田甲劫王,王·意·疑孟尝君,孟尝君乃奔。”(中华书局标点本,第七册,页2357)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第二》“意疑”条说:“‘意’下本无‘疑’字,...  相似文献   

5.
《柳敬亭传》自选入高中语文课本(原五年制课本第三册,今必读课本第五册)以来,注释即有可商榷之处,而至今未作改动。现仅就其中三个词语的注释,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分述于下:[加礼]课本注云:“礼遇有加,以恭敬之和接待。”试问,以礼接待还有不恭敬的么?在这里“加”字应是解词的关键。《左传·隐公五年》所谓“叔父有憾于寡人,寡人弗敢忘,葬之加一等”之“加”就是典型例证。杜预注云:“加命服之等”,也就是说葬礼规格要增加一个等级。“加”就是“增加”之意。自古“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左传·庄公十八年…  相似文献   

6.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见《孟子·公孙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给“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注:“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的《孟子译注》(杨伯峻编著)给“有不战”作注:“此‘有’字可以译为‘有无’之‘有”;亦可读为‘或’,古书‘有’与‘或’经常通用,译文系用‘或’字之义.”以上两注都似不妥.  相似文献   

7.
雕阴城位置     
雕阴城战国时属魏。《竹书纪年》载:“显王十年,龙贾帅师筑长城于西边。”《史记·魏世家》载,魏惠王十九年又“筑长城”,雕阴城大致就是在这个时期修建起来的。据《史记》载,秦国为了收回河西,取得上郡,从秦献公起,不断对魏战争。秦惠  相似文献   

8.
屈原《九歌·东君》云:“照吾槛兮扶桑”。汉王逸注:“吾,谓日也。槛,楯也。言东方有扶桑之木,其高万仞,日出,下浴于汤谷,上拂其扶桑,爱始而登,照曜四方,日以扶桑为舍槛,故曰:照吾槛兮扶桑也。”又,《离骚》云:“总余辔乎扶桑”。王注:“扶桑,月所拂木也”由此可见王逸以“扶桑”为木名。汉许慎《说文·木部》谓:“榑桑,神木,日所出也。”又,《部》“”字条云:“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榑桑。,木也。象形。”按;“榑桑”亦即“扶桑”。令人朱季海曰:“后人并作‘扶’者,以今字改古字耳”(说见《楚辞解故》),朱说甚是。“扶  相似文献   

9.
《新唐书·贾曾传》辨误一例《旧唐书·贾曾传》:"曾后坐事,贬洋州刺史。开元六年,特恩甄叙,继历庆、郑等州刺史。"《新唐书·本传晰载略同,唯*庆州"作"虔州"。又《册府元龟》卷172帝王部《求旧二》亦载此事:"开元六年二月,以少府监齐景胄为益州大都督府...  相似文献   

10.
政治·经济以创新的精神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曹桂华曲春杰(2,l)牢牢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于维军(1,l)毛泽东晚年平等思想探析···‘··……张辉丰雷(3,l)谈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毛泽东的贡献 ’‘”“””’“‘”“.”‘·”“’…”··············,···……王小兰(2,4)从郑培民精神看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取向……萧疆(2,8)列宁…  相似文献   

11.
捉“捉”字的本义为握.《说文》:“捉,搤((?),通扼)也.从手.足声.一曰握也.”《左,僖二十八年》载晋国人恢复了卫侯的君位,他比约定的日期先回到了卫国.这时.“武叔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武叔打散了头发正准备洗,听说国君到来.很高兴,握着头发就跑了出来.)“捉发”亦作“握发”《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鲁.周公担心儿子会自以为了不起,告诫儿了说:“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bǔ,咀嚼着的食物).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此外如“捉刀”、“捉手”.“捉笔”等语词,其中的“捉”皆释为“握”.但此义项现代汉语中已无.  相似文献   

12.
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就是其一。词中的“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分明是说苏轼不识周郎赤壁,仅是人云亦云。但宋人朱彧《萍洲可谈》云:“坡非不知自有赤壁,故言‘人道是’者,以明俗记尔”。现代一些注者袭用这一说法,如靳极苍《唐宋词百首详解》说:“作者知其非真,但为抒怀所以加‘人道是’三字,拿它当真的看”。前不久,郭桢同志撰文也说:  相似文献   

13.
《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载:贞观三年十二月“癸丑,诏建义以来交兵之处为义士。勇夫殒身戌阵者各立一寺”。《新唐书·太宗本纪》作“润十二月癸丑”。案十二月丁卯朔,无“癸丑”,而润月有之,为润十二月十七日,《旧唐书·太宗本纪》误。《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贞观五年秋八月“戊申(二十一日),初令天下诏死刑必三覆奏,在京诸司五覆奏。”《新唐书》卷2《太宗本纪》则云:十二月“丁亥(二日),诏决死刑,京师五覆奏,诸州三覆奏。”案《资治通鉴》卷193贞观五年八月条载:“诏自今有死罪虽令即决,仍三覆奏乃行刑。”在十二月…  相似文献   

14.
鲁西南地区与炎黄文化许庆山(上接1994年第4期)四、黄帝《史记·五帝本纪》曰“轩辕之时,神农氏衷”。神农氏第八代炎帝榆罔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神州大地经过一番血与火的洗礼进入了另一个辉煌的时代─—黄帝时代。《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又解:“黄帝。有熊国君...  相似文献   

15.
《宁夏通史·古代卷》(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版)第222页载:“朵儿赤是西夏宁州人,初守西凉,‘率父老以城降太祖’,曾任中兴路管民官……”。徐安伦、杨旭东著《宁夏经济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版)第94-95页也说:“朵儿赤是西夏宁州人,初守西凉,‘率父老以城降太祖’。”查《元史》卷134《朵儿传》:“朵儿赤字道明,西夏宁州人。父斡扎箦,世掌其国史。初守西凉,率父老以城降,太祖有旨副撒都忽为中兴路管民宫。国兵西征,运饷不绝,无毫发私,时号满朝清。世祖即位,斡扎箦寝疾卒。遗奏因高智耀…  相似文献   

16.
《诗经·秦风·蒹葭》是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准确地理解诗中的一些重要字词至关紧要。而正是在对这些字词的注释上,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和其他一些权威性高校文科专业教材皆有值得商榷之处,故此试作辨正。《蒹葭》有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蒹葭采采,…… ”其中,“苍苍”、“萋萋”、“采采”何义?国家教委组编的《大学语文》注释为:“苍苍:繁盛的样子。后两章‘萋萋’、‘采采’义同”。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注释为:“苍苍,茂盛的样子”;“萋萋,茂盛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杜预注和孔颖达疏对《左传》的断句,不乏错误:有的在后世学者中引起连锁反应,至今未见有人指出;有的虽经后人指出,但近代有人不但不接受,反而以正确意见为误。本文先用正确标点引出误读之句及有关上下文,然后阐述鄙见。 一、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bi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庄公三十二年》 这些话由于杜预的一处误读,千余年来一直被人们所误解。《说文》解释“bi”字引“春秋传日:‘bi门而与之言’。”引语和传文“bi而以夫人言”文字虽不尽同,但意  相似文献   

18.
《春秋·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一语中的“鄢”属于何地?依杜预《注》在今河南鄢陵县境;依应劭之说即西汉时期的县,在今河南柘城县北;依赵匡之说在今河南偃师县南。通过对鄢、周围地理环境的全面考察以及对以上三说的辨析,可以证明应、赵两家之说均不可信,只有杜预《注》才是接近事实的。  相似文献   

19.
“两马”辨释《孟子·尽心下》第二十三章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本章中“两马”一词,汉赵岐注“‘国马足以行关,公马足以称赋’,是两马也。”现存《孟子》的各种旧注大都沿袭赵说。新近出版的《汉语大词典》有“两马”条,引《孟子·尽心下》为书证...  相似文献   

20.
《汉书·地理志》上党郡谷远县载 :“羊头山世靡谷 ,沁水所出 ,东南至荥阳入河 ,过郡三 ,行九百七十里。”谓沁水过郡三 ,至于过哪三郡 ,没有确指。历代学者对此有多种解释 ,而且对是否在荥阳入河观点不一 ,今梳理如下 :郦道元《水经·沁水注》曰 :“沁水……又东过武德县南 ,又东南至荥阳县北 ,东入于河。”认为沁水在荥阳入河。颜师古汉志注文曰 :“今沁水至怀州武陟县界入河。此云至荥阳 ,疑传写错误。”对沁水在荥阳入河的说法提出异议。清代学者汪远孙《汉书地理志校本》曰 :“‘过郡三’谓上党、河内、河南也 ,若仅至武德 ,武德故城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