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通过玩耍来探索世界,这是他们身上天然的学习驱动力。父母要鼓励孩子巧妙、愉快地玩,发展孩子的“玩商”:这不仅能帮助孩子多学知识,还能使他们愉快地生活,与别人和谐相处。具体来讲,玩耍有诸多益处:通过玩耍,儿童能了解自己周围的事物,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关注圳人;玩耍能培养儿童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能促使儿童集中注意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玩耍中发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性;玩耍能促进大脑发育。  相似文献   

2.
新闻月评     
“散养”的孩子有同情心 2014年4月25日《生命时报》讯美国波士顿学院心理学家彼得·格莱博士在其新著《自由学习》中指出,在没有成年人指导的情况下,孩子可以在自由玩耍中更好地克服自我陶醉心理,更好地培养同情心。而如今,父母们都是时刻陪在玩耍的孩子身边,“散放式”与邻居孩子一起玩耍的场景越来越少见。  相似文献   

3.
2岁多的孩子是否可以很好地在一起玩耍呢?这个年龄的孩子非常喜欢户外活动,那么,让几个2岁左右的孩子一起玩耍是不是最好的选择呢?是否有更好的结伴游戏形态呢?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育》2012,(Z5):44-45
玩耍是孩子成长的阶梯。玩耍有利于培养孩子勇敢的品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品质。玩耍中有很多游戏需要和他人配合才能进行,在游戏中,  相似文献   

5.
正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学习方式,孩子在玩耍中学会各种各样的本领。近期,养育新观察系列直播活动针对孩子玩耍的问题,专门邀请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苏彦捷老师,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刘肖岑老师和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猫博士工作室创始人袁坚老师,分别从玩耍背后的脑发育秘密、引导孩子科学地玩电子游戏,通过玩耍看到更大的世界等不同的角度分享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德国弗赖堡大学做学术访问期间,住在湖边的一套公寓里。离公寓不远,有一个小沙坪,里面有一些儿童玩耍的设施。每次经过这个地方,总会看到三四个小孩在沙坪里面玩耍。旁边站着一位女士,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孩子,即使孩子满脸的泥沙,衣服上到处是沙子,她也不干涉。  相似文献   

7.
环球资讯     
正有二宝了,大宝是高兴还是嫉妒?二宝的出生不管是对爸爸妈妈,还是对老大,都是一件充满未知和压力的事情。很多妈妈说,老大在弟弟妹妹出生前后3周时特别爱捣乱。也有些孩子对弟弟妹妹很感兴趣,很愿意照顾弟弟妹妹。孩子能否成功过渡好这个阶段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心理学家发现,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和弟弟妹妹玩耍的反应中,有60%的孩子会亲近地观看爸爸  相似文献   

8.
新观点     
自由玩耍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社会技能。自由玩耍给予孩子一个发挥他们创造力、增强他们自信心的途径,他们通过玩耍学会自己探究尝试,掌控环境。如果玩耍没有特别的安排,那么孩子在冲突解决、协调以及领导等方面会变得足智多谋,而这些往往在有成人组织的氛围下难以自然显现。在  相似文献   

9.
王霞 《考试周刊》2013,(12):190
幼儿教师要在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带孩子去玩耍,让孩子在玩耍中了解自然,探索自然。要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如今的家长害怕孩子受伤,把孩子禁锢在自己的圈子里.孩子不敢尽情玩耍,不敢大胆交际。一旦因玩耍受伤,家长就认为是别人的不是,闹得沸沸扬扬。稍有不慎家长就手忙脚乱起来,哪怕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找学校,找教师,甚至没完没了地跟教师过不去。  相似文献   

11.
人们都知道,孩子吃好、睡好、玩好,才能身体好,精力旺盛,学习效率高。有的家庭,能做到让孩子吃得丰富,有营养,种类齐全,但是在允许孩子快意地玩耍方面,让孩子足足地睡觉方面,就不尽然了。  相似文献   

12.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惟有这样才能让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幼儿的教育越来越关注。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应该让孩子动起来,在户外开展一些活动,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快乐玩耍。在新课程教学下,儿童民间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应用应该在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现在,有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玩耍,就加以提醒甚至训斥,渐渐地使孩子失去了他们本应有的天真和活力。其实,玩乐也是—种学习方式,而且是孩子最为喜欢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有关部门针对全市1000多名小学生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有同伴与自己一起玩耍;有43.7%的孩子放学后常和同学、邻居玩耍;46.7%的孩子由于缺乏玩伴,经常一个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育》2014,(10):6-8
幼小衔接是大班孩子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虽然,我们支持幼儿时期应该尽情玩耍的理念,但不得不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低头。幼儿的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小朋友在没有考核压力的环境下,花一些玩耍的时间先去接触一些小学的知识,不会对他们产生负面的影响,反而有利于他们入学后自信心的培养,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17.
玩乐是儿童的天性,但有些儿童偏偏不会玩,甚至得上诊所接受治疗,学习如何玩耍。有的孩子整天呆若木鸡地坐着,什么都不做。有的则只会玩电动玩具,当递上一个普通玩具,小孩就变得不知所措,无法发挥想象力去玩。许多家长都不了解儿童玩耍的重要性,他们往往是在发现孩子不会讲话,或是不会走路,或是听老师说孩子经常不合群,才前去求医。许多家长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玩耍时是否达到这些指标,因为他们都趁孩子玩耍时,忙着做自己的事。现代家长也经常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或上许许多多的课外辅导班,导致孩子们缺乏创意玩乐的自由时间。孩子…  相似文献   

18.
孩子度过以玩耍游戏为主的幼儿期,正式进学校读书了,不少家长赶紧忙不迭地把孩子的玩具、布娃娃、小狗熊、积木、冲锋枪、坦克甚至小人书一古脑儿全收了起来,严严实实地封存,表示玩耍时代结束了,从此认真读书。这样做是否妥当呢?孩子从游戏玩耍到适应学校学习,需要一段过渡,需要半游戏半学习的一段过程,孩子完成从游戏为主转变为学习为主的过程,一般得一年左右,有的孩子更长一些0玩具是孩子的伙伴,骤然一下子让玩具从孩子的世界里消失,会破坏孩子适应学习的自然过程,在缺乏花草、小动物的城市家庭,玩具伙伴对孩子显得更为重…  相似文献   

19.
尽管玩耍被认为是很普遍的,但在特定的社会中对游戏的关注依赖于对儿童天性的文化信念和父母对儿童的特别要求。研究者发现一些父母认为他们自己更适合做他们孩子玩耍的伙伴,但是在一些团体中则表明年长的兄弟或姐妹才是儿童游戏的重要伙伴。由于父母在玩耍活动进程中的直接参与,父母在玩耍中经常会为儿童提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沉默的孩子:课堂上,他们从不积极回答问题;下课后,他们也很少和别的孩子一起游戏。孩子天性活泼好动,他们的天职是无忧无虑地玩耍、嬉戏。那么,为什么总有一些沉默寡言的孩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的沉默呢?下是对一个沉默儿童的个案调查。其取样之小,不足以说明问题,其分析也未见得科学到位。刊出这篇章的目的,不外乎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广大幼教工作对这类孩子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