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将硼酸锌(ZB)添加膨胀阻燃聚丙烯体系(PP/IFR)中,利用热重分析仪(TGA)、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和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该膨胀阻燃体系的热降解动力学和残炭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添加ZB后,PP/IFR体系提前分解,但保留了更多的残炭;EDX和FTIR分析结果表明,残炭中保留了更多的磷,且少量的ZB能促使IFR发生酯化反应,形成更多P-O-P和P-O-C的交联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有效磷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试纸法测定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通过加入钼酸铵、酒石酸钠、抗坏血酸和硫酸的量对显色结果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组装的便携式磷酸根测定仪对土壤中有效磷测定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试纸法检测范围为0.1~1.2μg/m L,基本能满足常规土壤中有效磷的快速测定;组装的便携式磷酸根测定仪测得的磷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较好,其相关性R2为0.9995,因此可准确的测定土壤中磷酸根浓度,进而快速求得土壤中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探究了2种提取方法(浸泡法和研磨法)和7种不同的提取液对光合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磨法操作复杂,但对叶绿素的提取效果较好,而且所用时间较短;浸泡法虽然操作简便,但是叶绿素的损失较大,而且所用时间较长;mL在6种不同提取液的浸泡法比较中,80%丙酮与95%乙醇体积比为1:3时,光合色素提取量最高,为本实验中最佳的光合色素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70%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温度为60℃,料液比为1:30,采用先浸泡再水浴加热后超声的方法提取通经草不同部位的总黄酮,然后通过小鼠耳肿胀实验,比较通经草不同部位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通经草根中总黄酮的含量为2.37%,茎中总黄酮的含量为3.05%,叶中总黄酮的含量为5.10%。通经草不同部位高、中剂量提取液均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通经草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抗炎作用强弱依次为叶>茎>根。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用溴甲酚绿离子缔合萃取光度法测定植物提取液中生物碱的总量,比较了五种提取方法,探讨了测定的优化条件,确定用水饱的正丁醇溶液提取效果最佳,测得一些植物的生物碱含量约0.1~0.9%,加样回收率为92%,相对标准偏差7%,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采用组织化学定位、显微制片和定量分析方法,对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特点、三萜皂苷含量及三萜皂苷积累场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膝的根和茎均属于异常结构,根中具有同心环状排列的三生维管束,三生维管束的轮数最多可达7~8环;茎中具有2个髓维管束;叶为异面叶,海绵组织中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牛膝根、茎和叶中均积累三萜皂苷,含量依次为:叶>根>茎。根中以三生韧皮部为主要积累场所;叶内主要积累于栅栏组织细胞内。  相似文献   

7.
测定浮萍叶绿素含量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三叶浮萍(Lemma Paucicostat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提取方法及6种不同提取液对浮萍体内叶绿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叶绿素在6种不同提取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6种提取液的吸收光谱基本相似,可以用Arnon法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叶绿素的含量。3种提取方法中,直接浸取法对叶绿素的提取效果最好,但速度最慢;而研磨法在提取过程叶绿素损失较大;将样品冷冻后用50℃提取液提取方法的提取速度最快且操作简便,是最佳的叶绿素提取方法。试验采用的6种提取液除无水乙醇外,叶绿素在其他5种提取液中较稳定,不易见光分解。  相似文献   

8.
香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影响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并确定了较好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5g湿样中加80ml 70%乙醇水溶液提取剂,浸泡24h后,索氏回流提取1h,提取液用石油醚连续萃取2次.香椿中黄酮的提取率为4.82%.  相似文献   

9.
采用预实验对梓树根皮的冷、热水提取液、95%乙醇提取液、5%盐酸提取、乙醚提取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反应,初步推断梓树根皮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实验结果初步确定梓树根皮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有蛋白质、氨基酸、多肽、皂苷、糖苷类、黄酮、有机酸类、生物碱、蒽醌类、内酯、香豆素类等化学物质,可为梓树根皮的进一步分离和提取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根据残炭和活性炭的穿透吸附试验数据,提出了残炭吸附等温线的数学模型.通过所取微元内气相汞和固相汞的总量平衡关系建立相关微分方程组,并运用Matlab软件结合Runge-Kutta过程推导出适用模型.穿透试验结果表明在与电厂烟气汞浓度相近的低汞浓度条件下(<0.3mg/m3),残炭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ich理论的Ⅱ型等温线,而活性炭的数据则明显具有Langmuir关系,即属于Ⅲ型等温线.运用Matlab软件将实验数据对修正模型进行拟合计算,经过统计分析,出口汞浓度数据方差不超过0.81,表明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测试数据和模拟结果令人满意.该模型对汞吸附脱除效率预测和炭质吸附剂的汞吸附富集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多聚磷酸铵(APP)与新型三嗪类成炭剂(CNCA-DA)复配成新型膨胀型阻燃剂(IFR),将其应用在乙丙弹性体中(EP),并采用氧指数测定仪(LOI)、热重分析仪(TGA)和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碳酸镍(NC)和硼酸锌(ZB)与EP/IFR体系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的金属化合物替代1%的IFR后,复合材料的氧指数值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NC的效果较好,达到27.6%;TGA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化合物都能促使复合材料保留更多的残炭;FTIR分析表明,金属化合物能促使残炭中形成了聚芳烃和P—O—C、P—O-P的交联结构。  相似文献   

12.
碳酸镍对多聚磷酸蜜胺(MPP)和笼状季戊四醇磷酸酯(PEPA)复配阻燃聚丙烯体系具有较好的阻燃协同作用。采用TGA、FTIR研究了碳酸镍(NC)对阻燃聚丙烯的热降解行为,并用Flynn-Wall方法模拟体系的热降解动力学。TGA测试表明NC能有效地增加材料的残炭含量;FTIR和热降解活化能分析结果表明在降解过程中,NC能促使材料生成更多的P—O—C和P—O—P的交联结构,并提高材料的热降解活化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和大蒜油的排铅效果,为铅中毒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40mg/L的醋酸铅溶液,按0.01mug体重剂量连续15d灌胃造模,造模成功后将48只雄性成年小鼠随机分成4组,即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大蒜油组、乙二胺四乙酸组和中毒不治疗组,连续15d驱铅治疗。在造模前、第16天、第31天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及抽取小鼠尾部全血并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小鼠的血铅含量,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血铅含量:统计学意义驱铅治疗后,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大蒜油组、乙二胺四乙酸组分别与中毒不治疗组的血铅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大蒜油组、乙二胺四乙酸组的血铅含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驱铅治疗后各组的血铅含量为: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EDTA组〈大蒜油组〈中毒不治疗组。(参体重: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大蒜油组分别与中毒不治疗组的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与大蒜油组的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的体重〉大蒜油组的体重。③存活率: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大蒜油组分别与中毒不治疗组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与大蒜油组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大蒜油对血铅均有促排作用;驱铅功效为: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大蒜油。  相似文献   

14.
研究磁处理党参药液对消化功能影响的药效作用.用炭末法比较生理盐水、磁处理党参药液与非磁处理党参药液对小鼠肠推进运动的影响;用麦特(Mett)氏法比较正常对照组、非磁处理党参药液组与磁处理党参药液组的胃蛋白酶活性.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磁处理药液组小鼠肠的炭末推进率显著增加(P0.01);与非磁处理药液组比较,磁处理药液组小鼠肠的炭末推进率显著减小(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磁处理药液组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强(P0.01);与非磁处理药液组比较,磁处理药液组的胃蛋白酶活性亦显著增强(P0.01及P0.05).党参磁处理药液对小鼠肠的推进及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姜醇提物对糖尿病小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KM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组,n=10)、模型组(DM组,n=10)及生姜醇提物干预组(ZGB组,n=10)。DM组及ZGB组小鼠尾静脉注射2%四氧嘧啶(90mg/kg)建立糖尿病肾损害模型。造模成功后,ZGB组给予生姜醇提物溶液0.5mL(300mg/kg·d)灌胃14d,DM组及C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4d后小鼠断头取血,测定血糖、血清肌酐、尿素氮含量,检测肾组织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DM组比较,ZGB组血糖、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DM组(P〈0.01);肾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DM组(P〈0.01),而T—SOD活力则较DM组升高(P〈0.01)。光镜下ZGB组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异常改变较模型组减轻。结论:生姜醇提物对糖尿病小鼠的肾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RI模型组;葡萄籽原花青素预处理(GSPE)组(160 mg/kg),每组10只。于再灌注后3 h检测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光镜下比较各组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GSPE对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与HIRI模型组比较,GSPE预处理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GSH-Px、SOD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而MDA含量下降(P〈0.05)。光镜下GSPE预处理组肝细胞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SPE预处理组肝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而Bax蛋白的表达量则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GSPE对缺血再灌注肝脏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损伤和抗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一次性灌胃-1h后大鼠下丘脑、纹状体以及海马内内源性阿片肽即:β-内啡肽(β-endorphine,β-EP),甲硫脑啡肽(met—enkephalin,MENK)、亮脑啡肽(leu—enkephalin,LENK)和强啡肽A(dynorphin A,Dyn A)含量的变化,并记录大鼠血中乙醇浓度及其痛阂的改变,以探讨乙醇的中枢作用机制与内源性阿片肽的关系。方法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分别用25.6%(v/v)和51.3%(v/v)的乙醇溶液按10ml/kg一次性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急性摄入乙醇后,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大鼠痛阂值均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组大鼠β-EP和MENK的含量在下丘脑内明显增高(P〈0.01或P〈0.05).高浓度组大鼠β-EP,MENK,LENK在下丘脑、纹状体和海马内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DynA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急性摄入乙醇可引起脑内源性阿片肽含量的增加,这可能是导致乙醇急性灌胃后大鼠痛阈值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甲醛对运动大鼠心肌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服用刺五加后的作用,探讨甲醛对运动大鼠的心肌组织毒性及刺五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人为模拟不同程度甲醛染毒环境进行动式染毒,甲醛剂量分别为0.8 mg/m3,2.4 mg/m3。每天染毒30 min,每周6次,连续4周,刺五加的灌胃剂量为104.17 mg/kg,测定运动大鼠心肌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2.4 mg/m3剂量染毒运动组大鼠心肌组织 CAT、GSH-PX、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服药染毒运动组与染毒运动组相比,0.8mg/m3剂量染毒服药组大鼠心肌组织CAT、GSH-PX、SOD活性明显高于染毒运动组(P〈0.01),MDA含量明显低于染毒运动组(P〈0.01)。结论:甲醛可以降低染毒大鼠心肌组织抗氧化酶的活性,造成心肌组织氧化性损伤,而灌服中药刺五加可以有效缓解其毒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大鼠脑出血给予三七总皂甙治疗后,神经元Bcl-2和Bax的表达有无变化,并观察脑出血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相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的变化.神经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脑出血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值升高;2d后治疗组大鼠与脑出血组相比分值下降(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治疗组Bcl-2的阳性表达较脑出血组高(P<0.01)、Bax的阳性表达较脑出血组低(P<0.01),Bcl-2/Bax蛋白比值增高;脑含水量即12 h开始增加,24 h后比较明显,48 h达高峰,7d之后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三七总皂甙治疗组48 h ~72h干预后,脑含水量明显低于其脑出血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