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内地在国外的留学人员有39万之多,他们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熟悉国际惯例,是中华民族潜力巨大的智力资源。为了更好地宣传和配合实施“江西省留学生创业工程”,由江西省科学技术厅主办,江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承建的《江西省留学生创业网站》(http://www.jxssp.gov.cn)正式启用。“江西省留学生创业工程”是“十五”期间江西组织实施的“六大科技工程”之一。该工程“十五”期间的总目标是:通过实施该工程,要在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建立江西籍留学科技人员联谊会、联络站;支持留学科技人员在江西…  相似文献   

2.
来华东盟留学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正伟  唐英毅 《科教文汇》2011,(28):184-185
要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传播中华文化,扩大我国影响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成立,大量东盟学生来华留学深造,对来华东盟留学生的管理被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推动了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在留学生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学校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留学生的管理体制。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实行留学生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在此体制下,为适应留学生培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并满足趋同化管理要求,摸索出了新的留学生与中国学生教务管理体系相融合的一体化的教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留学生教育作为高等院校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尺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长,吸引了全世界的学生来华留学,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问题、学校留学生问题已经逐步引起各高校高度重视,中国高校发展留学生规模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共识,留学生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同时也涉及到各个专业~([1])。  相似文献   

5.
社科文摘     
《百科知识》2009,(18):57-58
“留学生”一词的由来 “留学生”这个词是由古代日本创造的。远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时期,日本政府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曾13次派“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因为是外交使节,驻唐时间一般不过一两年,不能在中国久留,因而无法满足日本全面深入地学习中国文化的需要。为此,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开始,便加派“还学生”和“留学生”。  相似文献   

6.
以"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为理论基础,以即将赴英语语言国家留学的中国低龄留学生与正在英语语言国家学习的低龄中国留学生为受试对象,使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型研究方法,研究了"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中三因素对低龄中国留学生留学动机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些低龄学生出国前后愿景的共同点和差异。结果表明,"理想二语自我"是影响中国低龄留学生留学动机的最重要因素;中国低龄留学生出国留学前没有显著愿景差异,但随着在英语语言国家的学习,他们的愿景变得更为清晰、更为丰富,在愿景的变化过程中,"理想二语自我"起到了最为关键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来华留学生的日益增多,培养留学生综合素质养成为当前探讨的热点。高校在留学生的教育培养体系里,增加文献检索课程,也是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能力的需要。由于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文献检索课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在很多方面与中国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通过对学习共同体中有效互动策略的研究,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提升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外国留学生教育与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以武汉大学为例,介绍了武汉大学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的基本概况,得出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的六点工作方法:一是保证教学质量,重在管理过程;二是提供"辅导"平台,解决学习困难;三是严格管理制度,加强素质教育;四是掌握学生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五是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六是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努力把突发事件降至最低点。最后探讨了留学生辅导员管理的几点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崔亚亚 《科技风》2012,(15):214
目前,对于很多高校来说,招收留学生情况也是参差不齐,除了学生素质存在差异外,在招生模式上还是有很大差别.以中医院校为例,随着中医和针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选择了来中国学习中医,中医院校开展的对外短期教育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很多中医院校都开始招收海外留学生,大部分留学生出于时间和资金的考虑大都选择了短期培训模式,这些短期留学生大致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沈楠 《科教文汇》2014,(9):26-27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高等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将中国作为留学首选国。而伴随着来华留学人数的逐年上升,留学生在中国的适应问题也渐渐凸显。如何尽量缩短留学生的“文化休克”期,使其更快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学习生活,是所有留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管理工作为例,探索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