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网络科技在改变了人们交往方式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网络伦理道德危机,譬如诚信危机、人格异化、网络暴力等等。本文对网络伦理道德危机主要表现进行总结分析,以探索问题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2.
网络人际交往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伦理道德的危机。目前网络人际交往已经出现了大量目的不相一致、利益互相冲突、需要互相撞车与伦理道德相左等情形。网络时空中充满着竞争、冲突与斗争,甚至已经出现了大量网络暴力活动。因此,针对网络人际交往中的伦理道德危机,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改善,从而优化网络环境,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凝聚着民族的向心力和生命力,具有重要的精神导向和伦理垂范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伦理道德的现实意义和对图书馆服务文化的有效价值,提出了把传统的“五常”作为图书馆馆员工作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来规范、约束、感染和激励馆员,营造和谐的图书馆服务文化。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风云际会,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和民主思想共存。学者梁启超,涉猎政治、历史、文学等各个领域,对法学也颇有研究,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法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法律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在中国民族危机、社会政治危机日益严重的历史条件下,鲜明地提出了法治思想。一、梁启超的法治思想梁启超作为法学家,对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发展史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为突出一点就是在19-20世纪之交,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力量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社会政治危机日益严重,西方法律文化广泛传…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民族思想的演变,是个复杂的过程,中国由"传统的"民族主义转变到了"近代的"民族主义.在此期间涌现了一批开路先锋式的民族主义者,梁启超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之一.本文拟对清末十余年梁启超的民族思想的演变进行初步探讨. 一、1898年以前:传统的天下主义 这一时期,梁启超的民族思想完全笼罩在传统主义之中,很少受近代民族思潮的冲击.他早期的民族思想的出发点是康有为的以"春秋三世说"为理论核心的"今文学派",主张破除种界,以天下大同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胡昌杰 《编辑学报》2021,33(1):54-57
良好的伦理道德和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石.如何维护学术界的伦理道德规范?这实际上是全世界学术共同体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学协会和学术期刊在这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讨论了国际出版伦理道德委员会(COPE)在维护出版伦理与诚信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并结合Taylor&Francis在出版伦理与诚信维护方面所作的努力与具体实践,论述主编的责任、论文署名、CRediT分类标准等出版伦理道德关键问题,希望能为业内同人提供"他山之石",促进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一、最初的改良主义宪政思想 吴玉章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宪政思潮逐步萌生和发展的时期. 1895年甲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王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面对亡国灭种的时代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利用西方宪政思想,极力批判封建专制政治因循守旧,希望清王朝能变法图强,为废君主专制立君主立宪而奔走呼号,社会反响强烈,戊戌变法就是维新思潮影响下的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8.
<正>李泽厚的《中国近代思想史》中,评价梁启超为"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在思想方面。在思想方面的地位,又在宣传方面,即不在于有多大的原创性,他不是思想家,而是宣传家"[1]423。梁启超的思想传播,集中于1898年至1903年五年间,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和民众正面临转型危机,梁启超励精图治,利用  相似文献   

9.
家庭伦理剧长期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这与我国民族文化背景有关。中国几千年一直尊奉重视伦理道德的儒家文化,形成了中国人依恋家、依赖家的"家文化"心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亲情观、价值观逐渐边缘化,各种社会矛盾开始凸现。当"和谐"成为生活观念的主题后,人们开始呼唤真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媒伦理道德问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世界传媒发展史看,大众传媒出现后经历了专制社会和民主社会.民主社会的大众传媒又经历了传媒政治化、传媒商业化、传媒垄断化3个时期.在不同社会、同一社会的不同阶段,传媒的伦理道德问题亦不相同.世界传媒伦理道德问题的历史考察对中国传媒界的启示是,在媒介体制转型中,应该注意强化媒介产品生产的道德考量,警惕改革中资本逻辑对传媒业的过度操纵,确立以人为本的社会定位.  相似文献   

11.
正一、梁启超的报章体的形成过程近代报刊上政论地位的确立,正是从梁启超等人主办的维新派报刊(以《时务报》为其代表)开始的,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促使国人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高涨,以此为契机,变法维新思想很快在中上层官吏和众多士大夫中得到广泛传播,变法维新运动逐渐达到高潮,资产阶级维新派十分重视报刊宣传工作,利用报纸宣传自己的变法维新主张。梁启超在长期的办报活动中形成了一种政论文体,这种文体足以代表近代报刊史上文体发展的一个阶段,人称报章体(由于人们推崇梁启超,这种文体又叫做"时务体",或"新民体")。  相似文献   

12.
汪平秀 《兰台世界》2016,(20):158-160
作为中国民族学奠基者的梁启超,提出合汉、满、蒙、回、藏等各民族为一大民族,以构建民族国家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帝救国的时代特点;对"民族"等概念的认识逐步深入,越来越科学、系统;对中国民族发展历史的看法以及对民族同化、民族融合进程的描绘,表现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色彩。梁启超的民族思想具有出于反帝救国的需要、理论成系统、思想富于变易性和启发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民族学草创时期的筚路蓝缕的状况以及开拓者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进行突发新闻采访活动时,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素养,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负责,还要在社会伦理道德支配下,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在突发新闻的采访中,由于新闻事件的独家性和实效性,新闻工作者如何平衡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是新闻记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活动时应如何处理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的关系,从而对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伦理道德在出版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伦增 《编辑学报》2002,14(5):330-332
出版业的发展除了依赖于政治、经济、科技的力量,还必须依靠伦理道德的作用.运用伦理道德规范来处理出版业的利益关系,以伦理道德规范作为发展出版业的有力支撑点和自律驱动力,将会加快出版业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所谓的新闻界的道德底线,说到底,指的是新闻的伦理道德。一般地说,它指的是由新闻界制定的或者由新闻主管机关颁布的并为新闻界认同的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遵循的新闻伦理道德原则、新闻伦理道德规范和新闻传播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绵延不绝,靠的正是历史文化的维系.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饮食、建筑、服饰、风俗节日、伦理道德、学科技术等综合起来,构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成为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标志,也是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历史文化传播该怎样进行现代化表达?  相似文献   

17.
曹颖 《大观周刊》2012,(36):12-12,17
新闻历来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近些年,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新闻领域的伦理道德问题是异常突出,找出诱发伦理道德问题的根源,营造一个良好的新闻传播氛围成为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在阐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叙述了新时期新闻传播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进一步思考了如何加强新闻行业的伦理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所谓情感倾诉类报道,指都市报倾诉类栏目中由记者采访主述人写成的口述实录类个人情感故事。其传播所营造出的夸张的"滥情化"拟态环境及其产生的广泛的社会影响,是对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行为规范的一种动摇。因此,媒介当重新审视情感倾诉类内容传播的社会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的危机与保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表因是人们对网络的滥用与误用,内因是网络固有的开放性特征和网络主体伦理道德力量的不足,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的保护要综合采用法律、技术和伦理等多种手段,同时也要为多元文化营造平等的交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医学期刊编辑与伦理道德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洋  邹强 《编辑学报》2013,25(5):413-415
医学作为一门直接面对人类的学科,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类伦理道德问题。如何妥善处理来自医学论文和编辑工作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是医学编辑人员面临的重大挑战。文章结合编辑实际工作,探讨国际上关注的若干编辑出版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