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对苏俄思想文化领域考察后发现,苏俄人民并没有欧美各国所谓的国民自由。胡适、张君劢等知识分子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大力提倡思想言论自由。40年代后期,中国知识界特别是曾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开始公开宣传自由主义。自由主义者认为,苏俄当局在思想文化界一切以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指导排斥其他理论的做法不仅没有使苏俄的思想文艺生机勃发,反而严重地窒息了文化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新文学天穹的两位巨星,鲁迅和胡适是互为镜像的知识分子。他们从同一营垒中的革命战士到分道扬镳,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后来,鲁迅思想开始"向左转",逐渐成为左翼文艺运动的精神领袖;胡适却不断向自由主义思想靠拢,终于成为蒋介石的重要"诤臣"。实际上,他们在政治立场和文化态度方面的迥异选择,是由于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造成的。鲁迅和胡适都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智者,肆意抬高或贬损其中一方,都是一种非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3.
胡适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心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是其再造文明这一终生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适认为高等教育是为祖国再造文明,并使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科学与人才并重、坚持学术独立与追求思想自由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形式于留美期间,其基本内容可归纳为:1.提倡“健全的个人主义”;2.在重视自由,争取自由的同时,意识到人民基本自由的保障来自民主政治的建立;3.容忍是自由主义的一个原则,以尊重少数人的自由权利;个性主义自由与容忍是一个现代社会所必备的。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内涵的光彩,随着历史的发展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5.
胡适在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曾经并未得到正确评价。他在文学革命、实证主义、自由主义、民族文化反省、整理国故等各方面的建树令人惊叹。“发现胡适”的同时,会看到他在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越来越引人关注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杜威对胡适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哲学方面,同时也表现在对胡适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等方面。杜威实用主义美学思想对胡适文学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杜威的“经验美学”思想强化和充实了胡适现实主义的文学观念。胡适强调文学创作的真实性问题,认为文学作品要讲求真实,要有经验做底子,他不否认作者的合理想象,但坚决反对凭空虚构。二是使胡适的文学思想呈现出自由主义文学的倾向和风格,主要表现为倡导自由主义思想和个人主义品格,关注自由主义观念与文学创作的结合,坚持文艺创作的独立和自由。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个人修养及政治民主等层面分析了胡适"容忍"思想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原因,认为"容忍"思想是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容忍"体现了胡适的改良主义政治理念,其形成与胡适的家庭背景及受西式教育的经历关系密切,"容忍"思想折射出胡适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现代品格和政治理念,如今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蔡元培、蒋梦麟阐述并倡导了现代形态的以人为本位的个性主义教育目的论,赋予自由主义人的教育主体性以质的规定性。新文化运动时期自由主义个性主义教育思想,一方面,尽管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从根本上讲,是西方自由主义的产物;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个性与群性的均衡发展,是对于古典自由主义的修正,更是对于时代主题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叶菊艳 《教育与职业》2006,(34):104-106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原名胡洪(笳)、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他是现代中国文化学术领域的大师和自由主义思想的一们主要代言人,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白话文运动”的首倡者,在文化,教育,科学领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胡适(189l—1962),安徽绩溪人。原名胡洪(笳)、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他是现代中国文化学术领域的大师和自由主义思想的一位主要代言人,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白话文运动的首倡者,在文化、教育、科学领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是20世纪初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产物。它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民主宪政的理解、认识和向往,另一方面也深刻说明了封建传统政治及其文化观念对中国民主进程的严重影响。李大钊的早期宪政思想顺应了中国民主发展的潮流,为后来的民主宪政运动提供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思想素材,但是也留下了一些值得后人继续深思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年的国民思潮是清末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显著的特征。思想文化界开始运用各种文艺形式来塑造国民意识 ,使中国社会朝着独立、富强与民主的方向进化。虽然国民意识的发展作为一种文化变革要经历艰难与曲折的道路 ,但它是封建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演进的一个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中国山水画打破了"四王"保守思想在山水画坛的统治地位,山水画重新焕发出生机。各地的山水画派层出不穷,山水画家们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复兴运动,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涌现出了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等山水画大师。但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山水画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由于对山水画传统的蔑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美、写意性等美学思想被西化的写实所取代,中国文人山水画的传承脉络已经断代。20世纪发展到当代,已经跌入山水画发展的最低谷。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对20世纪中国翻译实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意识形态、翻译实践的理论论述,认为作为语际之间的交际行为的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转换过程,它必然受到一定意识形态的制约;并通过对中国20世纪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翻译实践的具体分析,更加有力地证实了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美学四讲》一书是李泽厚先生20世纪80年代的美学专著之一,通过对"积淀"、"文化心理结构"等理论的分析,阐释了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观,建立了人类学本体论美学思想,并对中外各派美学思想作了一些适当的回应。  相似文献   

16.
论后现代视野下的学校德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末最具影响的哲学化思潮,越来越多地被引入教育领域,为现代学校德育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章从后现代视角出发来审视学校德育,分析了后现代思潮对现代学校德育的冲击与改造,进而提出了当前学校德育改革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汉字规范化工作迈出了历史的最强音,汉字字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文以时间为脉络,对20世纪汉字字形的规范化及其指导思想进行简略的评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修辞学产生的原因是基于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反思和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文化语言学热潮.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修辞学会、江苏修辞学会、<修辞学习>等重视文化与修辞关系的研究.对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之展望是: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化修辞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更深更广的文化层面观察汉语修辞现象,进一步继承古代修辞学的优良传统,探讨文化修辞学的方法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末至 1 8世纪在德国兴起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德国资产阶级民族意识、民族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反映 ,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德国文化民族主义具有注重文化淡化政治、强烈的文化自卫、自我矛盾、浪漫主义和抽象模糊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德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政治幼稚和封建主义强大等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研究从20世纪初其新诗问世即已开始,但在新的世纪,仍有着开阔的学术空间。应从以下几方面向纵深发展:首先,增强学理性,在20世纪学,史学和社会政治化发展的大背景上全方位把握研究对象的特质;其次,加大资料整合的力度,以还原研究对象真实的人生状态,其次,注重其人际交往,在与中国现代化化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交往中,通过他们之间的友情,论争和恩怨反映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思潮和化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